艺术第十一
2025年09月15日
艺术第十一
书画
余问太炎先生曰:“竹篱茅舍,孤舟野渡,寒山落木,以之入画,别有风致。而欧风建筑,则艰于下笔,何也?”太炎先生曰:“自然之美,足以怡人,不假工巧,故操绘事者,取此而去彼也。”
先生云:清人篆书,惟钱献之合六书,余多不免写别字。
余曩为《书画鉴》成,质正于先生,先生见有异同,辄为评论,旭初以全书采入《华国月刊》,他日当与余诗文杂著,共辑为丛编刊行,记《鉴》中论书一条云:“三代彝器所刻,字体古朴遒劲,自有一种风范。后人极力模仿,难得神似。此固由时代使然,亦因彼时用刀不用笔也。其特种技术,今已失传,且只可视为一种雕刻术。今人如李梅庵辈,极力摹仿散氏盘铭、毛公鼎,欲代刀以笔,代金石以楮墨,为一时好奇计则可,非书法正宗也。”先生评之曰:“雕刻与楮墨虽不同,然石鼓自唐已重之,摹拟者固难逼真,规模意度,终须由此而出。夫岂但三代彝器哉,汉碑亦未必先书丹也。”又曰:“凡学古人而不能逼肖者,非从刀笔之殊,即笔亦古今有异。率更之书,近世岂有得其仿佛?乃《唐石经》积字数十万,未必皆书家为之,而笔势实与率更无异。此可知古今之笔不同,故古今之书各异也。”
石经
先生云:《三体石经》,篆文严整有格,而古文旖施舒卷,自然妍美。盖其始成于毫翰,一笔书之,刻成而不愆于素。故与铜器之文先为型肠、合土成体、直施錾凿、锋利失制者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