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国外技术发展

2.1.1 国外技术发展

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工业大数据的发展是伴随工业互联网发展而逐渐衍生出来的渐进式发展,是工业企业收集数据数量和维度不断积累的结果。早在2009 年美国就率先开放数据平台Data.gov。2012年,美国发布先进制造战略,并将工业大数据作为支撑先进制造的技术手段。同年,公布 《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承诺将投资总共超过2亿美元大力推动和改善与大数据相关的收集、组织和分析工具及技术。2013年2月,美国投资2亿美元建设三个新的制造业创新研究所,其中一个是数字制造和设计创新研究所 (Digital Manufacturing and Design Innovation Institute,DMDI),主要研究数据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交换以及在供应链网络间的流动,涉及设计、工程、制造和系统维护过程中的数据对接和转换技术。2014年美国发布 《先进制造合作伙伴》报告2.0,确立优先发展的三大技术领域,即先进传感器、 控制和制造平台 (advanced sensing,conterd and platforms for manufacturing,ASCPM)技术,可视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制造 (visualization,informatics and digital manufacturing,VIDM)技术,先进材料制造 (advanced materials manufacturing,AMM)技术。其中,VIDM 领域是以工业大数据为基础,包含数据线、集成信息系统、大数据及分析三个子领域。数据线技术未来的重点是数字化制造数据本体、制造业数据模型、先进的数据线工具 (具备深度分析、仿真和模型化能力)、数据线的网络安全框架以及数据线人才的培养;集成信息系统发展的着力点是制定并推广数据标准、模型和算法,建立实时分析和响应机制,打造异质性系统、基础设施和平台;大数据及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元数据标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私有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数据治理。美国计划5年内,50%的目标行业 (如航空航天、自动化、化工等)使用VIDM 的工具和方法,20年内,这一数据达到90%。整体而言,美国工业大数据的发展特点更注重网络化和服务化,更注重工业“软实力”。

德国是欧盟国家中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随着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为确保其在大数据时代居于欧洲领先地位,德国于2013年正式将“工业4.0”战略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德国“工业4.0”的实施重点在于信息互联技术与传统工业制造的结合。通过信息网络与物理生产系统的融合来改变当前的工业生产与服务模式,使未来的生产过程变得更加快捷。据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估算,“工业4.0”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30%。在“工业4.0”战略中,生产企业如果能够增强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整个行业就能更快地迈向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新阶段。2014 年,德国推出《2014—2017年数字议程》,提出在变革中推动“网络普及”“网络安全”“数字经济发展”三个重要进程,希望以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强国”。德国在数字化工厂、无人工厂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其工业大数据的发展与其强大的工业体系分不开。相对美国等其他国家工业大数据的发展特点而言,德国工业大数据更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更注重工业“硬实力”。

法国在大数据发展方面也不甘示弱。法国政府在2013 年投入近1150 万欧元,用于7 个大数据市场研发项目。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政府在《数字化路线图》中列出了五项将大力支持的战略性高新技术,大数据就是其中一项。2015年5月,法国政府对“新工业法国”计划进行了大幅调整,发布“新工业法国Ⅱ”。“新工业法国Ⅱ”内容包括一个核心九大支点,其中大数据经济是第一大支点。

欧盟也相继发布多项政策支持大数据发展。2014年,欧盟议会通过“个人数据保护规定”。欧盟委员会7月宣布,拟推出一系列措施助推大数据发展,包括建立大数据领域的公私合作关系,依托“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创建开放式数据孵化器,就“数据所有权”和数据提供责任做出新规定、制定数据标准。欧盟委员会已通过决定,将大数据技术列入欧盟未来新兴技术 (future emerging technologies,FET)行动计划,加大技术研发创新资助力度。截至目前,欧盟委员会公共财政资助支持的大数据技术研发创新重点优先领域主要包括云计算研发战略及其行动计划、未来物联网及其大通量超高速低能耗传输技术研制开发、大型数据集虚拟现实工具新兴技术开发应用、面对大数据人类感知与生理反应的移情同感数据系统研究开发、大数据经验感应仪研制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