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实践效果

5.1.3 实践效果

通过清洁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电站智能集中监控APP,清洁能源电站人员可在手持设备上随时随地查看发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气象环境等情况,展开设备维护活动;提前知道发电设备可能的故障和运行薄弱环节,及时处理,恢复发电设备健康稳定运行,避免或减少设备损坏、损失;比较电站实时发电效益、发电设备性能等,合理安排未来维护工作,有效配置运维人力物力,使电站收益最大化,提升清洁能源并网安全可靠性,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实践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降低了电站基建成本

通过集中监控,可降低每座电站基建成本约200万元。依托区域检修中心有效整合资源,电站不再单独建设办公室、会议室、厨房等运维生活设施,如50MW 风电站原本需要建设1200m2 的生活建筑,在接入集中监控运行后实际建设300m2。平均每个电站生活建筑面积降低70%以上,每座电站基建投资直接节省约200万元。

2.降低了电站运维成本

通过集中监控,每年单个电站降低运行成本约50万元。原有电站人员在实现集控后分别到区域运检中心和集控中心开展工作,节省人力分摊到单个电站2~4人,按照清洁能源电站人工成本约12万元/人计算,单个电站每年可节省约36万元。电站车辆、冬季取暖、垃圾清运、化粪池清理、生活用电、办公成本等生活成本费用在原本的20万元左右降低至6万元左右,每座电站每年可节省成本费用约14万元。

3.提高了企业职工队伍幸福感

集控中心的建设运营,大幅度提高了电站运行效率,并逐步减少了身处戈壁荒滩、高原沙漠的电站驻场人员数量,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运行队伍更加稳定,提升了运行人员幸福感。

4.提升了清洁能源电站管理水平

通过电站智能集中监控,为开展区域规模化检修维护、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提供支撑,清洁能源电站不同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监视掌握电站生产运行、经营管理情况。无人值班模式将当前分散式、扁平化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区域化、集约化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规范了作业标准,有效解决了管理主体过多、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偏低、经济增长受限等问题,提升了清洁能源电站管理运营水平。

5.节省了运维费用

已运行电站接入大数据中心涉及一次性改造费用,每座电站设备的一次性投资约40万元;按照电站容量规模,集控服务费每年10万~12万元。

以某一电站为例,即使不考虑人工成本增长率,电站建设运行5年后无人值班模式电站成本较传统管理模式电站成本节省404万元,平均电站每年可节省80.8万元,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成本费用表见表5-1。

表5-1 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成本费用表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