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第二节 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指出:“我们已经从经济事实即工人及产品的异化出发,我们表述这一事实的概念,异化的,外化的劳动,我们分析了这一概念,因而我们只是分析了一个经济事实。”[34]45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事实。从这一事实出发,马克思首先提出了在劳动结果上,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即“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工人劳动的结果表现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34]52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可以看作是由于人类“把劳动作为对自然的控制” 活动所引起的[39]。马克思指出:“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40]392-393人类通过劳动不断地改造和支配自然界,从而创造了一个“人化的自然界”。人能够通过劳动自觉地利用和支配自然,但是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却把人与自然关系视为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任意地改造和剥削自然,仅把自然界视为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河流是古老文化的象征,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充足的供应,没有相当规模的人居。世界文明由动脉河流来定义,没有它们文明就无法产生。“世界各地的河流已经成为文化偶像,凭借着规模、长度、美丽、估算的神圣性、运输路线的效用:亚马孙河、莱茵河、恒河、密西西比河。”[41]284伊利运河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运河。19世纪初期,美国从东部港口向西到内陆去的货物运输,主要靠马拉牛拽的大篷车队,不符合东部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于是,美国开通了从伊利湖东端至哈得孙河的伊利运河,于1817年始建,经过艰苦的施工,终于在1825年通航。伊利运河的开通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水既是生命的起源,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这一原型意义早在《圣经》中就有所体现。在《旧约》中,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所想的尽都是恶,于是引发了持续了四十昼夜的大洪水,除了诺亚一家及方舟上的动物,所有的生物都灭亡了,洪水淹没了肮脏丑陋的旧世界,而代之以洁净明亮的新世界。欧茨小说中的水并非一味地歌颂大自然田园牧歌似的美好的一面,更多的是围绕河流在工业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而展现出来的暴力、消极的一面。在《掘墓人的女儿》中,作者并没有全力歌颂和赞美运河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历史性改变,而是把叙述重点放在运河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及个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按照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思想,运河是由无数美国人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创造的,那么运河应该归劳动人民所有,为劳动人民服务。可是事实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状况下,运河被资本家占有和把控,工人成为资本家奴役的对象,河水掩盖了无数桩残忍的暴行,成了杀人者的帮凶。这就是劳动异化的最初表现。像《圣经》中摧毁一切的大洪水一样,欧茨小说中的河水也拥有毁灭生命的力量。运河,即“人化的自然”,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必然与人类之间发生对抗性矛盾,产生生态异化。

《掘墓人的女儿》的故事发生在纽约州小城肖托夸瀑布东部的伊利运河边上。运河不但沟通美国东海岸和西部内陆,提供交通的便利,具有实际上的政治经济意义,而且还满足了周围地区居民饮水的需求及审美需求,具有现实中的文化象征意义。然而,在丽贝卡的眼里,运河象征着罪恶和毁灭,仿佛沉睡的庞大野兽,等待着吞噬人的性命。人与自然之间不再存在和谐关系,代表“人化的自然”的运河与人类之间形成对抗性矛盾。运河水很深,在平静澄澈的湖面下有不少被谋杀后扔进运河的尸体,运河成了罪犯们最佳的毁尸灭迹的场所。“有个当地男人谋杀了自己的妻子。他打她,把她扔进了运河,扔的地点就在这条人迹罕见的小路附近。那个男人把妻子扔进河里后并未就此停止,而是继续向她投石块,直到看着她活活淹死。”[38]7他杀死妻子的原因仅是因为妻子要和他离婚并带走儿子。

丽贝卡在紧张之下对自己获救不抱希望,甚至预设了自己被犯罪分子杀害的场景:“有人(一个不知名姓,脸也看不清,身材比她高大的男人)一把将她推进了浑浊不堪的河水里,她在河里挣扎着,竭力想保全性命。马上用右脚的鞋头把左脚上的鞋子蹬掉,然后再很快地把另一只也脱掉!然后她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因为那双工作鞋笨重得像铁砧一样,会很快使她沉到河底。鞋子一脱掉,马上扯开上衣,在水还没把它浸透之前脱掉,这样她至少还能有一线活命的希望。不过,该死的工作裤脱起来比较困难,前面有纽扣,两条裤管在大腿部位又绷得有点紧,呀,她在水中还得不停地游,朝距离想害死她的人相反方向游……”[38]7这是丽贝卡在极度恐惧和紧张的情境下所产生的幻想。“幻象是呈现人与自然变形关联的一种生态异化形象展示……是对现实现象的变形,它制造了一种超越常态的生态环境,以对自然的颠覆构筑了超越自然的空间模式。人物幻象中的生态异化不同于自然景观的异化,在这种异化中,自然景观的物理世界并未发生异化,但在人物的幻觉或梦境中,自然景观产生了心理异化。因此,这种异化是基于人物心理异化而产生的。”[42]文本从丽贝卡的心理活动出发,详细描绘了丽贝卡被推入河中如何一步一步自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丽贝卡逼真地想象了凶手的体格、自救的动作神态、工作鞋和裤子对自救造成的阻碍,这些情景显然出自幻象,但描绘却是逼真的。这一逼真的幻象出自丽贝卡对河水的恐惧及面对困难毫不屈服、奋发自救的精神。此时的运河在丽贝卡的幻想中代表着死亡,幻觉暗示了丽贝卡对作为生命之河的伊利运河潜在的恐惧,将运河与死亡紧密关联,将所谓的“亨德里克医生”和杀人凶手相关联。幻觉中,丽贝卡虽被推入水中,但竭力自救,并聪明理智地运用一切办法,寻求哪怕一丝活命的希望。在幻觉的最后,丽贝卡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成功地逃离凶手的魔爪。幻觉的出现,是运河空间异化的表现,也是丽贝卡极度不安的心理写照。在这些幻觉中,地点环境、人物形象、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真实可见,以虚幻情景穿插于现实叙事中,具有特定的叙事韵味。幻觉制造的异化在特定的时空暂时改变了人物、事物与原有生态环境的关系,一旦幻觉消失,生态空间重回自然。当丽贝卡从成功获救的幻觉中回到恐惧不安的现实中时,她依然处在被连环杀人犯拜伦·亨德里克尾随的运河边上,差点成为连环杀人犯拜伦·亨德里克的谋杀对象之一。亨德里克最初的打算就是杀死丽贝卡后抛入运河,以毁尸灭迹,但最终因丽贝卡本身的机智果断,使得亨德里克的杀人计划以失败告终。

马克思说:“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及资本的统治。”[34]48毁尸灭迹的丈夫,意图杀人的亨德里克医生,代表的是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及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肆无忌惮的迫害。女性、穷人无论怎样在社会中挣扎求存,始终是资本家压榨的对象,运河异化成为资本家杀人的帮凶。自伊利运河开凿使用以来,人类同运河之间的关系本应是和谐自然,相辅相成的,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运河在很大程度上站在人类的对立面。“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财富和制造贫困其实是同一个过程。”[39]我们也可以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财富和生态异化是同一个过程。运河成为伤害人类的异己力量,人与自然的对立日趋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