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象征和冶金仪式

第七章 巴比伦象征和冶金仪式

1925年,在坎贝尔·汤普森发表了关于亚述人化学的文章后,艾斯勒提出了巴比伦炼金术的假设。做出这个假设的根据是术语ku-bu(“胚胎”“胎儿”),他认为ku-bu指的是熔炉里摆放的矿石,而熔炉象征着母体。正如我们所见,这一观念已被诸多传统证实。但艾斯勒认为,还有更多的东西包含其中。关于巴比伦的这一信条,艾斯勒觉得自己掌握了金属冶炼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就可以解答美索不达米亚炼金术起源的问题了。这一假设似乎得到了阿贝尔·雷的支持,但却遭到亚述学专家海因里希·齐默恩以及化学历史学家恩斯特·达姆施泰特和尤利乌斯·鲁斯卡的反对。研究炼金术历史的泰斗,E.冯·李普曼则持中立态度。[1]

现在要提到的这个文本(出自亚述巴尼拔图书馆)主要依据坎贝尔·汤普森的英译本,并比对了齐默恩和艾斯勒的德、法译本。

“为冶炼‘矿石’[ku-bu]的熔炉绘制[底层]平面图时,可以在吉月里挑一个吉日绘制。在他们建造熔炉的过程中,你要看着[他们],而且[在熔炉房里]自己也要动手做事情[?]:把胚胎[出生之前……]带进来。[2]另外[?],陌生人不能进去,不洁净之人也不可在胚胎前走动。还要为胚胎供奉祭酒:把矿石都放进熔炉的那一天,要在胚胎前进行献祭[3],还要摆放燃着松香的香炉,然后在胚胎前斟上酒。

“把熔炉下的火点燃,再把‘矿石’倒进去。献祭应该得到净化,然后将他们架在熔炉之上。点炉的木柴也应该是撒了安息香且厚实、脱了皮的木头,且不能成捆堆放[晾着],[而]要用阿班月[4]里割下的皮革盖住。这些木头应该放到熔炉下方。”

尽管后来经历了变化和修正,但此文本带有仪式的性质似乎是确凿无疑的。正如我们所料,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金属冶炼同样也由一系列的礼拜仪式构成。选出吉月和吉日,建造熔炉的地方要祝圣,外行禁止入内,工人都得保持洁净,还要向矿石敬献祭酒,最后进行献祭。用来生火的木头也是特殊的(把木头的树皮剥去,放在皮囊里——这些似“胚胎”之物就透露出“巫术的意味”)。只要想想非洲的铁匠(参见第031—032页以下),你就会认识到这种冶炼过程是在多么神圣的氛围下进行的。甚至在非洲存在与上述所引美索不达米亚文本中提到的相似情况。乌什铁匠拿母鸡[5]祭祀熔炉;巴基塔拉人把绵羊、母鸡放在铁砧上烧死(克莱因,同上,第118页)。在熔炉里放进“药物”的习俗很常见,啤酒祭祀同样普遍。在冶炼过程中,拜拉人的第一项仪式,就是把混着“药物”的啤酒倒进熔炉底下的四个洞里。

关于ku-bu即“胚胎”的解释,还存在一些争议。另外一篇由坎贝尔·汤普森翻译和发表的文章,开出了以下的配方:“取出胚胎,献上祭品,把祭品献给[死者],再给矿工,然后收集模具里剩下的[?],将[其]放进熔炉里。”R.艾斯勒把ku-bu翻译成“神圣的胚胎”,图洛-丹金则译作“某种恶魔”[6],齐默恩译为“堕胎”[7]。尤利乌斯·鲁斯卡认为这个词和“胚胎”无关,而是和“物神”或者“熔炼工作的保护神”有关。问题是ku-bu到底是指放进熔炉里的矿石,还是指某些神灵,抑或是指凭借其巫术特性与金属冶炼密不可分的堕胎?在美索不达米亚文献争议中,我们不用偏袒任何一方。不过,我们认为,不管ku-bu怎么翻译,它都暗含了“胚胎发育的意义”。图洛-丹金提到,在创世神话(《埃努玛·埃利什》,第6卷,第136章,第3行)的记载中,“ku-bu指的就是提阿马特的巨大身躯,被比作胎儿,而她作为造物主,将要幻化成世界万物”。(同上,第82页)因此,有关冶金术的文章认为,ku-bu可能指的是矿石,是在熔炉里成形的“胚胎”原材料。上文提到,在古代东方,矿井与子宫之间的相似之处可以证实这种说法。如果在“胚胎”的意义上,艾斯勒将ku-bu翻译成“矿石”是正确的话,那么熔炉则成为母体——大地母亲的替代物,在那儿矿石完成了生长。这些场合的祭祀活动可以比作分娩的献祭。

另外一个解读(ku-bu指人类胚胎)在冶金仪式上找到了对应的说法。在当今的非洲人中,男巫会让孕妇堕胎,目的是利用胎儿使熔合过程顺利进行。[8]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行为也表明了矿产与胚胎之间的类比带有巫术的性质。这种野蛮的仪式只有两个“理论根据”:(1)要么是把胎儿所有的生命能量都转移到冶炼过程中以保证矿物的顺利出产;(2)要么是胎儿会促成熔炉中金属的“诞生”,而且是在金属自然成熟之前以它固有的形态出现。第一种情况中,选择胚胎而不是成人(或以动物做替代品),表明阿切瓦铁匠隐约感到天然矿石和胎儿之间有相似之处。第二种情况中,冶炼过程的分娩功能很明晰:熔合(熔炼)——因此金属得以“成熟”——是金属自然产生之前的过程,因此也是“胚胎”所起到的巫术性作用。

在这两种假设中,冶金学者或多或少都认识到,是他们的技艺加速了金属的生长。如我们所见,这一观点流传很广。金属“孕育”在大地母亲的腹部。正如直到现在,东京[9]的农民仍然认为,如果黄铜埋藏的时间够长,就会变成金子。总之,在伴随冶金工作出现的象征物和仪式中,又出现了人与自然积极协作的观念,甚至还可能出现这样的信念——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够取代自然的演化过程。

天体演化学说最本质的一幕是从原初活物质的形成开始的。它有时会被认为是天体胚胎学:提阿马特的躯体,在马尔杜克的手中,就成了胎儿。正如所有的创造和建设过程,都再现了天体演化的模式,无论是创造还是建设,人类都模仿了造物主的工作。

在天体演化象征所呈现的胚胎学语境下,物体的创造等同于孩子的降生。从地下孕育出的物质(我们的例子中指矿石),都具有分娩的意义。冶金术是孕育过程中的干预手段,试图加速胚胎的成长或者进行催产。这也正是冶金术被认为是产科手术的原因,它在预产期之前完成,实际上就是堕胎。

正是从冶金和农业技术融合的仪式体验中,逐渐产生了一种清晰的观点:人类可以干预宇宙演化的节奏,同时还可以先于自然过程,加速物质产生。

当然,这些观点虽未明确提出,却有几分未卜先知的意味。不过,这却是重大发现的出发点:人类可以掌控时节的运行。我们已经看到,后来西方文献中清晰记载了这种观念(参见第025页以下)。此处再次印证了冶金活动的基础和根据,即点金之术:人类和宇宙通过哲人石进行转变,已在哲人的心头萦绕了两千多年。就矿石来说,哲人石实现了这个奇迹,它缩短了矿石从“不完美”(天然的)状态到最终形态(变成金子)的时间间隔。哲人石让转化瞬间完成:它取代了时间。

img

拿一只蛋来,并用灼热的剑劈开它吧。

警言短歌第八首

世间有一只鸟儿,比所有鸟儿都出众,

你呵护它,想对它的蛋一探究竟。

蛋白包裹着橙黄的、柔嫩的蛋黄,

你小心地用灼热(按照惯例)的剑挥了过去:

让马尔斯为伏尔肯努斯增添力量吧,当一只小鸟从中出来,

它就成为火与剑的胜利者。

米歇尔·迈尔《炼金术研究》(法兰克福,1867年)

“哲人之蛋在经受火的考验”

img

有一条龙,正在吞噬自己的尾巴。

警言短歌第十四首

可怕的饥饿教会了章鱼啃噬自己的触角,

可怕的饥饿也教会了人类把人肉当作食物养育自己。

当龙用牙齿撕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吞入腹部的时候,

自己把身体的一大部分变成了自己的食物。

那人一定将会被刀剑、饥饿、牢狱所征服,

当他吞噬自己又吐出自己,杀死自己又让自己重生。

米歇尔·迈尔《炼金术研究》

“龙在吞噬其尾”

[1]参见注解H。

[2]文本很晦涩。引用了汤普森的翻译。迈斯纳翻译这段时用了很多问号:“一个人在看着(?)熔炉而另一个在做熔炉的时候,你必须要数一数(?)这些(神圣的)胚胎(?)。”在法文版中,艾斯勒似乎避开了这些难点:“炉子一放到合适的位置,你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将神圣的‘胚胎’放到炉子的顶部。”

[3]《普通的祭奠》(艾斯勒);《祭奠》(迈斯纳)。

[4]波斯历或伊朗历中的第八个月。——汉译者注

[5]克莱因,同上,第119页。

[6]图洛-丹金:《亚述学笔记》,第30卷(《亚述学杂志》,第19期,1922年),第81页。

[7]H.齐默恩:《亚述化学技术方法》,第180页,“流产,怪物”。

[8]J.鲁斯卡:《对艾斯勒化学史方法的批评》,第275页,“冶炼工作的偶像或守护神”。

[9]越南北部某地区的旧称。——汉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