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丹术
在中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神秘冶金术和炼丹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葛兰言曾指出:“道教可以追溯到铁匠行会时期,那时铁匠被认为是神奇巫术和原始力量秘密的守卫者。”[1]正是在道教和新道教圈内炼金术得以传承。众所周知,人们普遍熟知的“道教”,吸收了大量远古时代的精神传统,又赋予了其新的意义。在此,仅举一例:道教大师接受并小心守护着恢复生命自发性和“动物生命”极乐状态的原始方法,如今,这些做法直接从狩猎民族的原始萨满教中得以传承,这无疑表明了这些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参见拙著《萨满教》,第402页以下)
当然,我们不能混淆“连续”和“一致”这两个概念。中国炼丹方士的地位,绝不能和铁匠或者古老的巫师的地位相提并论。“道士们的丹炉源于古代铁匠的熔炉,对他们而言,长生不老(自东汉后)不再是铸造神圣器皿的结果(其需要铁匠向熔炉献祭),而是成功地配制‘神砂’后的奖励。从那时起,就有了一种修道成仙的新方法:通过饮食金液和朱砂,道士便可得道成仙。”[2]炼丹方士,尤其是在新道教时期,尽力回归“古老智慧”,但由于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古老智慧已变得支离破碎。炼丹方士是有修养的人:其前人——猎人、陶工、铁匠、舞者、农夫以及通灵者——居于传统文化的中心,通过入会和“行业秘密”,传统知识得以口耳相传。从一开始,道教就非常认同这些传统,甚至怀着极大的热情来维护它们。人们认为这是道教对“大众迷信”的痴迷,其包括各种技艺——如饮食、体操、舞蹈、呼吸、法术、萨满、通灵及巫术等。所有这些都表明,在道教所追寻的“世俗”层面上,一些传统习俗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只需回忆一下某些萨满迷狂术的畸形变体,便可明白。(参见拙著《萨满教》,第398页以下)尽管如此,在此类迷信的表象下,道士能够以某种方式感触到古老智慧的结晶,这正是他们所努力追求并转化的古老智慧。
这是一个相当模糊的区域,仍旧残留着原始人靠直觉获得的知识和古老传统,其并未受到文化史变迁的影响。正是在这一区域,道教获得了戒律、秘术和秘方。(这些传统来自古老的精神世界,这一精神世界与狩猎巫术、陶器发明、农业、冶金,以及伴随这些活动而来的体验和迷狂相关。)因此,可以说,除了意外的收获,道教炼丹方士依然延续着亘古的传统。他们关于长寿和永生的观念,属于普遍存在的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范畴。关于“仙丹”,动植物具有生命力和青春永驻的观念,以及有关仙境的神话都是原始观念的一部分,其普遍存在,并非仅限于中国范围。这里不再赘述(相关例子参见注解J)。这里仅指出,在何种意义上,炼丹方士接受并领会了这些存在于冶炼工与铁匠神话和仪式中的原始直觉。强调一些基本观念的发展,对我们也是极具启发性的,这些观念涉及矿石的生长、金属自然转化为黄金及黄金的神秘价值等等。至于与之相关的仪式体系,包括铁匠行会及其入会行业秘密,中国道教和其他派别继承了该仪式体系的框架部分。入会和行业秘密的仪式性传承,长久以来都是炼丹术传授的准则。
关于中国炼丹术的起源问题,专家们莫衷一是,最早提到炼丹术著作的年代仍不能确定。德效骞认为,最早的炼丹术文献可追溯到公元前144年,正是在这一年,皇帝下诏:凡伪造黄金者,予以公开处决。[3]巴恩斯认为,首次提及炼丹术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或公元前3世纪。德效骞(同上,第77页)认为,中国炼丹术的创始人是与孟子同时代的邹衍(前4世纪)。无论这个观点是否可靠,重要的是,它将现代化学的起源及其发展,同作为救世神学技艺的炼丹术区分开来。正如我们所说,作为救世神学技艺的炼丹术和源于道教的修行方法及其神话相一致,道教的目的绝非“制造黄金”(直到18世纪末,一直都是这样)。
事实上,就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言,中国炼丹术依托以下观念而建立:
(1)传统宇宙学原理;
(2)有关长生不老药和神仙的神话传说;
(3)旨在追求长寿、至福和精神自发性的技艺。[4]
这三种要素——原理、神话、技艺——属于史前文化遗产。若将最早证实炼丹术文献的日期,当成炼丹术诞生的年代,那绝对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炼金”“长生药”以及“降神”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且紧密的联系。栾大向武帝自荐,并向武帝保证,他可以实现这三种奇迹,但其仅在降神方面取得了成功。[5]
方士李少君向汉武帝谏言:“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司马迁,第3卷,第465页)。另外一位名士刘向(前79—前8年)自称能“炼制黄金”,但最终却失败了。(参见德效骞著作,第74页)几个世纪之后,中国最著名的炼丹方士抱朴子(葛洪之号,254—334年[6])向人们解释道,刘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没有“金丹”(哲人石),而且在精神上也没有做足准备(因为炼丹方士必须斋戒百日、焚香沐浴等等)。抱朴子补充说:这种转化不能在宫殿里进行,必须离群索居,仅靠丹经是不够的;书里学到的只是皮毛,秘诀才是关键,并且只能面授;等等。[7]
因此,对长生药的探寻就和寻找遥远的仙岛联系在了一起:遇见神仙即可得道成仙。这种对远方岛屿上的神仙的探寻,从秦朝的皇帝(前219年;司马迁,《史记》,第2卷,第143页、第152页;第3卷,第437页)开始,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期(前110年;同上书,第3卷,第499页;德效骞,第66页)。
同时,对黄金的追求也是一种精神诉求。黄金价值极高,位于大地中心,与chüe(雄黄或硫黄)[8]、黄色水银以及来世(黄泉)有着神秘的联系。成书于公元前122年的一部经典《淮南子》就是这样记载的。在这部著作里,可以找到加速金属变质(德效骞译文片段,第71—73页)信仰的证据。这篇文章如果不是出自邹衍本人之手,则可能来自邹衍学派。(同上,第74页)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参见上文,第027—028页),在中国,金属自然变质的信仰是很普遍的。炼金术士只是加速了金属的转变。像西方炼金术士一样,中国炼丹方士只是通过加速来完成“自然”的转化,但我们不应忘记,金属变成金子这一过程中包含着精神因素。黄金是贵金属,质地“完美”,纯净无瑕。炼金术操作必须模仿自然的进化,最终,自然得到赦免,获得自由。金属在大地腹部孕育,遵循着人体变化的时间节奏。通过炼丹术加速金属的成长,自然从时间法则中解脱出来。
由于加入了阳性的宇宙原则,黄金和玉石可以保护身体免受腐化。炼丹方士葛洪写道:“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陶弘景(5世纪)详细解释:“古来发冢见尸如生者,其身腹内外无不大有金玉。汉制,王公葬,皆用珠襦玉匣,是使不朽故也。”[9]同样的原因,炼金瓶具有特殊的性能,可以使人长生不老。葛洪写道:“以此丹金为盘碗,饮食其中,令人长生。”[10]他还说过:“至于真人作金,自欲饵服之致神仙。”[11]但若要奏效,必须精心“准备”和“炼制”金子。只有经过炼金术的升华和转化,金子才会具有更强的生命活力,使人长生不老。
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伏食之,寿命得长久。土游于四季,守界定规矩。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12]
根据保存在《列仙传》(完整的神仙传记)中的一个传说,这首赞颂长生药的诗篇的作者魏伯阳,成功炼制了“仙丹”。他服下几粒长生药,并把一些长生药给了他的弟子和他的狗。于是,他们留下肉身,加入神仙的行列。(参见贾尔斯,《中国仙谱》,第67页以下)
炼丹方士深谙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小宇宙和大宇宙传统是一致的。盛行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被认为和人类的器官是一一对应的:心与火的本质相同,肝与木的本质相同,肺和金属的本质相同,肾和水的本质相同,胃和土的本质相同。(约翰逊的文章,第102页)在炼金术词汇中,人体被看作一个小宇宙。著名的炼丹方士吕祖(8世纪)的传记作者[13]写道:“心火似砂红,肾水如铅黑。”[14]与大宇宙休戚相关,人类拥有组成宇宙的所有元素和保障周期性革新的生命力。强调事物的某些本质非常必要。因此,朱砂的重要性,与其说是因为红颜色(鲜血的颜色,主要原则),不如说是因为放入火中,朱砂就产生了水银。因此,朱砂隐藏着起死回生的秘密(燃烧象征着死亡)。由此,朱砂可以确保人体永久焕发活力,并最终使人获得永生。抱朴子写道:用真丹三斤,白蜜一斤,合和日曝煎之,令可丸。旦服如麻子十丸,未一年,发白更黑,齿堕更生,身体润泽,长服之,老翁还成少年,常服长生不死也。(约翰逊的文章,第63页)
道教神仙传记总集《列仙传》——作者刘安(前77—前76年)[15],但是,在公元1世纪时一定修订过——是记载朱砂作为长生药的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在汉高祖的统治下,炼丹方士用朱砂来炼制金子(黄金无他用处,仅仅被用作制造带有魔力的餐具——过渡阶段)。但是,从公元1世纪开始,人们相信服食朱砂可以使整个身体变红。”(康德谟,法语译本《列仙传》,第18—19页)据《列仙传》记载,一个官员服用朱砂三年后,从神圣的朱砂里得到飞雪。他连续服用五年后,便得道升仙了。(康德谟,第146—147页)赤斧“能炼制水银,净化朱砂[16],和硝石服用三十年后,即可返老还童,头发(包括体毛)变红”(同上,第271页)。
但是,通过净化精液,人体内也可以制造朱砂。“通过模仿动物和植物,道教炼丹方士倒立身体,使精液流入自己的头颅。”[17]丹田,即“朱砂的著名场域”,位于头部和腹部最隐秘的地方:正是在这里孕育着炼金术士的不朽胚胎。这些“朱砂场域”的另一个名字叫作昆仑,既指“西海之山”——仙岛——也指头颅的神秘部位。昆仑包括“类似洞穴的室”(洞房宫,也指婚房)和“天堂”(泥丸宫)两部分。“为了通过神秘的冥想进入昆仑,炼丹方士进入混沌状态,类似创世前那种原始的无意识状态。”(R.石泰安,同上,第54页)
有两个因素尤其值得注意:
(1)神秘的昆仑山与头部和腹部的神秘部位相似;
(2)一旦通过冥想进入混沌状态,炼丹方士就可以进入这些“朱砂场域”最神秘的凹处,因此,混沌状态的作用就是使炼制永生胚胎成为可能。
对体内昆仑的认识,印证了多次强调的事实:道教的炼丹方士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包括长寿秘方和神秘的生理技艺。事实上,西海之山,即仙岛,是传说中古老的“一沙一世界”与小宇宙的象征。昆仑山分为两层:两个圆锥体叠加在一起,[18]酷似丹炉,而葫芦也是由两个球体叠加而成。当然,在道教思想和民间传说中,葫芦具有重要地位,象征着小宇宙。生命和青春的源头隐含在这个葫芦形的微观世界里。这个主题——葫芦状宇宙——无疑是古老的。[19]因此,重要的是炼丹术文献应该声明:“培育朱砂(长生药)的炼丹方士,仿照天国塑造人间。他转向自己的身体寻找长生的秘诀,发现体内存在类似葫芦的天国。”[20]的确,当炼丹方士达到无意识的“混沌”状态,便可以“洞察生命的本质,其状如拇指一般大小,既圆且方”(R.石泰安,第59页)。这便是葫芦状的内在空间。
这种通过冥想获得的“混沌”状态,对炼金术来说不可或缺,由于种种原因,引起我们调查研究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无意识状态(类似于胚胎或者蛋)与我们后面要讲到的原初物质,即西方炼金术中的混沌(第124页以下)极为相似。原初物质不应该仅仅理解为物质的原始状态,还应该理解为炼丹方士的内心体验。将物质还原为未分化的原始状态,在内心体验层面上,就相当于回归到胚胎状态。通过回归母体而获得青春和长寿的神话主题就是道教的主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胎息法。但是,只有通过熔炼熔炉里的各种原料,炼丹方士方可获得这种状态。当代道教调和论者的一篇文章指出:这就是为什么如来佛以仁慈之心向人类传授用火的方法,并教他重新参透本源以重塑他的本性和掌握他的命运。(转引自石泰安,第97页)
须要说明的是,这种被道士和西方炼金术士都称赞的“回归本源”(第126页以下),仅是更古老、更普遍的一种观念,它在原始文化层面已经得到了印证:象征性的回归到世界本源,也就是说,通过重演宇宙起源,可以使人从疾病中痊愈。[21]许多原始巫医都通过仪式性的重新创造世界,使患者获得新生,从而重新拥有各种完整的能量开始生存。道士和中国炼丹方士继承并完善了这种传统方法。除用它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外,还用它来治愈那些由于岁月摧残产生的疾病,即衰老。
从那时起,炼丹方士就把炼丹术区分为内丹和外丹。生活在9世纪末至10世纪上半叶的彭晓,在注解《参同契》时,明确区分了与实物相关的外丹炼丹术和与精神相关的内丹炼丹术。(韦利,同上,第15页)在此之前,慧思(515—577年)就已区分过了。苏东坡作于公元1110年的《龙虎铅汞说》[22]里,已经清楚地解释了这种“内丹”炼丹术。这些“纯净的”、超验的金属对应人体的不同部位,炼丹过程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人体内发生的。苏东坡说:“龙者,汞也,精也,血也,出于肾而肝藏之,坎之物也。虎者,铅也,气也,力也,出于心而肺主之,离之物也。心动,则气力随之而作。肾溢,则精血随之而流。”[23]
正是在13世纪,当禅宗学派繁荣时,炼丹术才成为一项完全成熟的修行和冥想的技艺。葛长庚是道教-禅宗炼丹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人称白玉蟾,他描述了三种深奥的炼丹术(韦利,注释,第16页以下)。第一种,身体充当铅,心充当水银,“冥想”(禅定)提供必要的液体,智慧提供必要的火。葛长庚补充说:“这种方法可以使一般需要经过十个月的孕育期在眨眼间完成。”这些细节是有启迪作用的,正如韦利所说,中国炼丹术认为,孕育孩子的过程能够产出哲人石。这样的类比隐含在西方炼金术文献中(比如,他们说容器下的火,必须持续燃烧四十周——人类孕育胚胎所需要的时间)。
葛长庚倡导的方法,是几种传统观念的焦点,其中一些传统观念历史悠久。尤其是,一种观念认为,矿物和金属如同有机物一样,“生长”在地球内部,犹如子宫里的胚胎。还有一种观念认为,长生药(哲人石)有金属和胚胎的特征。最后,还有一种观念认为,在矿物质的层面(即产出黄金),通过达到成熟和完善状态,可以加速各自(金属和胚胎)的生长过程。同样,尤其在人的层面,通过炼制长生不老药,人就可以达到完美状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因为小宇宙和大宇宙的结合,矿物和人类这两个层面彼此对应。由于炼金过程发生在炼金术士的体内,金属的纯化和转化就对应着人的完善和转化。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体系隐藏着这种秘传炼金术的奥秘:只需通过操作其中某一个层面,相应的其他层面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本性教化本性,扑灭火焰。
警言短歌第二十首
吞噬了一切的火焰,就像一条龙,在严重的威胁下
少女无与伦比的美貌会被暴力所征服:
因此她只能用泪水灭火,一个勇士恰巧看到这一幕,
他准备好给那个可怜的女人带来帮助。
他立刻冲上前去进攻敌人,用盾牌挡住这个少女,
他教导她,用勇敢的精神来蔑视如此大的危险。
米歇尔·迈尔《炼金术研究》
“本性教化本性,扑灭火焰”

围绕一男一女画一个圆圈,再画一个方形,再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就得到了同样的圆形,你就可以得到哲人石。
警言短歌第二十一首
让一男一女为你组成一个圆形,
从这个圆形,会生成一个等边四方形。
在此基础上,你会画出一个三角形,
环绕着三角形的所有边,又会画出一个圆形:这就产生了哲人之石。
由于世事繁杂,你的思想难以立刻理出头绪,
如果你掌握了几何定理,就会明白一切。
米歇尔·迈尔《炼金术研究》
“绕着一对男女画一个圈,然后在圈外画一个方形,在方形外面画一个三角形,最后再加上一个圈,然后,你将会得到哲人石”
葛长庚提到的另外两种内丹炼丹术,是类似过程的变体。在第一种方法中,人体被比作铅,心脏被比作水银,在人的生理和身体结构层面,主要的炼金术元素被调动和激活。在第二种方法中,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主要的炼金术元素被激活。事实上,这里呼吸取代了铅,灵魂取代了水银。这就相当于说,当呼吸和心理状态被控制,即通过某种瑜伽(屏息,对心理精神过程的掌控和固定),炼金术操作得以完成。最后,第三种方法就是,精液相当于铅,血相当于水银,同时,肾取代了水,心灵取代了火。
不难发现,在后两种方法中,中国内丹炼丹术和印度瑜伽-密宗技艺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葛长庚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对于这种情况,可能有人反对说,它与禅宗的方法几乎一样。对此,我认为普天之下无二法门,智者永远拥有同样的心灵。”(韦利,第16页)值得注意的是,性元素可能起源于印度。这里补充一下,炼丹术和瑜伽-密宗(包括屏息和“固定精液”)技艺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两种方式:如果说中国炼丹方士从道教借用了特定的、近似密宗的方法,道教则反过来使用了炼丹术的象征手法(例如,把女人比作炼丹方士的熔炉)。[24]
至于控制呼吸节奏,直至中止呼吸的练习,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中国炼丹术的一部分。抱朴子写道:屏息心跳一千次,可返老还童。“老人那样做的话,就会变成年轻人。”[25][26]在印度影响下,某些新道教教派,如“左手”密宗,认为呼吸停止是一种固定精液和心灵活动的方式。在中国人看来,屏息和固定精液使人长寿。[27]但是由于老子和庄子都已经熟悉“有条理的”呼吸,其他道教作者也推崇胎息法,[28]据此我们认为胎息法起源于中国。和中国其他一些精神技艺一样,这些呼吸方法起源于之前提及的史前时期的传统(第083—084页),包括一些食谱,以及为达到完美的自发性和至福而进行的练习。
“胎息”的目的是模仿胎儿在子宫的呼吸。“返本还元,却老归婴”,《胎息口诀》的序中这样说。[29]如今,正如我们看到的,这种“返本还元”也是炼丹方士通过其他方式所追求的。
[1]葛兰言:《古代中国的舞蹈和传说》,第161页。
[2]康德谟:《列仙传》,第18页。
[3]德效骞复制本:《炼丹术的起源》,第63页。有关中国炼丹术参考文献,参见注解I。
[4]伊利亚德:《瑜伽:永生与自由》,第283页以下。
[5]爱德华·沙畹:《司马迁的史记》(巴黎,1897年),第3卷,第479页。
[6]据《辞海》(第6版缩印本),葛洪的生卒年为公元281—361年。——汉译者注
[7]参见德效骞的总结,第79—80页,以及伊利亚德《瑜伽》第287页,注释1中的补充参考书目。
[8]即砄。——汉译者注
[9]劳费尔:《玉器:中国的考古学和宗教研究》(芝加哥,1912年),第299页。赤松子服食玉液:可入火而无烧伤,遂成仙;参见康德谟《列仙传》,第35页以下、第37页的注释2,可参考其他服食玉石的材料;还可参考伊利亚德《瑜伽》,第284页,注释1。
[10]英文版为亚瑟·韦利译,出自《中国炼丹术考》,第4页。
[11]英文版为约翰逊译,出自《中国炼丹术研究》,第71页。
[12]《参同契》,第27章,引用部分为亚瑟·韦利所译,出自《中国炼丹术考》,第11页。《参同契》是第一部炼丹术专著,公元142年由魏伯阳所作,英文版由吴鲁强翻译,戴维斯作序,参见注解I及伊利亚德《瑜伽》,第285页,注释1。
[13]吕祖即吕洞宾,其传记作者即张伯端,号紫阳,著有《悟真篇》。——汉译者注
[14]转引自丁韪良:《汉学菁华》,第60页。
[15]《列仙传》具体成书时间与作者争议颇多,现多认为是西汉史学家刘向所著。另,据《辞海》(第6版缩印本),刘安的生卒年为公元前179—前122年。——汉译者注
[16]《列仙传》原文为“能作水炼丹”,即能用水银炼丹。——汉译者注
[17]R.石泰安:《远东微型世界观》,第86页。
[18]有关此种象征意义的史前历史,参见卡尔·亨茨《死亡、复活、宇宙秩序》(苏黎世,1955年),第33页以下、第160页以下等处。
[19]参见R.石泰安:《远东微型世界观》,第45页以下。自古以来,享受极乐、修炼法术的仙居主题,都与葫芦或细颈瓶联系在一起;同上,第55页。法师和炼丹方士每晚都会退回到葫芦中。其原型就是洞穴,仙人的秘居所在,他们于无形之中修行得道。“入道修行的主题与洞穴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汉语中的tong(‘洞穴’)最终就有了‘神秘、悠远、超然’的意味。”(R.石泰安,第44页)这些仙人洞(自成一体的仙界)的形状都是一些类似很难进入的细颈或者葫芦状的瓶子(第45页)。
[20]评论转引自《佩文韵府》,R.石泰安译,第59页。
[21]参见伊利亚德:《宇宙神话与巫术疗法》(《帕德马》,1956年)。
[22]成书时间有误。据《辞海》(第6版缩印本),苏东坡的生卒年为1037—1101年,1110年苏东坡已经去世。
[23]转引自亚瑟·韦利:《中国炼丹术考》,第15页;也可参见吴鲁强、戴维斯:《中国古代炼金术专著》,第255页(中文版《参同契》)。
[24]参见伊利亚德:《瑜伽》,第396页。容成公善“补导”(常用来指道教的房事技巧,“房中术”)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发白更黑,齿落更生。事与老子同。”(康德谟,《列仙传》,第55—56页)玄牝,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参见R.石泰安,同上,第98页。但在刚引的文本中,此表述指微观宇宙,有精确的生理含义。(康德谟,第56页,注释3)此术为吸取行交接之术女子的精气:“玄牝之门,庶几可求。”(同上,第57页)“葛洪断言有十余名作者写了道家房中术,其宗旨为‘还精补脑’(房中之法十余家……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同上)亦参见上书,第84页、第181—182页。
[25]英文版为约翰逊译,《中国炼丹术研究》,第48页。
[26]原文为: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汉译者注
[27]参见伊利亚德:《瑜伽》,第395页以下。
[28]参见伊利亚德:《瑜伽》,第71页以下。中国呼吸技法源远流长,已由最近发现的周朝铭文所证实。参见卫德明所作《一篇关于呼吸技法的周代铭文》(《华裔学志》,第12期,1948年,第385—388页)。
[29]马伯乐译:《古道教中如何产生“道义”》(《亚洲报》,1937年,第177—252页、第353—430页),第1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