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胡蜂科Vespidae是膜翅目Hymenoptera的重要类群。胡蜂通常也叫马蜂、黄蜂等,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中国古人对此类昆虫曾有壶蜂、奔蜂、蒲芦、蠓螉、蚴蜕等称呼,主要源于其形态与习性,早在《诗经》中就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记载。
人们对于胡蜂的第一印象是其性情凶猛,进攻性强;部分种类常在房屋、果园、农田等处筑巢,如被人畜误扰常会引起群蜂蜇刺而致受伤,严重者甚至死亡,常使人们“闻蜂丧胆”。特别是近年来,在陕西、山东、北京、江苏等地多次发生胡蜂袭人事件,仅陕西2005年9月见于报道的被胡蜂袭击而死亡的人数竟达36人,蜇伤的有678人之多;胡蜂袭人现象一度成为影响局部区域社会安定、农林生产和人居环境安全的恶性公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实际上,胡蜂的生活习性多样,有独居性、亚社会性和社会性三大类,多数种类并不主动攻击人畜。不少胡蜂能捕食棉铃虫、黏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些种类已被开发作为农林害虫的天敌昆虫并广泛应用;湖北、安徽、浙江等地曾利用胡蜂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部分胡蜂的成虫能取食花蜜和花粉,为植物花粉或种子的传播媒介。
胡蜂也是常见的食用昆虫与药用昆虫。在唐代它们就已成为民间馈赠或出售的一种上好产品,877年刘恂《岭表录异》中曾有取胡蜂蛹以盐炒之作为特产寄送京城亲友的记载。胡蜂幼虫与蛹是山区老百姓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在我国西南山区的农户祖祖辈辈都会用火烧的方式获取山林中胡蜂的幼虫与蜂蛹食用;近年来,胡蜂幼虫与蜂蛹的营养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在山区农贸市场形成了区域性产业行为。胡蜂酒是山区老百姓预防治疗风湿病的有效中药,还能起到保健作用;胡蜂蜂毒在预防和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等病痛方面的效果已被人们广泛认可和接受,胡蜂的抗肿瘤、抗病毒、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正在逐步被揭示。
为了更好地利用胡蜂资源,人们已完成了多种胡蜂的规模化养殖,部分解决了人工条件下蜂王批量交配、批量越冬、越冬蜂王筑巢等技术难题,实现了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套“蜂口夺金”的技术。
我国胡蜂科Vespidae昆虫种类丰富,但分类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刘崇乐、马骏超等老一代昆虫学家相关研究积淀的基础上,经李铁生、董大志、陈斌、李廷景、谭江丽等学者的研究,中国胡蜂科的物种多样性基本清晰。重庆师范大学李廷景与陈斌两位教授近20年来专注于胡蜂科Vespidae昆虫的分类、系统发育和进化研究,集前人之大成,完成了《中国胡蜂科昆虫原色图鉴》这部专著,并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该图鉴是我国现阶段胡蜂科昆虫分类的系统总结,共收录了我国胡蜂科Vespidae昆虫6亚科65属388种,编制了分亚科、分属、分种的检索表,简要描述了各种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并提供了其形态及部分种生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照片。
我相信该著作的出版会大大促进我国胡蜂科昆虫多样性的保护与资源的有效利用。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