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黄胡蜂Vespulaflaviceps (Smith, 1870)
【测量】 雌性体长8.0~14.5 mm,前翅长7.8~13.5 mm;雄性体长8.5~10.0 mm,前翅长10.0~13.5 mm。
【形态特征】 体黑色,明显具黄色斑,背面观具黑和黄2种颜色,其中复眼凹陷的浅色区域中间无黑色隆起,边缘直、凸起或直接与额区浅色区域相连;腹部第1节至末节具完整的条带,工蜂腹部条带较蜂王及雄性的窄,蜂王腹部第2至末节的条带明显变宽(除第2节外,其余各节黄色区域大于黑色);上颚基部无三角形黑色斑,工蜂上颚外侧凸缘直、不明显弯曲;唇基中部具小黑斑,黑斑通常不到唇基端缘;后头脊在头顶退化、仅两侧明显,且未延长至上颚基部,通常小于头部侧面长的3/4。并胸腹节光滑,无褶皱;蜂王并胸腹节无粗糙的褶皱,表面光滑具刻点,仅在与腹部连接处具弱褶皱。腹部第1节背板基部无隆起,也无凹陷,具长的黄棕色毛,水平区均匀、两侧缘几乎平行,前截面中部非凹陷;蜂王腹部第6节腹板后侧向后钝圆形,在近端部突然变窄,几乎形成90°陡坡;雄性腹部第7节背板两侧在接近末端处突然垂直变窄,背面观呈四边形,端缘切口很浅或无切口;雄性外生殖器短,长与宽之比小于1,阳茎端部勺状区域两侧具1个小的半圆形突起及无尖齿钩,阳茎端部凹陷。
【地理分布】 四川(南充、雅安、峨眉山、成都)、重庆(巫溪、石柱、北碚、沙坪坝、开州、武隆、江津、巫山)、云南(昆明、丽江、怒江、德宏、西双版纳、楚雄、保山)、山西(晋城、临汾、吕梁、永济)、浙江(丽水、杭州、温州、台州)、宁夏(固原)、陕西(渭南、安康、西安、延安、华阴、商洛)、广西(来宾、桂林、百色)、河南(焦作、信阳、新乡)、湖南(张家界)、海南(儋州)、内蒙古(呼伦贝尔、通辽)、贵州(黔南、凯里、遵义)、山东(青岛、泰安)、新疆(昌吉)、辽宁(沈阳、辽阳、本溪)、广东(广州)、甘肃(陇南)、吉林(白山)、湖北(神农架、十堰)、黑龙江、河北、北京、江苏、江西、福建、西藏;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俄罗斯(帕米尔高原),韩国,日本。
图6-359-1 细黄胡蜂Vespulaflaviceps雌性(工蜂)背面观
图6-359-2 细黄胡蜂Vespulaflaviceps雌性(工蜂)头部正面观
图6-359-3 细黄胡蜂Vespulaflaviceps雄性腹部末节腹面观及阳茎端部
图6-359-4 细黄胡蜂Vespulaflaviceps地理分布图
图6-359-5 细黄胡蜂Vespulaflaviceps雌性(蜂王)生态图(河南新乡 何易涔 摄)
图6-359-6 细黄胡蜂Vespulaflaviceps工蜂生态图(重庆巫溪 付文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