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胸部
1.前胸脊(pronotal carina) 前胸脊指前胸背板前缘上的脊,其是否存在、是否完整、发达程度等是分属或种的重要特征。
2.前胸背板(pronotum) 前胸背板背面观为位于胸部前端的倒V形结构,两侧后端伸达至翅基片基部。前胸背板上刻点形态、色斑分布、翅基片前脊(pretegular carina)是否存在、侧区是否具褶皱等可作为分属或分种依据;以前胸脊位置为分界,其前面的区域为前斜面(有时近乎垂直),前胸脊后面的水平区为背区,两侧为侧区,前斜面有无刻点、刻点疏密程度、有无窝穴及窝穴的形状等是分属或分种的重要特征。
3.中胸盾片(mesoscutum) 中胸盾片是指位于前胸背板之后、翅基片之间及小盾片之前的大片骨片结构。其上的刻点状态、被毛状态、盾纵沟及色斑情况可作为分属或分种的特征。
4.盾纵沟(notaulix) 盾纵沟是指中胸盾片上的1对纵向沟,位于中胸盾片前基部的纵沟为前盾沟,位于后端部的为后盾沟。盾纵沟存在与否、是否完整、宽窄及形状是重要的分类特征,如刚蜾蠃属Pseudozumia具盾纵沟、柄蜾蠃属Coeleumenes无盾纵沟。
5.翅基片(tegula) 翅基片是指翅基部紧邻中胸背板的骨片。翅基片的形状、色斑、刻点、内缘是否凹陷、后缘与超过旁翅基片(parategula)后缘的距离可作为分属或分种特征。
6.旁翅基片(parategula) 旁翅基片位于翅基片端部内侧和中胸背板最外侧基部的小突起,呈指状或钝齿状等,其端部是否超过翅基片端缘是分属特征之一。
7.中胸侧板(mesopleuron) 胸部侧面观,中胸侧板是指位于前胸背板之后、翅基片以下、中足基节以上及后胸侧板之前的区域。其刻点状态、色斑,是否存在纵向侧脊(epicenemial carina)、横向背侧沟可作为分属或分种的特征之一。
8.中胸侧脊(epicenemial carina) 中胸侧脊是指存在于中胸侧板向前斜的纵脊。该脊是否存在及发达程度可作为分属或分种的特征。
图1-42 胸部背面观
9.小盾片(scutellum) 小盾片是指中胸盾片后部横形的骨片。其上刻点状态、色斑、是否具纵沟等可作为分种特征。
图1-43 胸部侧面观
10.后胸背板(metanotum) 后胸背板是指小盾片之后和并胸腹节之前的横向骨片。其上刻点疏密程度、是否具突起、突起的形状、是否具中纵沟及色斑等可作为分属或分种的特征,如小柄蜾蠃属Labus后胸背板突起呈单齿状,细蜾蠃属Cyrtolabulus后胸背板突起多呈二齿状、啄蜾蠃属Antepipona后胸背板具1对尖齿、佳盾蜾蠃属Euodynerus后胸背板的后缘具1排齿突等。
11.后胸侧板(metapleuron) 胸部侧面观,后胸侧板位于中胸侧板之后、后胸背板之下、后足基节之上及并胸腹节之前的区域。其上刻点或脊的情况可作为分种特征之一。
12.并胸腹节(propodeum) 并胸腹节位于后胸和腹部第1节之间,分为背区、后区及侧区;其刻点状态、并胸腹节沟(propodeal concavity)是否存在、色斑、侧区与背区之间是否具侧脊、背区与后区之间是否具围脊或脊突、围脊及脊突的发达程度及形状、后端亚缘脊薄片与腹瓣是否分离及亚缘脊薄片状态等可作为分属或分种的重要特征,如长腹胡蜂属Zethus亚缘脊薄片与腹瓣分离,元蜾蠃属Discoelius和丽腹胡蜂属Calligaster亚缘脊薄片与腹瓣不分离。
13.翅(wing) 翅包括前翅(fore wing)和后翅(hind wing)。翅痣与前翅痣的长短比值、1M脉和2M脉的状态等可作为分属特征,如秀蜾蠃属Pareumenes的翅痣短于前翅痣,饰蜾蠃属Pseumenes的翅痣长于前翅痣,这两属的1M脉和2M脉相遇近平角,小柄蜾蠃属Labus相遇则近直角;翅的颜色深浅、是否具色斑、是否具光泽、前翅亚缘室的数量及形状、前翅的翅长、后翅臀叶形状等可作为分种特征。
图1-44 翅
14.足(leg) 足包括前足(fore leg)、中足(mid leg)和后足(hind leg),由基节(coxa)、转节(trochanter)、腿节(femur)、胫节(tibia)、跗节(tarsus)和前跗节(pretarsus)构成。足的颜色、中足胫节端部距的数量、后足胫节是否具短刺及毛、雄性中足腿节是否凹陷或凸起、跗节是否变异等作为分属或分种的重要特征,如长腹胡蜂亚科Zethinae各属的中足胫节具2个端距,其余亚科种类的中足胫节仅具1个端距;秀蜾蠃属Pareumenes雌性后足胫节具短刺,饰蜾蠃属Pseumenes后足胫节不具短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