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模型滑翔机的飞行调整
牵引模型滑翔机的飞行调整
牵引模型滑翔机的上升和滑翔原理
(1)牵引模型滑翔机的上升原理
牵引模型滑翔机的上升原理在前面的飞行原理里已讲到,模型飞机要上升,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升力,因此,模型滑翔机一定要在空气中运动,当模型在空气中运动时,必然会产生阻力。牵引模型滑翔机本身没有动力装置,它无法产生拉力来克服阻力。所以它起飞时,需要人用牵引线牵引前进,同时机翼产生升力,使模型以一定角度上升,如图7-23。

图7-23 牵引时牵引模型的力的分解
牵引线给模型滑翔机一个拉力(φ),整个拉力又分成2个分力,拉力向前的部分(φ1)克服阻力(X),拉力向下的部分(φ2)和重力(G)的方向一致,如图7-23,由升力(Y)来克服。
牵引线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叫牵引角(θ),如图7-23。如果牵引线的长度一定(竞赛规则规定为50米),牵引线角愈大,牵引模型滑翔机就上升得愈高。但当牵引线的角度越大时,拉力的向前部分越小,拉力的向下部分愈大,因此如果牵引模型滑翔机的阻力越小,重量越小,升力越大,则牵引线角越大,牵引模型滑翔机可以升得越高。因此,在制作和飞行调整中,注意增加模型滑翔机的升力和减少它的阻力,便可以使它上升得越高,飞行时间越长。
(2)滑翔原理模型飞机在脱钩后进入滑翔。滑翔时,模型飞机的机头稍向下飞行。滑翔机的滑翔原理与滑板相似,如图7-24和图7-25。滑板是倾斜的,人坐在滑板上时,人体的重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前(平行于滑板),一部分向下。向前的力量克服阻力,使人体沿滑板滑下,滑翔机滑翔时也是向下倾斜的,并利用重力的向前分力克服阻力在空中运动。

图7-24

图7-25
模型滑翔机在滑翔时,如高度一定,下沉速度(即每秒钟下降的垂直高度)越小,则飞行时间越长。设模型飞机的高度为40米,下沉速度为0.2米/秒,则飞行时间为200秒;如下沉速度为0.4米/秒,则飞行时间为100秒。下沉速度决定于滑翔角和滑翔速度,滑翔角、滑翔速度越小,下沉速度越小。
滑翔角,就是滑翔机滑翔时,飞行路线与地面的夹角,如图7-26。滑翔角(θ)的大小决定于下降高度(H)和滑翔距离(S)的比值(即滑翔比)。如下降高度一定,滑翔距离愈长者,滑翔角愈小,要减小滑翔角就必须增大滑翔比,即增加升力,减小阻力。同时,如果模型滑翔机的升力小,阻力小,重量轻,它的滑翔速度也可减小。

图7-26
因此,要使模型滑翔机的下沉速度减小,就要尽量增大升力、减小阻力和减轻重量。懂得了这些道理,在制作模型时,就会从上述几个方面去提高制作工艺。
牵引模型滑翔机的试飞步骤和飞行方法
牵引模型滑翔机制作完成,并且经过检查之后,就可以试飞了,但首先应该经过手掷试飞和牵引试飞,然后再正式飞行。
(1)手掷试飞
进行手掷试飞时,右手拿住模型滑翔机的机身(重心所在的地方),并使机翼左右保持水平,机头稍低约5~10°,迎风以均匀的速度、适当力量,将模型滑翔机沿机身方向掷出,如图7-27。

图7-27
熟练地掌握手掷试飞的技术是不太容易的,一般容易用力过猛,而使模型滑翔机抬头失速;如果手掷时不是沿机身方向向下,而是向上的话,也会使模型滑翔机失速。反之,如果用的力量太小,模型滑翔机的速度太小,升力不足,很快就落到地面。如果出手时不保持直线,会使模型滑翔机,处于转弯侧滑的情况下飞行,而失去横侧平衡,也会倾侧地摔下来。手掷试飞需要反复进行,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绪。
如果手掷试飞时,发现不正常的飞行现象,并且断定不是由于手掷技术所造成的,就要找出原因,进行调整,一直到能很平稳地滑翔为止。手掷试飞大体能发现不正常的飞行现象,通常有波状飞行(如图7-28甲)、俯冲(如图7-28乙)、左(右)盘旋下坠(如图7-29)等。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调整方法将在下一节里专门谈到。

图7-28

图7-29
(2)牵引试飞
手掷试飞感到满意以后,就进行牵引试飞。因为手掷试飞只能初步掌握模型滑翔机的性能,它是否适合牵引上升,还没有完全解决,加之手掷试飞的高度不高,调好的模型滑翔机,也不一定适合高空的飞行,所以需要进行牵引试飞。
试飞以前,要注意选择场地、风速和风向。新做出的模型试飞,风速最好不要超过5米/秒(即三级风,逆风起飞)。
牵引试飞时,牵引线不宜过长,约在10~20米之间。起飞时,助手将牵引线挂在牵引钩上,用右手拿着模型滑翔机的机身重心处,机翼左右保持水平,机头抬起约30°(如图7-30),牵引的人右手拿着牵引线,并把线拉直。准备好了以后,牵引的人发出“预备——跑”的口令,两人以等速向前跑,特别是助手应尽量配合牵引者的速度。当跑到六七步感到模型滑翔机产生升力时,助手自然地松开手,模型滑翔机就慢慢上升了,如图7-31。

图7-30

图7-31
模型离手后,牵引的人要凭观察和感觉来决定自己跑的速度和方向,当它上升得很快,而且线也拉得很紧时,就应该跑慢一些,甚至停一停,等线稍松一些再跑;当感到线很松,模型滑翔机上升极慢或保持平飞甚至下降时,就应该跑快些。
当模型滑翔机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牵引线角80°)以上,就可以慢慢停下来,让模型飞机继续向前飞行而自行脱钩进入平稳地滑翔。
牵引试飞时容易犯的毛病是:两人跑的速度配合不适当,牵引时,助手放开模型不是过早就是过晚,如果出手过早,会自行脱钩,如图7-32甲。相反,如果出手过晚,会被牵引线的张力弹出脱钩,如图7-32乙。

图7-32
甲、模型自行脱钩
乙、模型被张力弹出脱钩
如果出手的迎角(模型滑翔机机头抬起的角度)过大,或是牵引的人跑得太快,容易造成模型急上升而滑钩(如图7-33),或是牵引线被拉断,甚至使机翼折断。另外,如果出手时,模型没有拿正,模型滑翔机就会倾侧下坠。

图7-33
假如短线牵引试飞中所发生的不正常飞行现象,不是由于牵引技术所造成的,就要调整模型滑翔机,调整的方法后一节专门谈到。如果牵引试飞感到满意而又有把握了,就可以进行正式飞行。
(3)正式飞行
正式飞行和牵引试飞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一样的,正式飞行是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模型滑翔机的性能,所以牵引线要尽量放长(一般规则规定为50米)。
当牵引模型上升时,一方面是以牵引者为中心作圆周运动,另一方面牵引者还在往前跑,结果模型飞机走的是一条曲线。

图7-34
由图7-34可以看出,当模型刚离手时,基本上是沿着水平方向飞行,这时要保持牵引线张紧,不至于脱钩,牵引者跑的速度必须大于模型的滑翔速度。由于跑的速度增快,模型很快抬头上升。
接着模型就猛烈上升,这时的上升速度是较大的,迎角也是很大的,机翼在这种情况下,是全部上升过程中受力最大的时候,牵引者可以感觉到牵引线的拉力增大很多。虽然上升的速度很快,但是在地面的投影速度却不大。
以后作用在模型上的各个力逐渐趋于平衡,模型就开始低头,并且保持平飞,不再上升了。这时的地面投影速度差不多就是滑翔速度了。但在情况③时,仍不能脱钩。虽然在牵引者看来,高度已经够高了,但是模型的迎角仍然大,提早脱钩,会促使模型滑翔机波状飞行,损失高度。
由此得出结论:在牵引时,刚开始的阶段要快跑,速度必须大于滑翔速度,否则模型将飞得比人快而脱钩;但也不能跑得太猛,以免模型很快地竖起来而滑钩,然后俯冲撞地。这一快跑阶段所需时间很短,一般在风小时跑十几步就可以了,风稍大时跑五六步,风大时几乎不需要跑,只要等一会儿,这个阶段就过去了。接着牵引者就要减慢速度,这时模型正在很快地上升,对地面的速度不大。
另外,这时候牵引线的拉力很大,牵引者必须十分注意到这一点,如果不小心,就会折断机翼。当模型快到顶时,投影于地面的速度逐渐增加,因而牵引者应该再增加些速度。由于模型快要脱钩,因此不要跑得太快了,只要与模型的滑翔速度差不多就行了(指无风情况而言,有风时应该慢些)。然后一定要经过一个短时间的停顿,才能松线脱钩。手中预先留一点线,要到脱钩时慢慢放出去可以保证脱钩的平稳。所留线的长短,以风的大小决定,一般在有风时,约留2米,风大应该增加,风很小时可以减少,甚至不留都可以。
要着重指出的是:牵引者跑的速度应该由手中感觉到的力量来决定。力量小跑快些,力量大跑慢一些,甚至要倒退跑。这一力量的大小以保证不会折断机翼,拉断牵引线为限。每个牵引者应该经常练习,使自己的手能够灵敏地感觉出力量的大小来。在牵引时,必须随时注意模型,不能东张西望,所跑的路线,应在牵引前先看好,而跑时只偶尔看一眼前面。要经常回头注意模型的偏斜情况以便于及时纠正。
遇到模型偏斜时,本来是很容易拉过来的,但如果发现太迟,将会增加很多困难,甚至无法挽救。当模型因外界影响偏到一边时,比如向右偏,则牵引者应向左边跑来纠正它。要注意的是,当模型快从偏斜中纠正好时,就应该跑回中间,减小一些牵引线的拉力,免得一下子拉得过猛,使模型又跑到左边去,这样就有可能左右摇摆扩大,而被迫在低空脱钩。当模型就要回到中间了,应马上拉着它向前跑。有些模型在快要到头顶时,总要偏向一边,这是因为它不完全对称,而牵引上升时,牵引力向前的分力很大,模型不易偏转;当模型快上升到头顶时,牵引力的向前分力减小了,于是就出现了偏转。这时,如果已不容易拉回中间,应立即脱钩,免得时间拉长了更加降低高度。
一般说来,当模型已升到头顶了,再要用牵引力使它偏转过来,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时牵引力的向前分力很小,虽左右偏着牵,但造成的恢复力矩更小,较好的办法是:以与模型同样的速度顺着模型偏的方向跑一段后再脱钩,这样既不会再损失高度,也不会使脱钩过猛。
在脱钩前不但要有一小段时间的停顿,让模型减小迎角、降低速度,而且要在脱钩前,还使模型向本来调整好的滑翔转弯方向偏转一些,这样脱钩将更加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