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牵引模型滑翔机的装置和上升气流
有关牵引模型滑翔机的装置和上升气流
当你做完一架二级牵引模型滑翔机以后,一定还会想制作一架更复杂的模型滑翔机,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三级牵引模型滑翔机的弹性机翼、重锤机构的制作和调整的基本技术,附带也介绍一下上升气流的有关知识。
弹性机翼的制作方法
在前面简单地讲了一下钢丝弹性机翼的制作方法,这里介绍一下铝片插销式弹性机翼的制作。因为用铝片做,能使机翼有较大的弹性,而且弹性机翼的强度也很好。用铝片做插销的弹性机翼的装置,有2种不同的套箱制作法,一种是在机翼根部做套箱,另一种是单独做套箱,哪一种方法好,要由你所用的翼型来决定。
前一种方法较后一种麻烦,制作时间也要长些,但它不受机翼翼型厚度的限制。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较前一种简单,做起来容易些,但模型飞机的翼型厚度太薄,就不易制作,所以太薄的翼型,用第二种方法是不适宜的。
两种方法做套箱,都是先做铝片插销。做插销时,准备一块硬铝片,厚度由模型的种类和翼展大小决定,一般厚度在1.5毫米左右,太薄了,很容易超过铝片弹性的限度,太厚了则失去了弹性的作用。选择好铝片以后,先画出插销形状,画的时候应先确定插销的宽度(插销宽度一般为50毫米)和插销在翼弦上的位置,一般在离前缘1/3处,如图7-42。确定了形状以后,用针尖在铝片上画出形状来。加工时,把铝片夹到台钳上,先用钢锯沿外形线锯成粗坯,再用钢锉刀锉掉棱角毛边,铝片插销就做成了。

图7-42
A——机身宽度。
B——机翼根部翼弦。
C——弹性硬铝片宽度。
X和Y的尺寸由选择的位置而定。
铝片插销做好以后,就可以开始制作套箱了。首先谈谈第一种(即机翼根部套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1)在安装机翼以前,将翼根厚翼肋(航空三层板或2毫米厚桐木)刻出槽口。预先在翼肋样板上,画出铝片通过翼肋槽口位置。槽口宽度与铝片厚度相同,再把插销通过每片翼肋的槽口长度定出,不同位置翼肋上槽口的长度,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翼肋上做好记号,然后按记号刻出槽口。为了使左右机翼一致,可以将左右机翼相同的一对翼肋同时刻出。
(2)选择较好的木片,木纹不宜太乱,厚度约1~1.5毫米,磨光后涂上透布油。
(3)做套箱的底箱面,先将选好的木片按照翼根肋间隔,切成小块,再把铝片插入翼根,并将切成的小块木片嵌入翼肋之间,木片木纹与铝片平行。木片位置在铝片之下,下翼粱之上,并使嵌入的木片与铝片密合,在木片与翼肋接触处加上胶水。套箱底面的形状,可以用梯形和椭圆形的,但必须全部盖住铝片,再将底箱的下表面和铝片外围空余部分,用木片和木条填起来,并加胶合。
(4)嵌上箱面时,把切成的木片,嵌入铝片上面、上梁的下面,把木片胶接部分加上胶水即可。上箱面嵌好后,就抽出铝片,因为铝片在套箱中放得过久,等胶干了,就抽不出来了。
(5)整理做成的套箱的边缘,再把翼梁和套箱间、上下的空隙用松木条填实,而在最外面的一个翼肋的间隙里,用比较轻的木料填起来,并要多加胶水。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加强翼根部分的强度。最后,用砂纸板打磨外形,在箱面上糊一层薄绵纸。这样,一架模型的弹性机翼就完成了,如图7-43。

图7-43
如果用第二种方法做套箱,加工方法一般和第一种相同,只是它的套箱是单独做的,因此做起来很方便。根部翼肋刻槽口时,上下各加宽1毫米,使槽口的宽度等于铝片厚度,再加上上下箱底木片的厚度。各个翼肋槽口的长度和位置,根据套箱通过翼根各地肋的位置和长度而定,做时,先选择几块较好的木片,做上下箱底面。木纹也要和翼肋平行,若木片不够长,可以胶接起来。然后接上套箱外形,做好上下底箱面。再将铝片置于套箱的准确位置,不要放歪了,不然,则会使整个机翼不能与机身正确地接起来,要做到准确,必须采用样板。待铝片放好以后,同样用木片填满上下底箱间铝片处的空隙部分,然后将上底箱胶上,再抽出铝片。等到套箱内外胶水干了以后,用砂纸打磨边缘,将做好的套箱插入翼根,填实套箱与上下翼梁和最后一个翼肋的间隙,加上加强翼肋就成了,如图7-44。

图7-44
重锤装置和大拉力脱钩
我们在正式比赛和试飞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当你的牵引模型滑翔机遇到上升气流时,模型马上抬头。由于模型飞机没有吃上升气流的“本领”,一抬头反而引起波状飞行。俯仰安定性较好的牵引模型滑翔机,波一两次就恢复过来了;俯仰安定性差的模型,甚至于一波到底,造成这轮比赛不可收拾。怎样使这种不利于“飞行”的坏现象变为有利于“飞行”的好现象呢?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谈谈重锤装置在飞行中的作用。
重锤装置所以能起作用,是由于利用了它本身的运动惯性。模型在作上下加速运动时,重锤则对模型作反方向的相对运动,利用这一运动来操纵方向舵,如图7-45。

图7-45
模型向上抬头,重锤向下运动,舵面角度加大;模型向下低头,重锤向上运动,舵面角度减小。当模型遇到下降气流时,改为直线飞行,避开了下降气流。遇到上升气流时,改为小半径盘旋,盘入上升气流之中,由于气流对模型垂直速度的变化和影响的时间比较短,在模型上,应配合高效率的垂直尾翼。有一些模型没有重锤装置,对气流也很敏感。在实际使用中,重锤对改善模型的安定性起了良好的作用。
(1)重锤装置的制作和要求:
①重锤:由一个4毫米厚、75克重的铅块和一个1.5毫米厚的硬铝摇臂构成。先做好摇臂,把它固定在浇铸铅块的模子上,然后,把熔化的铅浇进模子做成(铝摇臂应先预热)。铅锤的重量很大,铅块的形状大小由在机身内允许的活动范围来决定。为了减小它在机身内所占的体积,得到较大的活动范围角度,最好用比重较大的纯铅做成。重锤和牵引钩的轴承部分要摩擦力小、间隙小,用直径1.5~2毫米不容易生锈的废钻头柄做轴,刚性也好,较为合适。
②弹簧:用来平衡重锤,克服重锤的重力。要求弹簧在它伸长或缩短时,弹性恢复力的变化越小越好,这样才能充分地利用重锤的惯性作用。弹簧可以用φ0.25毫米的钢丝密绕在1.8毫米直径的钢丝上做成。长度必须调整适当,当调整螺母达到上极限时,以把重锤全部拉平为宜。
③摇臂牵引钩:由一块2.5毫米厚的硬铝或2毫米厚的铜片制成。牵引钩下部很宽,以便将来调整上升的转弯时机的时候锉去,如图7-46。
为了争取高度,牵引钩只摆动3.5°就得到最大舵面,保证模型在接近头顶时,很快地把左舵拉满(该模型为左盘旋),使模型立即进入旋转,并迅速脱钩。

图7-46
④放大摇臂:为了使牵引钩微小的摆动角度,迅速正确地带动舵面,在牵引钩后面又加了一个放大摇臂(用1毫米的硬铝做成)。重锤、牵引钩、放大摇臂是用弦线连接,放大摇臂与舵面摇臂之间则用亚麻线连接。用软线接的好处是,可以消除传动的间隙,重量轻,而且制作方便。
(2)调整试飞步骤
在飞行时,首先将弹簧拉起,重锤则随着上升到偏上的位置,这时牵引钩也稍偏前,舵面也稍向左偏一点(模型是左盘旋的,如图7-47)。

图7-47

图7-48
在牵引的初期,向前的力大,如图7-48甲,方向舵面在正中位置,随着模型上升以后,逐渐减小,到一定的角度后,形成向后的力矩(对牵引钩),牵引钩向后摆动,拉满左舵,模型就开始旋转,如图7-48。
在调整试飞时,先调整牵引上升过程的轨迹是否正直,然后调整滑翔和盘旋,最后再调整脱钩的时机。因为在设计制作时,就有意识地在牵引钩的宽度上面留了一定的余量,使模型旋转较迟,如果在上升时模型盘旋太迟,就将牵引钩向前锉一些。一般来讲,让模型到牵引钩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80°左右时,旋转比较有利。旋转太早了,要损失高度;太晚了,拉力急骤下降,牵引高度也要降低。
①如何掌握脱钩时机的问题,对于以后的上冲和改出影响很大,一般让模型沿前进方向转过一定角度脱钩(约30°)。脱钩时有如下几种情况:
a.脱钩太早时,形成很大的抬头力矩,使模型直立起来,达到严重的失速,只要几个波状,会损失许多高度。脱钩太早,模型速度大,有时甚至会翻筋斗。
b.脱钩太迟时,因为形成的坡度太大,脱钩后,模型有一段转到顺风时,产生内侧滑,又下冲一段,也损失很多高度。
在适当的时机脱钩,模型以小半径上冲一段,到顺风时改平,这时能争取最大高度。
在没有采用摇臂式牵引钩以前,脱钩和第一种情况很相似,这时重锤起的作用,正好是不利于上冲改出的,模型在机翼下扑时,产生一个向上的加速度,但这段时间很短,约0.1~0.2秒,紧接着的上冲阶段内,向上的减速运动,在机翼下扑时,重锤向下,形成左满舵,因时间非常短,不能立即形成向左的盘旋。所以,在脱钩前,一定要使模型进入盘旋状态,模型在脱钩时,只盘半个小圈就进入正常盘旋,这正好是重锤的帮助。
②重锤的惯性作用:在牵引上升时,模型飞机的轨迹近似作圆周运动,如图7-49。

图7-49
由于离心力对重锤的作用,开始时,重锤向上运动,舵面转向正中,如图7-49位置1。到了位置2时,重锤保持在最上面,舵面处在正中位置。到了位置3以后,模型转入直线匀速下滑,重锤下降至正常位置,舵面也回到调整好的滑翔位置。
模型抬头飞行时,飞行的路线是朝上的,如图7-50。
当模型抬头飞行时,从1升到2再升到3时,重锤在惯性的作用下,逐渐靠近机身的下部,舵面也逐渐加大,模型盘旋的趋势也开始增加。模型飞行到4的位置时,舵面达到最大,模型飞行的盘旋半径减小,并形成较大的坡度,减小了模型的抬头力矩,不使模型失速,而平稳地进入盘旋飞行。特别是受到上升气流的冲击,模型抬头时,在重锤的作用下,能立刻作盘旋飞行,进入上升气流之中,提高了模型吃“气流”的性能。

图7-50

图7-51
③牵引过程中,牵引力的变化:采用大拉力脱钩的牵引力,比平常牵引的力超出好几倍,在牵引到30~60°这段时,最大牵引力可达到3.5千克以上,如图7-49。在超过60°以后,牵引力就很难增加,反而开始下降,因为这时模型飞行的水平速度加大,而垂直速度减小很快,缩短了飞机和人的距离,使牵引线的张力迅速下降。到脱钩时,一般只能保持2千克左右的拉力。
牵引钩和重心的距离越小,牵引力下降的速度就会减低;牵引钩和重心的距离越大,牵引力下降越大。因为距离越大时,给予模型的低头力矩越大,使模型的飞行角减小。牵引钩和重心的距离越小时则相反。
④如何发挥大拉力脱钩的作用:
a.为了适应大拉力牵引脱钩的需要,机翼的强度要求很高,一般在机翼的前梁部分加强效果较好。弹性机翼的弹性材料也需要考虑,通常采用2.5~3毫米的弹性钢丝,以增加弹性效果。牵引线盘也要求在大拉力脱钩时,能使牵引线从线盘中弹出去才行。
b.为了提高重锤装置的效率,应配合效率较高的方向舵。舵面的效应与舵的偏转角度、面积、形状和位置有关。它们之间很好的配合,是解决模型弹高和良好改出的重要关键。舵面形式:以舵面是上垂直尾翼的较好,全下垂直尾翼的尚可,上下垂直尾翼的舵面,在下面的效果太差,其形式如图7-51。
c.大拉力牵引时,模型上升快,一般约10~12秒就可以完成牵引脱钩动作,有利于抢气流的时机。运动员一定要掌握好模型脱钩时的瞬间速度。一般在脱钩前加速度跑至一定速度才脱钩,才能充分发挥大拉力脱钩的作用,争取高度。
摆动钩和惯性重锤装置示意图,如图7-52。

图7-52
图中:1—桐木。2—铅重锤,4毫米厚,重75克。3—在硬铝摇臂上钻2个孔。4—硬铝摇臂,厚1.5毫米。5—弹簧,用φ0.25钢丝绕成φ1.8的弹簧。6—弹簧升降调整螺杆。7—定位板。8—螺帽。9—轴用2毫米废钻头做。轴套用铜管做成。10—牵引钩,用2.5毫米厚硬铝做成。11—放大摇臂,用1毫米厚硬铝做成。12—弦线。13—亚麻线。14—层板。15—机翼插销孔。
d.对竞时模型来说,在解决模型本身性能和过硬的牵引技术外,最重要的仍然是临场飞行的过硬本领。运动员掌握上升气流规律的技术,应该说是训练比赛中的主要矛盾。要集中主要精力和花费很大气力去解决。
有关上升气流的问题
在航空模型全日竞赛的飞行中,可以采用观察、感觉、牵着模型跑等3种方法来寻找上升气流。这里分别将这3种方法简单地介绍一下。
(1)所谓观察,就是牵引者在起飞前,详细观察附近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情况,然后根据这种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就可以初步得出上升气流的动向。如在起飞前可以观察燕子、鸟和鹰的飞行,也可以观察正在空中翱翔的模型飞机。当老鹰等在空中不挥动翅膀就可以翱翔时,或者其他模型在空中越飞越高时,或模型在迫降过程中下降速度很小,就可以判断出,附近存在着上升气流,于是赶紧把自己的模型飞机牵入这一范围内,飞行成绩将大大提高。
在天空中出现积云时,可以在这些云的变化中寻找上升气流。一般说来,有云时的上升气流要好找一些。

图7-53
当天空中出现小片秋云时,其地面被云块遮住部分的气温迅速下降,如图7-53,而周围部分的温度则不变,此时由于温差而产生了上升气流。如果你赶在云块的前面,把模型放出去,此时就能“吃”到上升气流。
采用这个方法,动作必须迅速,如脱钩过晚,往往也会把模型送入云边端的下降气流中。大拉力脱钩模型,一般只需12秒的牵引时间,这给及时抓住上升气流创造了一个好条件。
(2)所谓感觉,就是牵引者根据上升气流产生的过程特点和物理现象,来判断上升气流的情况。上升气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面的散热作用,当太阳曝晒地面时,由于各处地表面的情况、形状不同,它们的吸热、散热的时间和范围也不一样,这是千变万化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产生上升气流的范围内,其空气温度要比周围空气温度高些,由于空气的水平运动和上升气流的周期特性,因此站在原地不动时,就会感觉到在自己身边“滑”过的风有冷、热的变化——当你感觉到风是热的时候,就可以把模型牵上去。
牵引者不但可以根据空气的冷和热来判断气流,而且还可以根据地面风速的大小变化来判断气流,确定起飞时间,如图7-54。

图7-54
当某一区域(B~C)的周期上升气流形成时,此区域的热空气是向上运动的,空气密度随之减小,这时旁边的空气就会填充到这一区域来,在一般情况下,空气总是要做水平运动的。在这个区域(B~C)的上风区域(A~B)的空气运动速度较大,而下风区域(C~D)则较小。原因是从上风区域填充过来的空气流的方向与风向相同,而下风区域则相反,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大于这个区域(B~C)填充空气的流速,因此下风区域(C~D)的风速要比原来的减小。
总的说来,当周期上升气流形成时,地面风速有3个不同的过程,即按图7-54的方法,可以分为沉寂区、微风区和大风区。可以根据皮肤感觉和风袋飘动的情况,以及插在地面上的小旗的飘动,来判断这几个不同区域的气流情况。当风速逐渐减小时,牵引者就可以准备起飞,在大风没有来临以前,就应当把模型牵上去脱钩,这样就有可能“吃”到上升气流。
利用空气冷热、风速大小来判断上升气流,一般适用于风速在2~3米/秒范围内,风速过大,就不容易判断正确。当感到有上升气流时,也可以赶紧向下风区跑去,然后再起飞,这样找到上升气流的把握更大些。
在感觉周期气流时,还可以利用3面小旗的飘动情况来决定起飞时间,其布局如图7-55。

图7-55
在牵引者的上风区100米的地方,插2面小旗,在牵引者和助手之间插1面小旗,当3面小旗开始下垂或偏转时,则可以进行起飞,如牵引者右前方的小旗下垂较多时,那么上升气流很可能由右面而来,这样就把模型牵向右方脱钩。
(3)由于周期上升气流形成的时间、范围、强弱等差别很大,因此确定起飞时间是比较困难的,如果牵引者在起飞后,发现判断过早或过晚,就不宜脱钩,此时就可以采用第三个方法,就是可以暂时不要脱钩,牵着自己的模型去寻找上升气流。这个方法也可以当无法看到老鹰和其他模型飞机飞行状态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