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的飞行情况的原因及调整方法
非正常的飞行情况的原因及调整方法
滑翔飞行的调整
(1)波状飞行
①飞行现象:模型飞机滑翔时,不是沿着直线,而是波状曲线飞行,如图7-35甲。
波状飞行在手掷试飞时,就可以发觉出来,但是手掷试飞的高度不高,所以往往因手掷试飞调整好了以后,牵引试飞又可能出现波状飞行。
波状飞行会大大缩短飞行时间,同时也很容易摔坏模型滑翔机。
②原因:波状飞行的原因是俯仰不平衡,抬头力矩大于低头力矩。

图7-35
由于抬头力矩过大,迎角增大,升力增大,模型滑翔机开始抬头上升;但在升力增大的同时,阻力也增大。由于模型滑翔机的抬头,重力向前的分力逐渐减小了,以至于变成和飞行方向相反,所以速度减小了,升力也随着速度的减小而减小了。当升力减小到不能维持重力时,模型滑翔机即向下坠落(俯冲)。坠落时又重新获得速度,由俯冲转入滑翔,随之又抬头失速,形成连续的波状飞行,如图7-36。

图7-36
③调整方法:减小抬头力矩或增加低头力矩,以达到俯仰平衡,就可以改变波状飞行的现象为正常滑翔。
减小抬头力矩的方法有:a.加重机头,使重心前移,减小机翼力矩的力臂;b.减小机翼的安装角;c.向后移动机翼。
增加低头力矩的方法有:a.重心前移;b.增加水平尾翼安装角; c.水平尾翼后移。
(2)俯冲
①飞行现象:模型滑翔机以很大的角度向下飞行,如图7-35乙,飞行的速度很大,飞行时间不长,也容易摔坏模型滑翔机。
②原因:是低头力矩过大而形成的俯仰不平衡的现象。
由于低头力矩过大,滑翔时迎角慢慢减小,迎角减小之后,升力不足,由于下滑角增大,重力的向前分力增加,下跌的速度也就增大起来,如图7-37。

图7-37
③调整方法:减小低头力矩或增大抬头力矩,达到俯仰平衡。调整的方法与波状飞行的调整方法相反。
(3)盘旋下坠
①飞行现象:模型滑翔机的盘旋半径愈来愈小,最后沿着小半径的螺旋线盘旋下坠,如图7-38。
②原因:主要是模型滑翔机的横侧力矩没有平衡。比如右机翼的升力较大,而形成向左倾的力矩,模型滑翔机倾侧后,升力的水平分力使模型滑翔机向左盘旋,如图7-39。倾斜越厉害,升力的水平分力就越大,升力的垂直分力越小,以至于不能支持重力,这样,模型滑翔机一面用小半径盘旋,一面下降。此外,由于以小半径盘旋,两机翼的速度不等,向左盘旋时,右机翼的速度大,左机翼的速度小,因而右机翼的升力大,模型滑翔机也会向左倾侧飞行。

图7-38

图7-39
造成两机翼升力不等的原因多半是由于机翼的扭曲。前缘向上扭曲的机翼,飞行时,迎角较大,升力就大;向下扭曲的机翼,飞行时,迎角较小,升力也小;两边机翼的面积、翼型不同也会造成两边机翼升力不等。
如果重心不在模型滑翔机的中心线上,例如偏左,左机翼升力的力臂就短,右机翼的力臂就长,也会形成向左的倾侧力矩。
③调整方法:a.纠正机翼的扭曲现象;b.如果是面积不等时,应使之相等;c.使重心在模型滑翔机的中心线上; d.改变垂直尾翼的角度。
(4)侧滑
①飞行现象:从顶面看,模型滑翔机的飞行方向,与中心线不一致而有一角度,如图7-40。
②原因:是方向平衡被破坏后所引起的,如右转力矩过大,模型滑翔机向左侧滑;左转力矩过大,模型滑翔机向右侧滑。

图7-40
造成方向力矩不等的原因,有左右机翼阻力不等;机翼未装正(从顶面看);垂直尾翼有偏角等。针对具体情况找出原因之后采取适当措施。
二、上升的飞行调整
(1)滑钩
①现象:模型滑翔机离手时,即自行脱钩。
②原因:牵引钩装的位置太后了,因而牵引离手时,拉力通过重心后面,而使模型滑翔机抬头,抬头过大就会滑钩。
③调整方法:将牵引钩位置移到重心位置以前的15~25毫米之间。
(2)倾斜下降
①现象:模型滑翔机在上升过程中,发生倾斜转弯,并愈来愈厉害,最后下降。
②原因:滑翔时,盘旋半径小的模型滑翔机,常常产生这种现象。人是逆风直线跑的,而模型滑翔机是作曲线飞行的,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如向左转弯的模型滑翔机,离手以后便向左倾斜,而且升力的水平分力使之转弯,但由于这时模型滑翔被牵引住,升力不能克服重力和拉力向下的分力而向下急降。
③调整方法:
a.将转弯的方向舵向倾斜的相反方向偏大一些。
b.发现偏斜时,立即减慢速度,并改向倾斜相反的方向跑,如图7-41。
c.使模型滑翔机向倾斜的反方向起飞。
(3)牵不到头顶
①现象:牵引线在40~45°时,就再也牵不上去了,而一直保持平飞。
②原因:牵引钩位置太靠前。
③调整方法:牵引钩位置向后移动(但不能移到重心和重心位置以后)。

图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