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越剧的唱词

一、越剧的唱词

越剧受内容富于抒情性的影响,所以它的剧目以唱工戏居多,而纯粹的做工戏比较少,武打戏则更为罕见。在越剧里,唱是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剧本的重要情节以及人物感情的细致发挥,往往是通过唱来完成的。例如,《浪荡子》“叹钟点”有120多句唱;《碧玉簪》“三盖衣”要一口气唱18分钟;《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几个重点场次,像“十八相送”、“回十八”、“楼台会”、“哭灵”,几乎全部是用独唱、对唱、旁唱或齐唱来传情达意的,而做念只是作为陪衬。可见,唱是多么重要!

一段好的唱腔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唱词写得活;二要曲调谱得美;三要演员唱得好。而这三者当中,唱词是核心,曲调和演唱技巧都是为唱词所规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的。唱词的优劣,往往直接影响到一段乃至一出戏的成败。

有些青年越剧爱好者常问:越剧的唱词有没有规律呢?所谓规律,主要指的是唱词的句式和韵律。

越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音乐。越剧唱词常见的句式有七字句、带冠七字句、十字句。

(一)七字句

七字句的排列格式有两种。一种按照“二——二——三”顺序排列。如:

我家有个小九妹,

聪明伶俐人敬佩,

描龙绣凤称能手,

琴棋书画件件会。

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十八相送”,开始的四句齐唱也属于这种格式:

三载——同窗——情如海,

山伯——难舍——祝英台,

相依——相伴——送下山,

又向——钱塘——道上来。

另一种是按照“三——二——二”顺序排列的。请看《追鱼》“书馆”一场戏里张珍的四句唱:

碧波潭——微波——荡漾,

桂花——金黄——影横窗,

空对此——一轮——皓月。

怎奈我——百转——愁肠。

其中,第一、三、四句就属于这种格式。

(二)带冠七字句

带冠七字句是根据剧情需要,在七字句前面加3个字。如:“想当年,疏篱斜阳碧草萋,与妹妹,慈母膝前笑相嬉”。这种句式一般都混合在七字句中,单独成一唱段不多见。

(三)十字句

十字句的排列格式也有两种。一种是按照“三——四——三”顺序排列的。这与带冠七字句相似。如:“该讲些仕途经济好学问”;“学会些处世做人真本领”;“正应该百尺竿头求上进”;“何必与优伶为伍掷光阴”。另一种格式是“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空城”。

按照“三——四——三”顺序排列的,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里的齐唱,第二、三、四句就属于这种格式:

久别——重逢——梁山伯,

倒叫我——又是欢喜——又伤悲,

喜的是——今日与他——重相会,

悲的是——美满姻缘——已拆开。

“三——三——四”顺序排列的。例如,《西厢记》“酬韵”一场戏里,张生有四句唱,就属于这种格式:

猛听得——门角儿——呀的一声,

风过处——人未来——衣香细生,

我踏着——脚尖儿——仔细定睛,

比那日——初相见——越发齐整。

有些唱句,不是每句都是7个字或者10个字,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实际上并非如此。常常有这种情况:为了唱起来顺口,有的演员习惯于在唱词里添上一些虚词或代词。这样,唱句字数虽有多有少,但基本上仍旧是七字句或十字句。例如:

记得——草桥——两结拜,

同窗——共读——有三长载,

情投——意合——相敬爱,

我此心——早许——你梁山伯。

又如:

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

宝玉是——终日相伴——共欢笑,

我把那——心上的话儿——对你讲,

心爱的——东西——凭你挑。

当然,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当原有的句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唱词所包含的内容时,又会出现新的句式。事实上,在有些戏里,为了揭示各式各样的人物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除了采用上面介绍的两种基本句式以外,还采用六字句、九字句甚至更自由、更灵活的句式。例如:

一更后万籁无声,

怎不见那墙外人影?

我侧着耳朵听,

我蹑着脚步行,

我只在太湖石上等,

等我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的奶奶莺莺。

这一小段唱词,仿佛是一首自由体诗歌,句子长短不一,最短的一句只有6个字,最长的一句多达15个字,完全不受固定格式的限制,把张生等待的急切心情描绘得十分细腻、逼真。

越剧的唱词,就如同它的剧目、唱腔、音乐、服饰、灯光、布景一样,是很有特色的。有些唱词确实写得很美。例如,在《红楼梦》“黛玉进府”一场戏里,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见面的时候有一段对唱。一开头是宝玉的两句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从字面上看,这是两句普普通通的唱词,没有什么奇妙,但却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看过《红楼梦》的人,差不多都记得这两句词。

那么,越剧的唱词究竟有什么特色呢,美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越剧唱词富于人物语言性格化的特点。一出戏往往有许多人物,少则几个人,多则十几个人。每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份和性格各不相同,所以说,应有所区别,不能都说一种话,唱一个调,否则,人物就没有个性,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艺术的感染力。越剧唱词的特点之一,就是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去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个性。看过《碧玉簪》的观众也许会记得,在“送凤冠”一场戏里,陆氏有一个著名唱段。唱词是这样的:

叫声媳妇我的肉,

心肝肉啊呀宝贝肉,

阿林是我手心肉,

媳妇大娘侬是我的手背肉。

手心手背都是肉,

老太婆舍勿得那两块肉。

媳妇侬心宽宽来气和和,

贤德媳妇来听婆婆。

阿林以前亏待侬,

难为伊今朝赔罪来认错。

侬看伊,跪到西呀跪到东,

膝盖头跪得红火火,

媳妇侬三番勿理伊,

伊状元勿做上去做和尚。

这种叫做现世报,

侬贤良媳妇就有好结果。

只从婆婆接凤冠,

诰命夫人由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