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生一个高度(2008年6月)
给人生一个高度(2008年6月)
2008年6月,2008届毕业生为了各自的梦想,将离开学校开始人生新的征程。6月10日,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党务工作办公室组织全体本科毕业生党员,过在校期间最后一次集体组织生活。本文是我在组织生活会上的发言。
2008届全体毕业生党员同志们:
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大家即将跨出校门,踏入社会。这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是一个中继点。几年的大学学习,同志们学到了今后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经过自己的努力,在思想政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标志性的进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大家即将离开学校之际,学院组织全体毕业生党员以学生的身份在大学过最后一次组织生活,我希望它能成为各位党员政治生活中一次难忘的、有意义的组织活动。
人的一生要经历多次的毕业,但大学毕业与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都不一样,以前的毕业都只是大家学习经历中的一个驿站,而大学毕业后大家即将面对的是社会。继续读研究生的同学也是这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大家在这个人生的新起点上,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我这里有四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第一句话是:给自己一个高度,提升人生的价值。
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给党员提要求,一般都会讲希望大家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美国拳王乔·路易的。乔·路易曾经在拳坛所向无敌,他的重拳打出去的力量可达300磅,约136公斤。有一次,乔路易驾车到郊外游玩,途中与一辆车发生刮擦。对方看到自己的车子被刮坏了,挥动拳头就想揍乔·路易一顿。乔·路易没有还手,只是一直道歉。事后乔·路易的朋友不解地问他:“一个无理的人在你面前挥舞拳头,你为什么不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呢?”乔·路易听后认真地说:“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罗蒂,帕瓦罗蒂是否应为对方高歌一曲?我的拳头是拿来打比赛的,和一个没有太大价值的平凡人动拳头,埋没了我拳头的价值。”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拳王之所以不去教训那个不讲道理的人,是因为他知道应该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放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在于他知道自己在“拳王”这个高度上。智慧的人不一定拥有这个高度,而拥有这个高度的人一定拥有智慧。也许大家不曾意识到,在人的一生中,这个高度一直在提升,当它提升到某一高度,就代表了你的成熟。白发苍苍的老人不会和顽皮的小毛孩争抢,这是“心理”高度不同;商人不会和乞丐争抢,这是“事业”高度不同;凡人不会去妒忌伟人,这是“理想”的高度不同。因此,我要在这里说的是,同学们,面对新的学习和工作的起点,给自己一个高度,并不断提升它,这是我们终生都要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
第二个故事的主题是生命的价值。一个在孤儿院中悲观生活着的男孩问院长:“我是一个没有人要的孩子,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义?”院长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到集市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都不要卖。”第二天,男孩蹲在集市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向他买那块石头,随着买家越来越多,价钱也是愈抬愈高。男孩兴奋地回来向院长报告,院长又说:“明天继续拿着石头到古玩市场上去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也不要卖。”在古玩市场,竟有人出价比昨天在集市上高出很多倍。男孩按照院长的要求,无论别人出价多少都不卖,石头竟被当作“稀世珍宝”。男孩高兴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向院长禀报这一切。院长摸着男孩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惜卖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只要你自己看重自己,没有人会瞧不起你,懂得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和价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不同的环境中意义有所不同。只要自己尊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人生就有价值。回到我们的党员身份和人生观的话题,“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人生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一种人生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人生观;“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是一种人生观。作为一名党员应该选择和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呢?我相信同学们在申请入党之时就已作出了选择,我相信大家的选择。
第二句话是:将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不断增强自身修养。
党性修养是一个老话题,但却是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必修课。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实践中,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将思想上真正入党作为追求的目标;要不断加强品格修养,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要不断加强知识修养,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能力素质;要不断加强行为修养,努力做到“慎独”。下面重点谈谈学习和慎独。
我一直认为,学习是最长远、回报率最高的投资。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选择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因你的职务大小而多一分少一秒,也不会因你的贫富而多一分少一秒。按现在中国人平均寿命72岁来计算,一个人活着的时间是26 280天。我把这个数字告诉大家,大家可能会感到吃惊,只能活2万多天,现在同学们都已经二十来岁,如果减掉二十多年的话,剩下的时间大约是18 000天。如果除去每天睡觉、吃饭、运动、休闲的时间,实际上用于学习、工作的时间也就10 000多天。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每一天。有些同学有不好的习惯,总是将今天应该做的事情推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珍惜当下,并且要学会善于利用闲暇和零散的时间来学习。如果大家每天能挤出1个小时的时间用于学习,1年就是365小时,按每天8个小时计算,相当于46天时间,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时间财富。如果把这些时间利用好,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很大的学习效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哪里是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真心希望同学们提高学习的效率,抓紧时间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需要,养成一种习惯。
学习要甘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静得下心,沉得下去,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浅尝辄止。陶渊明有一句话:“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但日有所长”。意思是说,学习犹如春天的秧苗,看不见它增高,但是随着日子的增加每天都在长大。还有一句常说的话是:一个人的成功更多的时候不是靠脑袋,而是靠屁股。俞敏洪在《专注的好处》一书中告诫我们,我们一辈子拥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也不是无限的,所以在不断探索世界、扩大眼界、博览群书的同时,能够让自己专注起来,一心一意熟读几本书、一心一意学习一个专业、一心一意做成一个事业,未尝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一种自我修身之法。《辞海》中对“慎独”的解释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源》中讲“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的一种解释是: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在最隐蔽的时候最能看出人的品质,在最微小处最能显示人的灵魂。有君子之德的人即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会慎重行事、检点行为,不会因为没有别人在场或不注意而做有违道德之事。刘少奇同志写有一本论述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同志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为学员所作的公开演讲,曾列为中国共产党1942年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比较全面、系统论述共产党员修养的专著,也是刘少奇同志诸多党建著述中对党员教育最深、对党的建设贡献最大的著作之一。刘少奇同志认为,每一名共产党员,要在革命的实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觉悟,这样,“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既是一个社会较高层次的道德规范,也是对党员的高标准要求,希望大家都能够做到,我也相信大家经过努力是能够做到的。
第三句话是:将诚信作为一种品质,学会先做人后做事。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真心实意为诚。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真实、实在,没有虚假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虚妄的东西在自然界中不能存在。所以说,诚是天之道。既然自然之道真实无妄,人也应该如此,也应该真实无妄。所以说,“思诚者,人之道”。信守诺言为信。《论语》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天道之本然,也是人道的根本,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也是成就事业和亮丽人生的重要法宝。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一切将无从谈起。希望同学们将恪守诚信作为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诚信为人,诚信做事,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人方能做好事。
第四句话是:将服务作为一种历练,在“我为人人”过程中收获“人人为我”。
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相互服务。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社会,它的成员相互提供高质量服务。大仲马在他的名著《三个火枪手》里有一句话,英文是“One for all,All for one”,中文意思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里谈的服务是广义的,学校的老师把课讲好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服务,食堂的员工将饭菜做好了对师生员工来说是一种服务,大家走上工作岗位将本职工作做好了对单位来说是一种服务,当他人需要帮助时你伸出了援手也是一种服务。人们常说“舍得”,有“舍”才有“得”。希望同学们将服务作为一种历练,将服务的过程作为一种享受生活和快乐的过程,在“我为人人”的过程中收获“人人为我”。
现在学校和学院都在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1],开展文明离校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不要做出一些不理智、不文明的事情。其实,如果我们每一名毕业生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加强了自身修养,培养好了一种服务的意识,文明离校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可以做得很好的。有个别学院的极少数毕业生离校前有些不文明行为,如从宿舍楼上往下扔开水瓶,我们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没有这样做,这说明我们的毕业生给自己的定位更高些;极少数学生到深夜还不休息,大声集体唱歌,学生党员没有这样做,这说明学生党员给自己的定位更高些。而且这些不文明言行也反映出同学们有没有服务意识,我们暂且不谈你是否为他人服务了,至少扔开水瓶是给清洁工人增加了工作量,给其他同学享受良好的学生生活环境造成了影响;深夜集体唱歌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休息。
说到毕业,我就会想到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林金桐教授的《三个母亲》的讲话:“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母亲:一个是养育你的妈妈,另一个是教育你的学校,再一个是培育你的祖国。昨天,当大家告别故乡,母亲说过:‘常回家看看’。今天,当大家走出校门,母亲要说:‘常回校看看’。明天,当大家飞往海外,母亲会说:‘常回国看看’。”
最后,感谢全体2008届毕业生党员同志们在校期间为学院所做的工作,付出的努力,贡献的智慧。祝全体毕业生党员学习进步、工作顺利、前程似锦。学院期待着你们捷报频传,学院永远是你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大后方。希望大家常回校看看。谢谢!
【注释】
[1]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毕业生集中教育及离校工作,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华中农业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学生工作战线也将毕业生文明离校作为每年度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采取多项举措抓好、抓实、抓细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近年来,学校在传承历年毕业生离校工作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更加注重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教育性,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主题教育活动,倡导毕业生文明离校的道德风尚,打造“情系母校、感恩母校、文明离校”的毕业生离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