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线上 (2008年9月)
赢在起跑线上 (2008年9月)
2008年9月5日晚,2008级新生报到刚结束,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按照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关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1]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实际情况召开新生见面会,进行集中新生入学教育。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领导、系主任、导师代表、2008级班主任、班主任助理参加了见面会。见面会上,学院党委书记陈英寄语新同学,学院院长潘思轶教授作校情、院情介绍,辅导员周静舫介绍《大学生手册》有关内容和学生教育管理相关制度。本文是新生见面会上的发言。
2008级新同学:
在全校上下喜迎建校110周年庆典的金秋九月,你们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希望与梦想,来到了美丽的华中农业大学。你们的到来为这所百年学府带来蓬勃生机。欢迎你们,华中农业大学的新主人。
从中学进入大学,你们实现了人生的一次跨越。这一次跨越将给同学们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带来许多的变化。你们的身份变了,虽然同学们仍然是学生,但学生前面的定语发生变化了,学生前面的“中”已经变成了“大”,当然其内涵也就变化了。你们学习生活的环境变了,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学习方式方法也变化了,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像中学那样一门课学几年,大学学习的课程门类多了,学习周期短了;老师管理得少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见老师的机会少了,学习的途径多了。你们追求的目标也将发生变化,高中阶段的目标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进入大学后就要重新设定新的目标,积极为今后的事业打基础做准备。还有一个就是要求变化了,无论是社会、学校、家长、还是你们自己,对你们的要求都因身份的变化而变化了。
同学们接下来要过的大学生活,有以下四个特点,即学习的探索性与自觉性、生活的集体性与自立性、课余生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广泛性。
面对这些变化和特点,同学们起初在思想、心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多方面会感到很不适应,甚至会面临环境地位改变导致自我评价失调、专业学习不适导致学习压力增大、理想现实差异导致失望迷惘等问题,这些都是很正常的。那么,同学们如何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尽量缩短不适应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赢在起跑线上呢?这里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一是调整好归零的心态。无论你过去多么优秀,都请你忘记,一切从零开始。因为你身边的同学们都和你一样优秀,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想赢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大学不是你的终极目标,大学是一个过程,一个阶段,你不能停滞不前,你的终极目标在远方。
二是调整好规划的心态。进入大学不是像有些高中老师讲的那样,想玩就玩,想学就学。大学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修养品行、开阔视野、提升素质的学习之地,不是经历了高中阶段刻苦学习后的放松休闲玩乐之所。同学们要重新设定新的目标,作好大学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不能因为考上大学的目标已经实现就失去了人生目标,没有了努力的方向。丰富学识、健全人格、强健体魄是大学期间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实现这个新的目标,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要严格自律,适时反省、不断实践;要充满信心、不懈追求。接下来学院会帮助同学们作好你们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三是调整好学习的心态。大学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要学习人文知识,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
四是调整好成人的心态。同学们进入大学,从年龄上讲绝大多数都满了18岁,从法律上讲就是成人了,有了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你们的一言一行,不仅要向个人负责,向家庭负责,更要向社会负责。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同学们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成人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坚定信念、鼓足勇气、直面挑战。
何为大学生?大学生这个“大”字,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们的理解是:志向之远大、视野之广大、知识之博大、能力之强大。希望同学们都能赢在起跑线上,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注释】
[1]新生入学教育——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环境,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强化新生的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促进新生全面协调发展,提升新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华中农业大学每年在新生中开展入学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贯穿大学一年级整个学年。新生入学教育坚持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系统性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主题实践相结合、整体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国防知识教育、校纪校规和安全知识教育、爱校荣校教育、适应性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党团基本知识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励志自强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