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归去

一心归去

当头棒喝:

管理者要洞悉人性之善恶。

禅的故事:

七里禅师是一位有道的高僧,每天讲经说法之余,都在佛殿里打坐参禅。

有一天半夜,七里禅师正在禅堂的蒲团上打坐,一个强盗突然闯出来,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对着他的脊背,说:“把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

“钱在抽屉里,柜里没钱。”七里禅师说,“你自己拿去,但要留点,米已经吃光,不留点,明天我要挨饿呢!”

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得到了这么些铜钱,强盗非常得意的说:“算你识相,老秃驴!”

“拿了人家这么多钱,也不说声谢谢就走吗?”老禅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做人不要太贪,要给别人多少留点东西。”

“谢谢。”强盗说完就转回身走了,但心里十分慌乱,因为他偷盗几十年,还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楞了一下,才想起不该把全部的钱拿走,于是,他掏出一把钱放回抽屉。

后来,这个强盗被官府捉住。根据他的供词,差役把他押到七里禅师的寺庙去见七里禅师。

差役问道:“多日以前,这个强盗来这里抢过钱吗?”

“他没有抢我的钱,是我给他的。”七里禅师说,“他临走时还说声谢谢了,就这样。”

这个强盗被七里禅师的宽容感动了,他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七里禅师面前,要求禅师收他为弟子,七里禅师开始不答应。这个人就长跪三日,七里禅师终于收留了他。

人能开启善心,勇于承当,奇迹便会产生,故事中的强盗是恶人,但他那善的种子却能深深地打动着、感动着人们。禅说管理:

有一部经典说:“整个世界,是以心为先导。”意思是说,心是世界的制造者或创造者。一切的幸福来自善行,而善行都依善心而生。

象故事中的强盗这种一个走了岔路的人,当被禅师的善的雨露滋润,从而萌动了他灵魂深处的那善的种子的时候,还有甚么,能挡得住他长跪三日的真心?还有甚么会不为之动容?这也是标题“一心归去”的寓意所在。

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扬雄主张人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面对几千年的争执,中国人喜欢靠在孟子的一边,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

其实,一个人是性恶还是性善,取决于他欲望的取向与大小。而管理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源,还是欲望。管理工作就是对欲望的激励、梳理与制约。

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这好比大自然,既有风和日丽、风调雨顺的时候,又有山崩地裂、风狂海啸的时候。

成功的管理者,能洞穿人性的特点,熟悉员工欲望的价值,利用人性的善恶互动的规律来管理企业,也就是管理人的欲望。将员工紧迫的现实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向着有利于总体目标有利的方向迈进。

001集团老板项青松就响亮地曾提出要打造100个百万富翁的目标,后来不仅这个目标实现了,而且他大部分的亲戚与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是百万富翁,甚至是千万富翁了。而项青松本人由此完成了从三百元裂变成上亿资产的神话。

一个企业日后能发展多大,主要不是取决于企业现在的规模,而取决于企业获得多少忠实的、有创造力的员工。而保持一支创造性队伍的关键,就是在洞悉人性的善与恶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人性规律的管理原则。

老禅师送钱给强盗而使浪子回头,东郭先生救了狼反而被狼吃掉,两者都是出于善心,而结果的巨大反差的原因在哪里呢?管理者应该好好琢磨,才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管理的魅力也就在于:既要从性本善出发,树立企业价值之榜,通过对欲望的开发和激励,抓住员工的心。同时从性本恶出发,强化企业制度建设,通过对欲望的梳理和制约,降低管理风险。而且最要紧的,还是要象七里禅师那样,知道 “善”与“恶”能够转化,通过建立贬抑褒奖的管理细则,营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