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邮差

我不是邮差

当头棒喝:

无欲则刚,管理者要追求“无求”。

禅的故事:

雪窦寺在浙江宁波四明山中,历代时出高僧,都以雪窦为名,但禅宗公案中的雪窦禅师是指正脉的雪窦重显禅师,不可误认。

雪窦大师慈悲心切,诲人不倦地传播着佛法真谛,让人彻悟人生的本来意义,在禅林中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天下的学人士子,衲子奇僧,无不争相趋鹜,切磋印证。

大师住到雪窦寺后,庄严佛土,气象一新,成为禅林云门宗法的新祖庭。这一时期,其他禅宗派系都显得衰落,独有云门一枝独盛,所以天下称为“云门中兴”。

当初,雪窦禅师在淮水旁遇到太守曾会先生。曾会问道:“禅师,您要到哪里去?”

雪窦很有礼貌地回答道:“也许往钱塘,也许往天台方面去看看。”

曾会就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跟我很好,我写封介绍信给您带去,他定会好好地待你。”

可是雪窦禅师到了灵隐寺时,并没有把介绍信拿出来求见住持,一直在大众中过了三年。曾会于三年后奉令出使浙江时,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却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去云水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才找到雪窦,便问道:“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是不是我为你写的介绍信丢了?”

雪窦:“不敢,不敢,因我是一个雪水僧,一无所求,所以不做你的邮差呀!”

即从袖里拿出原封不动的介绍信交还给曾会,双方哈哈大笑。曾会将雪窦引见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后苏州翠峰寺缺住持时,就推荐雪窦任其住持。

禅说管理:

有一只狗在路上捡了一块骨头,当它衔着骨头经过小河上的独木桥时,看见水中也有一只衔着骨头的狗,它为了把那根骨头也弄到手,就向水中的狗呜呜地狂吼,嘴中的骨头就掉进了水中。结果,它只好饿着肚子回去了。

一块骨头就能让我们很快乐,但追求第二块、第三块骨头,得到的却并不是快乐。适当的欲望,会使我们富足,但过度鼓胀的欲望只会让我们变得一无所有,珍惜手中所拥有的,才是最后你真正得到的。

“贪欲”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有些人这样也要那样也要,即所谓“除了脸不要,什么都要”,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犹如一头要吃草的毛驴,面对左右两边各放着的一堆青草犯了难——先吃哪一堆呢?一直犹豫不决的毛驴最后饿死了。

在生活中,人们总喜欢抓点什么,金钱、名利、地位……抓得自己精疲力竭。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一个人只有功成名就了,他才算幸福。 其实,幸福从来不取决于人财产的多少、地位的高低、职业的贵贱。

幸福只是这样一种东西:你希望拥有它时,它与你不离左右;淡薄它时,它便逃遁得无影无踪。你快不快乐,全取决于你有没有一种美丽的心境。

无欲则刚,“欲”当然是指欲望,“刚”是指刚强不屈、刚正不阿。人不可能做到“无欲”,佛祖还有欲望呢(但愿众生得离苦),这里的“无欲”是指没有那种求名求利求官的庸俗追求。人能如此,自然就不怕人戳背脊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一个管理者如果可以做到“无欲”的话,就是放弃了尘世中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里面的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清空了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清空了心灵,也就有了让生命一次次远行的条件。

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能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无数事实证明,凡追求人格高尚者都信仰“人到无求品自高”。因此他们能够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为或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有求就有苦,人到无求品自高,要到一切无欲才真能刚正,才可以作顶天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