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喂虎

舍身喂虎

当头棒喝:

管理者的慈悲心最重要,作企业就是作功德。

禅的故事:

人类的终极智能不是提供仇杀的技巧,而是给予博爱的训练和教养。就像伟大的诗人但丁在《神曲》里所赞扬的那样:“惟爱也,移太阳而动群星!”

释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只饥饿的老鹰追捕一只可怜的鸽子。

鸽子对老鹰说:“你放过我吧!你现在是在捕食,错过我还有下一个;我现在是在逃命,我的命可只有一条呢。”

老鹰说:“我何尝不知道你说的道理!但我现在饿坏了,不吃了你我也没法活。这个世界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不逼到绝路上我也不会紧追不舍的。”

释尊听了慈悲心起,就把鸽子伸手握住,藏在怀里。

老鹰怒火中烧,只好跟释尊理论说:“释尊你大慈大悲,救了这鸽子一命,难道就忍心我老鹰饿死吗?”

释尊说:“我不忍你伤害这无辜的鸽子,也不想你白白饿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于是释尊就取出一个天平,一边放鸽子,另一边放上自己割下来的肉。

这鸽子看上去虽小,但无论释尊怎么割、割多少肉似乎都无法托起它的重量。

当释尊割下最后一片肉的时候,天平终于平衡了!

天地风云为之变色,真正的佛祖诞生了。禅说管理:

佛爱众生,不离众生,慈悲心怀是阐释佛教和禅宗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

人格是衡量企业家素质高低的首要因素,有多大人格,办多大事情。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商人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博大的胸怀、诚实的态度和公正的行为,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慈悲心怀的基础上。

悲心之所以被禅宗所强调,因为它带给人们极大的快乐。渴望被关爱是人类生存的原动力,我们每一个人事实上和他人都是相互依赖的。不论一个管理者多么能干,如果让他独自生存,必然无法存活。

毫无疑问,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法则,其实不仅人类而已,连最小的昆虫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它们没有任何宗教、律法、或教育的熏陶与约束,但基于彼此必须齿唇相依的出自天性的认知,也就不期而然互助合作而存活。甚至海洋、浮云、森林等等,无一不是因些特定的因素聚合而生。如果缺乏必要的互动过程,他们必然解体与凋谢。

普通民众与企业家是世界这个的大生物链中的一部分,普通民众是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造就了社会的种种需求,企业家不正是赚的不正是他们的钱吗?同时,普通民众还是劳动力,是为企业家创造财富的主力军。

所以,企业家要将作企业当成是作功德。要努力实现利益的增长和企业的壮大。只有企业效益好、发展快,员工及其家属才能生活好,有安全感。如果每个企业家都能做到这点,同时依法纳税、注重环保、诚信经营,由此社会就能稳定,国家才会强大,这不是作功德又是在作什么呢?

“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一个人在富有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因此,企业家要尽可能多作善事,回报社会。比尔盖茨是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同时也是最慷慨的慈善捐赠家。拥有460亿美的他表示,只留几百万美元给孩子,其他资产全部将都捐给慈善事业。媒体夸他“回报社会的热情甚至超过他赚钱的热情。”

企业家赚再多的钱也是社会财富,自己也不过是社会财富的管理者。回报社会是不是因为你有多高尚,而是你必须作的功德,因为这是对整个个世界大生物链的维护。

企业家能够挣上亿元,只是因为你自己能干吗?当然不是,而是社会大众帮了你,你的员工帮了你。那么你就要还员工的情——把员工的饭碗保住;就要还政府的情——依法自觉纳税;就要还社会的情——尽可能多地回报社会。

另外,企业家可以在管理中,运用禅师参禅的一些办法,既是作功德,也有助于经营。

持戒——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布施——心系困难员工,给予他们照顾。

精进——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忍辱——身体的劳累,心理的疲劳,恶意的诽谤,失败的痛苦,通通得忍。

智慧——看问题要全面,多动脑筋去思考。

禅定——做事能集中精力,且有恒心。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现代的企业家不应著眼于自家的公司,只求自利而置他人利益于脑后。而是应有大慈大悲的心怀,以事业为功德,以责任为功德,以价值为功德,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员工、为群众、为社会谋福利。企业家要有造福人类的大理想,要作造福人类的大功德。

管理的直接目的是赚钱,终极目的却是作功德,以所赚的钱财来改善员工的生活,来回报社会——这是一种真正的大慈悲心,做人、做事、做生意、做企业,都应该具有慈悲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