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父子
当头棒喝:
管理者的悟性决定着管理的效率。
禅的故事:
一个贼向他那同样为贼的老子请教:“老爸,我可是你亲儿子啊,我老觉得你还有些东西没教给我。咱俩谁跟谁,还要保密啥呀!”
“我能教的都全部教给你啦,不过确实有一点最重要的没教你。今晚咱们到镇子里周扒皮财主家里现场学习吧。”
儿子一听就来了精神,趁着月黑风高就和老爸摸到周扒皮家的藏宝库里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生来会打洞。年轻人就是手脚贼麻利,一会儿就挖洞钻到宝库里面了。正想大捞一把的时候,就听到他的好老爸在外边扯着嗓子喊:
“来人啊!有小偷啊!快来人啊!”
几十个家丁簇拥着地主和地主婆,点火把、操家伙就冲到宝库外边,打开锁捉贼来了。
儿子急中生智,躲进一个藏宝柜子里面“吱吱吱”学起老鼠叫来。当家丁打开箱子那一瞬间,他吹灭家丁手中的蜡烛,一脚踢开柜门,撒腿就跑。
跑到后花园的荷花池的时候,儿子灵机一动抱了块石头扔进水里,吸引追来的家丁的注意力,自己趁机翻墙跑回家去。
回到家的时候正看到他老爸翘着个二郎腿哼哼小曲呢,儿子心里这个气啊,真恨不得上去揍扁这个老东西!
“你要教我的就是这个?你知不知道我差点被害死啊?”
“不错不错!偷的最高秘诀就是不让人们抓到。这个我是没办法教你的,只能靠你自己去学。现在你自己能跑回来,说明你掌握了这个秘诀,总算是不辜负我一番心血啊!”
这个老贼真是贼聪明,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竟然采用这法子教儿子的生存之道!当然,贼儿子更不是省油的灯,简直是无师自通的天才禅说管理:
佛法最重视“悟”,不悟的人就像经典所讲的“以沙煮饭”,那么修行无量阿僧祗劫也不会成佛。没有悟的人,怎么讲都不对;悟的人,怎么讲都对,都能事理圆融。法的东西如此,管理也是如此。
悟性是东西方文化中共有的一个神秘话题,而在中国,它更是文化传统的精髓所在。自古中华文化即将悟性视为一个人发展成才的根本,天分才情全在于此,
对一个人智力的最高评价就是“悟性高”,悟性高的人,学东西一点就通,甚至象那贼儿子不学就会。而历史上也不乏悟性奇高的传奇人物,如禅宗六祖慧能目不识丁而参透佛理,道教宗师张三丰由太极图而创太极拳……
这些人对事物的领悟超越常人,直指精要,具有超常的直觉、洞察力、判断力,灵感丰富,所以常会成为人中龙凤。
两个工作不顺心的年轻人请教一个前辈:辞职好还是不辞职好?前辈神秘地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
两人听后,一个人就辞职回家种田,另一个什么也没动。十年之后,回家种田的成了经营特色农业产品的大老板,而另一个留在公司还是与十年前差不多。
两人的差别就来自于对“不过一碗饭”的理解。头一个理解:不过一碗饭嘛,有什么不得了?所以就果断辞职。后一个的理解是:工作不过就是混碗饭吃,得过且过算了。
悟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极其私人化的东西,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同的现象往往会有截然相反的感悟。
比如:同样是“0”和“1”,有的人一辈子就只道它是阿拉伯数字,但有的人却用它创造了二十世纪最不可思议的发明——电脑。
有一本书上写道:生活始终朝着未来,悟性经常向着过去。其意是人可通过领悟过去的哲理而获得悟性,悟性虽然有与生俱来的一面,也有后天培养的一面。
所以,不管管理者天生悟性如何,都应该去努力锻炼、培养自己的悟性。努力做到能够从表象看清本质,以个案通晓全局、以所见知所不见,以现在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