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定性分析与发展目标

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定性分析与发展目标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民生活持续快速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到2020年,湖南省将基本建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统一的“两型农业”。两型农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同时坚持城乡一体化与园区建设、推进环境整治、建设“两型”城市、实施重大项目相结合,开展项目建设、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又好又快发展。

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定性分析与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湖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前面我们已对“十三五”时期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权重指标进行了具有前瞻性的定量预测,也对我们所设置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估,接下来我们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总的来说,可概括以下五个方面:

1.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前完成

农业经济实力快速增强。2014年,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大农业投入,及时兑现各类农业优惠政策,着力化解禽流感疫情、灾害性天气等的不利影响,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全省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稳中有增。到2016年,预测农业生产总值可达6000亿元左右;2020年,力争达到7500亿元左右。

农民生活持续快速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达到近20000元。到目前为止,湖南省农村恩格尔系数已降到40以下,这说明湖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较快,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民生设施也不断改善,基本解决农村水利防洪问题,基本建成从市到乡、村的公路网络,基本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实现农村丘陵山区沼气化,全面解决城乡无房户问题。公共服务不断健全,尤其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反应体系。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到2020年,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2015年全市总人口676.2万人,农业科技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农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达2.5%,每万人中拥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500人;全面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以发展“共享型”社会保障为重点,力争到2020年,湖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应达到100%,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应达到60%的水平。

2.“两型农业”建设初显成效

十一五”时期,湖南省长沙市正式成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大河西先导区是长沙市为探索“两型社会”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等方面的改革路径而设立的以点带面、率先突破的试验先导区。“十二五”时期,先导区本着带动全省、辐射全国、对接全球,坚持改革创新、环境优先、城乡统筹、科技驱动、示范先导的基本方略,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尤其在现代农业规划编制、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和体制改革方面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到2020年,湖南省将基本建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统一的“两型农业”。具体目标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3∶43.8∶52.9,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重为24.2∶32.6∶43.2;农业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培育形成产业链条较长、创新能力较强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一批经营规模、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影响力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现代企业;建成中部地区最具实力的国家农业产业基地,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走在中部前列。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GDP能源消耗降到2020年降低到0.5吨标准煤;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值下降到0.51。在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初步建成资源高效节约利用体系,全社会节约意识普遍增强。(www.daowen.com)

两型农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十三五”时期,湖南省要不断建立完善的两型农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为特征的两型产业体系,能源、资源生产率显著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能源及资源生产率、农村环境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管理水平等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

3.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

城乡一体化,一方面是规划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另一方面是城乡产业一体化。“十三五”时期湖南省应实施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着力构建“中心镇—集居点—新村庄”的新型空间结构,基本实现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群发展、要素集约利用,按照主城区、城市圈、城郊带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分步实施。同时坚持城乡一体化与园区建设、推进环境整治、建设“两型”城市、实施重大项目相结合,开展项目建设、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又好又快发展。具体目标为:

城乡收入保持合理差距。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科学运筹财政资金,调配资源,创造条件,统筹兼顾城乡利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力争到2020年,湖南省城乡收入比达到1.63∶1。

城乡发展制度做到基本统一。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奋斗,初步扭转城乡在基础设施、居住质量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差距过大的局面,形成城乡要素相互交流促进、共同繁荣兴旺的制度保证,形成资源节约、技术密集、功能多样、品质安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率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农村居民进入全市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农村规划和建设逐步铺开,农村地区的居住和服务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构建一批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为湖南省到2020年把农村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奠定扎实的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和制度基础。

创业带动就业力量加强。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湖南省“十三五”期间应继续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全面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自主创业。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就业援助,健全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不断增加职业技能培训人次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有效吸纳就业。力争“十三五”时期每年保持9万人的新增就业人员。

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要围绕解决农业结构性问题和矛盾,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农业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如在稳定母猪饲养补贴基础上,尽快建立生猪保险、生猪良种繁育、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方面的生猪生产支持政策。在扩大大豆良种补贴基础上,建立发展油料生产的种植补贴、良种补贴和鼓励重大技术推广等支持政策。要围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支持政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与监管,加强外来生物入侵防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加大沼气等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现代农业真正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三五”时期,湖南省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由于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土地综合整理,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和示范片建设。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资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新农村建设普及各个乡镇。“十三五”时期,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已经不再停留在“一栋楼、一山树、一栏猪、一片菜、一塘鱼”的阶段。新农村建设要着眼于“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发展规划要纳入城市统筹规划之中,实现基础设施、功能布局、社会保障等全方位覆盖,并且要做到监管到位。要努力建设山清水秀整洁的文明村庄,培育能够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培育热情诚信社会风气,力争到2020年湖南省各乡镇均出现新农村建设的繁荣景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