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江园区:发展历程演进与成效

张江园区:发展历程演进与成效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张江园区发展历程演进张江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28日,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2013年底,张江园区经认定的各级企业技术中心近196家,外资研发机构12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0家。

张江园区:发展历程演进与成效

(一)张江园区发展历程演进

张江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28日,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位于浦东新区腹地,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园区开发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7月至1999年7月为“起步阶段”,主要特征可概括为起步、孕育、探索。伴随浦东开发开放的强劲步伐,1992年7月,张江园区正式开园,规划面积为17平方公里。截至1998年底,张江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2.7亿,吸引投资额9.3亿美元,当年工业总产值达35亿元。该阶段主要以土地要素的投入为主,初步孕育了张江园区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主要特征体现在园区规模基本形成、孵化器功能初步体现和龙头企业开始进驻三方面。

第二阶段:1999年8月至2007年5月为“高速成长阶段”。1999年8月,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聚焦张江”的战略抉择,举全市之力,依托上海的综合比较优势、浦东开发开放先行先试优势和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使张江成为上海“科教兴市”的重要承载平台,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区域,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由此,张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截止到2006年,入驻张江园区的工业企业数、企业从业人数和工业总产值达到126个、35797人和302亿元,分别比2003年上升了73%、66%和119%,张江园区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有:积极探索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创新孵化功能,创业文化初步形成,经济高速发展。

第三阶段,2007年5月至2014年12月为“二次创业阶段”。

2007年以来,园区进入新一轮开发潮。2007年4月出台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张江园区的发展目标,标志着张江园区走进了以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服务对象,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为己任的“二次创业”全面发展阶段。2009年5月,南汇区整体划入浦东新区之后,张江园区面积进一步扩容,规划面积增至79.7平方公里,新规划把张江园区与康桥、国际医学园区等整合在一起,成为新浦东“7+1”新发展格局中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助推力。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有:继续探索政府支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新机制,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大踏步地飞跃。“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正逐渐形成。

(二)张江园区发展的成效

张江园区自成立以来,特别是1999年聚焦张江以来,园区经济和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2700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税收总额160亿元,同比增长6.7%。张江处于一个持续、健康、高效增长的起飞通道。具体体现在:

1.围绕BT和IT技术,逐步形成了特色的产业体系

张江园区围绕“BT”和“IT”两大技术方向,瞄准产业价值链“两端”,重点提升研发创新能力,通过高附加值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整合控制产业链,逐渐形成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文化科技创意等产业为核心,在国内具有引领地位的产业集群。

2.集聚了一批行业引领型企业群体(www.daowen.com)

张江园区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最集聚的区域之一。园区入驻企业中营收超亿元企业超过100家,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企业超过20家。此外,园区集聚了几十家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如全球十大芯片设计企业有6家在张江设立研发中心;福布斯全球软件企业30强有6家在张江设立研发中心。园区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企业的孵化培育。目前,已经孵化培育出一批研发实力较强、处于行业引领地位的自主创新企业。

3、创新成效显著,成为执行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重要载体

张江园区把培育“研发创新能力”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园区的整体研发创新能力快速提升。2013年全年园区累计完成科研项目7495个,比上年增长超过10%;共获专利授权3295项;注册商标378个;已拥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90家。目前园区已成为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973等国家重大战略课题和科技攻关任务的主要载体。

4.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张江园区是国内少数几个具备率先实施和实现自主创新战略条件与实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截至2013年底,张江园区经认定的各级企业技术中心近196家,外资研发机构12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0家。建设了40多个公共服务平台,集聚l5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初步形成能够支撑大规模、高水平的产业项目研发、中试和成果转化的产业平台机构体系,是国内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最为完善的区域。

人才来看,张江集聚了大量国内、国际一流的科技专家和产业领军人物,态势培育一批站在产业技术前沿、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端科技人才。截至2013年底,园区从业人数共34562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9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559人,硕士研究生44965人,大学本科生10486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45.1%。

5.张江园区引领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效应

1999年“聚焦张江”是上海为加速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战略性布局,是上海主动承接国家创新战略而进行的区域前瞻性科学实践,旨在改变制造业对外来技术的依赖,改善企业自身造血功能,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10多年“聚焦”如今已经产生两方面的显著效果:一是张江园区已成为众多跨国公司、国内龙头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的集聚地。在上海重点发展的九大高新技术产业中,张江园区拥有其中8个产业的研发集聚地。二是张江形成了一整套扶持企业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制和体系。

一手抓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一手抓有效创新机制的形成,张江园区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劲动力源,也只有这种瞄准产业国际话语权的创新能力培养,才能真正实现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突破土地和资源束缚,避免陷于廉价劳动力竞争的“泥沼”。

同时,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张江动力也日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张江凭借独特的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在动漫、网游、数字出版、信息服务等新兴现代服务业领域已形成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张江为金融、贸易、物流等专业现代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要素。张江正是上海经济转型的“加速器”,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