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今日,原本被搁置一旁的中文线装书应该是得到妥善的保存,静止地躺在恒湿恒温的马大图书馆。故事,从线装书说起;在线装书的背后,原来有那么多惊心动魄,且又感人的历史故事。
融熙法师之生平,或可视为大时代下知识分子的缩影。他先是汤瑛,清末受到新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对宗教不存在好感。在任公职时,他学佛了,虚云老和尚进入了他的生命,一辈子影响着他。年近60,他创办《圆音月刊》,以其深厚的国学基础和对佛法之了解,向知识分子宣传佛教。当时的汤雪筠,在佛教界已享有盛名。
他在63岁那年,示比丘相,数年后就下南洋。在星马,这位仙风道骨的比丘颇受欢迎,四处演说。他在吉隆坡短短的一两年内,就成立了马来亚佛学社。在这段期间,他仍然笔耕不辍。可惜的是,他在成立马来亚佛学社不久后就过逝,留下今日马来西亚佛学社社员的感慨:“如果师父活久一点,他会做更多的事,贡献更明显。”
历史没有如果!融熙法师,一代出生于清末的华南才子,安眠于吉隆坡,而他所创办的马来西亚佛学社,仍然充满生命力。
原载第三届《人夲佛教学术论坛》,台湾南投县:养淳佛学院,2014年4月[28]
【注释】
[1]出于爬梳古籍的史学“职业病”,加上爱护中华文化资产的情怀,笔者在担任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客座研究员期间,开始整理东亚图书馆内的线装书。无意中,发现原属融熙法师的线装书被赠予马来亚大学,且数量不菲。笔者原本对融熙法师知之甚少,恰好就沿着这条线索溯源,才知道捐书者融熙法师,出家前后留下了不少的著作,可惜并未受到关注。
[2]Lim Chung Tat,University of Malaya 1949 to 1985:Its establishment,Growth and Development.Kuala Lumpur:University of Malaya Press,2013.pp.29-80.
[3]郑德坤:《马来亚大学中文学系的创办及近况》,《南洋文摘》1967年第12期,第466页。
[4]OFF TO WALES,The Straits Times,28 August 1949,p.5.Van Thean Kee, Cultivation of Taiwanese padi in Perak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Malayan Agricultural Journal,Journal 31(Apr.1948),pp.11-22.Report of the Special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Rice Commission:International Rice Commission,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1956.p.8.
[5]这些书是如何转移到Mr.Van Thean Kee手里,现在还是个迷,笔者也未发现Mr.Van为佛教徒的线索。
[6]融熙:《佛教与禅宗》,收录在《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第323、324页。
[7]融熙:《佛教前途之危机与圆音月刊之使命》,原载《圆音月刊》1947年第3-4期,第1-3页。后收录《葛藤集拾遗》,《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总第481-486页。
[8]融熙:《葛藤集拾遗》,《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总第553-559页。
[9]《融熙法师事略》,《追思录》,收录于《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总第642、643页。
[10]融熙法师遗著:《现代往生净土观》,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66年,第66-70页。
[11]融熙:《佛教与禅宗》,收录在《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总第323页。
[12]许菊初:《融熙上人圆寂感言》,《追思录》,收录在《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总第650页。
[13]照片说明,收录在《葛藤集拾遗》,《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
[14]《融熙老法师在居士林讲演“净土要义”》,《南洋商报》1954年11月9日第7版。
[15]《融熙法师圆寂二周年纪念—融熙法师演讲词》,吉隆坡:马来亚佛学社,1961年,第40-43页。
[16]融熙:《葛藤集自序》,收录在《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总第3-4页。
[17]虚云乙未年寄予融熙之信,收录于融熙法师所著之《无相颂讲议》,见《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
[18]这篇电台广播稿收录在《葛藤集拾遗》《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总第559-562页。
[19]照片说明,收录在《葛藤集拾遗》,《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
[20]他在威镇宫说“佛法大要”。《融熙法师圆寂二周年纪念——融熙法师演讲词》,吉隆坡:马来亚佛学社,1961年,第47-49页。
[21]照片,收录在《葛藤集拾遗》,《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
[22]《融熙法师圆寂二周年纪念——融熙法师演讲词》,吉隆坡:马来亚佛学社,1961年,第49、50页。
[23]《融熙法师圆寂二周年纪念——融熙法师演讲词》,吉隆坡:马来亚佛学社,1961年,第50页。
[24]融熙,《自序》,《百喻经选讲》,收录在《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和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总403页。
[25]吕灿铭:《悼融熙上人》,《追思录》,录在《融熙法师丛著》,李星炜、岑星仁重校,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0年,总第647页。
[26]欧阳澈微:《读经随录序》,《融师读经随录》,吉隆坡:马来西亚佛学社,1978年。
[27]衷心感谢陈爱梅女士代为到吉隆坡之马来西亚佛学社进行访谈、收集资料的工作。
[28]本文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陈爱梅博士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