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罗山背的华人社群与信仰空间
槟岛东部较为平缓,乔治市就在东北部。中西部多山,浮罗山背就在其中。槟岛的东西部则被升旗山(Penang Hill)与浮罗山脉隔开。因为交通的不便,致使山脉西部的文化传统保持较多。除了地形不同外,槟榔屿东部的人口组成、产业特质等也与西部的浮罗山背不同,基本上,西部人口多从事农业的初级生产,东部则多从事商业活动。
1786年8月,英属东印度公司的莱特上校(Captain Francis Light)自吉打州苏丹处租占槟榔屿,一方面为了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航运要道,以保护运往中国之贸易船只的安全,一方面则把槟榔屿发展成控制东南亚地区的军事、贸易经济的中心站。随着英属殖民地政府在槟榔屿大量招募中国华工,大量的中国华南地区劳工便涌入槟榔屿。[10]

图2 槟城浮罗山背福灵坛位置示意图[11]
由于近些年马来西亚的人口统计没有华人方言群的详细数据,因此浮罗山背华人的籍贯比例也很难知晓。就连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也极其不准确。依2004年“槟榔屿西南区总人口的种族与性别统计”,61%为马来人、31%是华人,印度人及其他族群则各占7%与1%。而据1931年的人口调查数据,华人内部几个优势社群比例依次是:客家人40.35%,福建人27.31%,潮州人15.48%,广东人10.51%。[12]很明显,客家人在当地占有比例优势。这个具体比例如今可能会有些许差距,但客家人占比较大应该依然保持。据当地人的描述,其中多数客家祖籍为惠州,其次为海陆丰(潮州府海丰县和陆丰县),接着是河婆与大埔的客家人,然后是福建汀州的客家人。如今大部分的浮罗山背华人居民皆使用客家话作为交际语言,这与乔治市(槟榔屿东部)通行福建话截然不同。[13]
华人南来大马半岛,出于精神慰藉的考虑,首先需要神庙来祭祀,从马六甲青云亭开始,华人神庙对开埠后华社的联系运作,曾经有过积极作用。尤其是各乡邑人士所建立的庙宇,成为帮派组织的象征,亦是帮派联络的中心。不但深获有关人士热烈的支持和爱戴,在沟通和团结方面,更起着显著的功能。[14]浮罗山背有几座百年寺庙,在团结同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大致来说,华人南来浮罗山背的时间在19世纪下半叶,这从当地著名寺庙就可以发现。
浮罗山背有几座百年寺庙,其中以“玄武山”庙和“兹山寺”为首,各自代表不同的华人社群。“玄武山”庙坐落在浮罗山背大街,圣心小学斜对面的小巷内。根据庙中碑刻所云:“本庙乃一古刹也,神灵显赫昭著。第因历既久,难免风雨之侵蚀,同侪由此集会刍议,咸认必须重修,共同进行负责。”[15]可知该庙历史已久,但是具体始建时间已不可得。庙中现存最早的碑刻为光绪二十年(1894)捐款碑。可证该庙之建立时间在此之前。该庙重修是在会党斗争消弭之后,从1894年由蔡永禄发起建庙到1900年之重修,捐赠者已不尽是地方上的惠州或其他客属,其主要捐赠来自郑景贵、张弼士、张鸿南、煜南兄弟、谢荣光等,他们都是北马至霹雳著名客家领袖。郑景贵是霹雳华人甲必丹。1899年,张振勋(弼士)和谢荣光为玄武山庙石柱刻联:“率二百八座之回环,端居北极;悬三十六度之闪烁,统耀南邦。”前者头衔为:“钦加二品衔、花翎、候选道、前新嘉坡等处总领事官”,后者为“赏戴花翎、候选道、知槟榔屿等处副领事官”。由于两人具有清政府的领事官衔,为清政府的海外代表,因此在槟榔屿华社之地位非同一般。可知此庙与山外的客家帮群亦有密切联系,并且依靠客家领袖的影响,来增强在本地华社的地位。由此庙的基础也发展出后来地方上的广帮机构,即以客属为主要成员的广汀公所。[16]广汀公所与玄武山两位一体,管理善云寺(客家祖师)与广东义山。

图3 槟城浮罗山背玄武山(宋燕鹏摄于浮罗山背,2013年11月3日)
临近的兹山寺,则是祭祀“清水祖师”的福建人的寺庙,毗邻庙宇即为浮罗山背福建公会,旁边即为福建义山,可知这是浮罗山背福建帮的大本营。兹山寺创建时间不详,门楣上题款为光绪拾年,即1884年。可知福建人南来浮罗山背,在19世纪中叶当不为过。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一次捐赠中,捐款首位是邱汉阳300元,他是建德堂(大伯公会)大哥邱天德之子,地位在当时举足轻重。可见此时浮罗山背的福建人已经投靠到了乔治市福建帮的麾下。兹山寺建庙大总理为徐文旦,早年从福建老家南来苏门答腊落脚,而后移民到浮罗山背。在这里购买土地经营榴莲园和胶园,除了商业活动,他也热心社区事务,被殖民政府册封为太平局绅(J.P.),他的两个儿子也在殖民政府内建立一定地位,尤其是长子徐德祐跟一名本地侨生结婚,从此拥有侨生血统的徐家便接受了侨生文化。徐家也因此成为二战以前浮罗山背福建社群的领袖。[17]围绕着兹山寺、福建公塚、福建公会,组成了一个浮罗山背福建人的社会空间。

图4 槟城浮罗山背兹山寺(宋燕鹏摄于浮罗山背,2013年11月3日)
浮罗山背的百年庙宇还有观音堂等。总之,与九皇大帝信仰在槟岛兴盛几乎同时,浮罗山背已经形成了华人的信仰空间,并且已经基本定型。而在乔治市区的九皇大帝信仰主要是福建人所控制,浮罗山背福建人为少数人,也许是这个原因,使九皇大帝信仰并未能够进一步传播到浮罗山背地区。但在2000年前后,随着资讯传播的现代化,九皇诞的影响逐渐扩大,九皇大帝信仰就传播到了浮罗山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