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福灵坛是浮罗山背仅有30年历史的后起庙宇,从临时神坛到如今将要扩建庙宇,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称奇。但是仔细分析起来,也是由来有自的。成功提升自己地位、扩大自身影响的,是在1998年时引入九皇大帝作为配祀。并且自2011年九月九皇大帝神诞时,举行游神巡境活动。该庙规模虽然较小,但成功地联合周边12个规模较小的庙宇、社团联合组织游神。游神路线经过浮罗山背的主要街道(仅有一条大街)。通过游神的娱乐性,福灵坛吸引了浮罗山背众多民众的关注和参与,从而扩大了该庙的影响。成功跨越方言籍贯边界,福灵坛九皇诞巡境游神无形中淡化浮罗山背华人社群之间的界限,增强了本地华人对浮罗山背的认同,进一步维护浮罗山背华社的整体格局。最终,福灵坛在面对周边几座百年大庙的影响辐射下,依然能够坚持自身的存在且日益壮大,从而维系了信徒的忠诚。虽然福灵坛只是一个小小的个案,却使我们对大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立的新庙之成长历程,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原载《第二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双年会论文集》,吉隆坡: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2014年
【注释】
[1]周福堂(Cheu Hock Tong),The Festival of The Nine Emperor Gods in Peninsular Southeast Asia,Chinese Beliefs and Practices in Southeast Asia:Studies on the Chinese Religion in Malaysia,Singapore and Indonesia.Subang:Pelanduk Publications(M)Sdn Bhd,1993.Erik Cohen.The Chinese Vegetarian Festival In Phuket.Bangkok:White Lotus Co,2001.Jean Debernardi.Penang Rites of Belonging in a Malaysian Chinese Community.Singapore:NUS Press,2009.
[2]张少宽:《斗讯》创刊号,槟城:马来西亚斗母宫九皇大帝总会,2001年。
[3]《斗母宫九皇大帝总会全国大会纳闽召开 李贤源吁未入会庙宇速加入》,《华侨日报》(古晋)2012年5月28日。没有加入总会的九皇大帝神庙亦为数不少。
[4]参见本书《佛寺耶?非佛寺耶?——大马汉传佛教寺院类型的历史学考察》一文。
[5]陈爱梅:《槟城头条路斗母宫九皇大帝庆祝成立一百零五年暨理事会五十周年金禧纪念特刊》,槟城:头条路斗母宫,2006年,第16页。
[6]张少宽:《槟榔屿华人史话续编》,槟城:南洋田野研究室,2003年,第146页。历年活动,可参见张少宽主编之各期《斗讯》。
[7]《星洲日报》1934年10月11日、18日;1935年10月8日;1936年10月21日。
[8]张少宽:《槟榔屿华人寺庙碑铭集录》,槟城:南洋田野研究室,2013年,第146-150页。
[9]This Month's Pilgrimage In Penang The Thousand Steps,The Straits Times,1947-10-16(8).
[10]李恩涵:《东南亚华人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第181、182页。
[11]截取自谷歌地图。
[12]Total population by ethnic group,Local Authority area and state,Malaysia, 2010,Department of Statistics,Malaysia,2010.p.128;C.A.Vlieland,British Malaya A Report on the 1931 Census and on Certain Problems of VItal Statistic, Malayan Information Office,1932.p.18.
[13]大马半岛每个华人聚居区都会以人数多的方言为通行方言,每个区域各不相同。
[14]张少宽:《槟榔屿华人寺庙碑铭集录》,第141页。
[15]《玄武山玄天上帝第三期重修庙宇序言》,1972年,现存浮罗山背玄武山庙。
[16]王琛发:《马来西亚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与实践》,吉隆坡: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 2006年,第15、16页。
[17]《我的浮罗山背》,槟榔屿:槟城艺术与古迹教育学会,2010年,第7页。
[18]感谢古天发先生的热心引荐。
[19]此据乩童王威显先生为笔者提供,2013年11月3日,采访地:浮罗山背福灵坛。
[20]张少宽:《斗讯》第7期,北海:马来西亚斗母宫九皇大帝总会,2007年,第156页。
[21]罗一星:《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42页。
[22]此据乩童王威显先生为笔者提供,2013年11月3日,采访地:浮罗山背福灵坛。
[23]李丰楙:《王船、船画、九皇船──代巡三型的仪式性跨境》,《空间与文化场域:空间之意象、实践与社会的生产》,空间移动之文化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研院”汉学研究中心,2008年,第245-298页。
[24]当然靠海的九皇诞也未必海边请、海边送,丹绒武雅海滨(Tanjung Bunga)的九皇诞就是在山中请、山中送。
[25]《细雨纷飞善信虔信九皇大帝回銮》,《光华日报》2008年10月7日。
[26]《福灵坛九皇爷诞大游行善信脸穿长针谢神恩》,《光明日报》2011年10月3日。
[27]感谢浮罗山背邱威凯(Daniel Khoo)先生热心提供路线图。
[28]《浮罗福灵坛神诞宴筹520元捐中元会》,《光明日报》2013年10月19日。
[29][澳]颜清湟著,粟明鲜等译:《新马华人社会史》,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1年,第33-41页。
[30]高伟浓等:《粤籍华侨华人与粤地对外关系史》,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第51-54页。
[3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第21-29页。
[32]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86、87页。
[33]《善云寺清水祖师庙落成序言》,1966年,现存浮罗山背善云寺内。
[34]Anthony P.Cohen,The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London: Routledge,1985.pp.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