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病理特点】
1.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又称为主、肺动脉窗,是指病儿主、肺动脉完整,但由于胚胎期动脉干间隔发育不全,而导致的半月瓣上主、肺动脉之间的异常交通,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15%。常伴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未见自然闭合的报道,病程自然发展与大室间隔缺损相似。通常缺损直径>10mm,病人的自然生存期<20岁,多数病儿很少存活到幼儿期(2~3岁)。
2.病理分型分为3型。①Ⅰ型:缺损位于主动脉冠状窦水平上方,低于右肺动脉起始水平,右肺动脉正常;②Ⅱ型:缺损位于右肺动脉起始水平,并累及右肺动脉起始部;③Ⅲ型:缺损位于主动脉右后侧壁,范围较大,伴有右肺动脉起始部异位(图2-24)。
3.主、肺动脉窗通常产生较大的左向右分流,病理生理改变进展快,应注意有无合并主动脉峡部缩窄、主动脉弓离断或动脉导管未闭等畸形。
【诊断要点】
1.主、肺动脉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动脉导管未闭相似,但由于分流位置低,口径往往较大,分流量大,肺动脉血流显著增多,产生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具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有水冲脉,脉压增宽。因多合并肺动脉高压.很少有典型的连续性杂音。患儿肺动脉第二音亢进,通常有分裂。临床可出现发绀。

图2-24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病理分型 A.Ⅰ型;B.Ⅱ型;C.Ⅲ型
2.X线示心脏扩大,肺血多,可有肺水肿。
3.心电图示双心室肥厚,电轴右偏。
4.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两大动脉间隔处回声缺失,彩色多普勒可显示从主动脉经过缺损到肺动脉干的分流束。
5.心导管检查可测定肺动脉阻力,血管造影可见造影剂由主动脉通过缺损流向肺动脉,亦有助于其他心内畸形的诊断。
【手术指征】
1.除有严重肺动脉高压而无法手术者,一经确诊即应早期手术治疗。
2.因本病肺血管疾患的进展难以监测,故新生儿确诊者,亦应3个月以内手术。
【手术概要】
1.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在新生儿或较小的婴儿考虑于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
2.主动脉切口可以充分暴露缺损,是较常采用的方法,修剪大小适中的涤纶片连续缝合修补。
3.主、肺动脉窗前缘切口(三明治法)由缺损前缘切开动脉壁暴露缺损,修剪大小合适的补片,用滑线连续缝合缺损后缘,当缝到切口两端时,将主动脉壁、补片、肺动脉壁三者褥式连续一体缝合(图2-25)。
4.经主动脉切口手木时,升主动脉插管应尽可能高,以利术野暴露。
5.游离及阻断升主动脉时,特别是伴有肺动脉高压的病人,注意勿伤及肺动脉,以免引起大出血。
6.修补近端缺损时,应辨清缺损下缘与冠状动脉开口和主动脉瓣的关系,避免损伤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瓣。
7.修补较大缺损时.应探查辨清右肺动脉口的位置,避免补片修补后造成肺动脉口狭窄。
8.应确切在主、肺动脉窗上方阻断升主动脉,以免体外循环主动脉灌注血流分流至肺动脉造成灌注肺。
手术死亡率通常<10%,术中无法控制的出血是常见的手术死亡原因。本病术后存活者远期预后与术前肺血管病变程度相关。

图2-25 主、肺动脉间隔的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