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之谜
考古队从中国湖南明代一七八号古墓挖出了一块石碑。
这块碑的颜色黑黑的,长两公尺、宽一公尺、厚零点五公尺,碑上刻着一行行文字。这些字,刻得力道十足,看起来像是中国古代的文字。
考古队的负责人詹教授,把他的得意门生、也是考古队成员之一的于莉找了去,对她说:“这块碑有些奇怪。于莉,你学过古文字学,把这块碑拿去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瞧出什么名堂。”
“是的,詹老师。”
于莉命挑夫把古碑抬到自己专有的帐篷,放在工作台上。她用刷子清了清碑面,将碑上的文字拓印在纸上。
夜里,星光寒战,远处传来一阵阵动物叫声,更平添了荒野的一分凄凉。
所有的人都已休息,唯独于莉的帐篷还透着亮光。她正用心地在研究那些碑文。
中国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体、楷书……都是史上一些著名的书体。有些文字在时代的洪流中湮没了,如辽文、西夏文;有些文字到今天还保存着,却只用在范围不大的地方,如么些文和藏文。
于莉望着那块古碑,发现碑上的字是用篆书刻成的,便用篆书去辨识,逐一认出开头的几句话:“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这是中国古代大文学家屈原《楚辞<天问篇>》的开头四句。
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太古初始,很多东西才刚诞生,是谁在传说着这些事?那时,天地尚未定型,是如何考究得知的?日月昼夜,清浊晦明,谁能穷究它们的极致?天地既然已经分开,又要怎么做才能认识它们的面貌?
立碑者显然是个古代“天文痴”。于莉兴致勃勃地继续往下辨认,但她越研究,就越感到惊奇和困惑。
开头四句以后接下的文字,字形虽然很像篆书,却绝对不是篆书,甚至连其他各种文字也不是。经过漫漫长夜的推敲,于莉这才发现,立碑者从这里以下所刻的,原来是模仿篆书而创造出的一种书体。
于莉傻住了。“立碑人这么做是为了什么目的?”她不禁问道,“用这种独创的书体,想在碑上留下的又是什么话语?”
由于独创的书体极难辨识,于莉怎么看都看不懂,没办法,只好先把问题暂时搁下。
隔天一早,于莉把初步研究情形说给老师听。
“有这种事?”詹教授听完于莉的报告,愣了一下,然后陷入沉思。
“老师,您在想什么?”
“于莉,”詹教授从沉思中醒来,对他这个向来爱护有加的学生说,“你知道我们这一阵子在挖谁的墓吗?”
“知道。是明代的一位王侯。”
“这位朱姓王侯,据文献记载,平时喜欢夜观星象,探索传奇神话。有一则资料说,有天晚上,他到山上去看星星,遇到一阵强光像海浪涌来,把山顶照得跟白昼似的,然后从光里走出一名‘仙人’。那名‘仙人’把一套‘御光之术’传授给他,王侯精研了三十年,最后竟也‘羽化成仙’、‘御光而去’。据说王侯这套‘御光之术’,还曾刻在一件‘奇器’上头呢。”
于莉皱了皱眉头:“老师,您相信这种事情吗?”
詹教授笑了起来:“无稽之谈,怎么能相信?”詹教授接着又说,“我之所以跟你提起这段故事,主要是想告诉你,古人很认真地在做那些‘信以为真’的事情时,往往会意外地把一些历史材料留下来。在考古学上,这种例子不少,最有名的就像埃及木乃伊。古埃及人认为人有来生,所以人死后做成木乃伊,为的就是不愿毁坏尸体,以便等待死者有复活的一天。我想,我们挖到的这块碑,所显示的大概也是这样的事例。”
“怎么说?”
“文献记载讲的虽然是子虚乌有的事,却给了我们很好的研究线索,而我们也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合理的推断才行。”
于莉明白过来,于是问道:“老师,您的意思是说,文献上所讲的那件‘奇器’,不过是块石碑?”
詹教授点点头。
“而所谓的‘御光之术’,也只是一篇刻在碑上的文字?”
詹教授又点了点头。
“因为‘信以为真’,所以墓主才会用一套自己发明的文字来刻?为的就是这套‘御光之术’很宝贵,不想让别人看得懂?”
詹教授开心地笑起来,说道:“于莉,你真是聪明,一点就通。”
“多谢老师的夸奖。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这块古碑和它的碑文,仍有研究的价值。”
“那当然。你就继续研究吧!”
“哦,对了,我还有个疑问,就是不晓得这位王侯当初是怎么‘羽化成仙’的?会不会是吃了什么莫名其妙的‘仙药’?”
“想知道答案,还不简单。过几天找到墓主的棺椁时,开棺验验,一切不就很明白?”
于是就在考古队找到墓主的棺椁后,詹教授命人把棺椁撬开。当他们开棺查验时,却发现棺椁里只放了一顶帽子、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其余什么东西也没有。
“原来是个衣冠冢。”詹教授不无遗憾地说。
不久,他们的任务结束,整队人马带着所有的考古发现,回到了研究所。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于莉一直在忙那篇碑文。
老实说,那些独创的文字还真像一组精心设计的密码,若不是透过计算机的帮忙,还真是难以掌握译码的技巧。
在研究室里,于莉终于找到了一些解读的规则,当她尝试拿来解读碑文的意思,只稍微读了一段,就被吓得目瞪口呆。
“历史的发展似车轮般地往前滚。数百年后,天子将在百姓中选出,天下不再是一家独有。人类制造的器具,会越来越不可思议。有人会飞上月宫,有人可以借‘奇柜’而得知千里以外的事。然而这时,人类好斗的天性却没什么改变,杀人千万只是一眨眼的事。光,是一种玄妙的力量,可以用智慧来驾驭它,也可以把它变成杀人的武器。”
于莉愣愣地躺在椅子上,一颗心跳得跟什么似的。
碑文是以古文体写成的,费了于莉不少力气才翻成白话文。但她万万不敢相信解读到的碑文,竟是这样的内容。
民主选举、科技进步、登陆月球、通讯革命,甚至还谈到了原子弹、核弹这类可怕的东西。
简直就像预言一样,而且准得不得了。
“不对。这些自创的文字所赖以构成的编码技术,是如此先进,应该只有现代人才做得出来。”于莉不忘进行自我反驳,“一定是有人伪造了这块碑,预先放在古墓里。”
可是想想也不对。谁会花这么大工夫开这种玩笑?谁又能有这份天才造得出这块碑来?况且考古队在挖掘古墓时,也没发现有谁在他们之前动过墓穴。
这么说来,这块古碑是货真价实的了。
它真的是一件古代的“奇器”吗?于莉不禁开始发起抖来,害怕得甚至不敢再去碰碑文。
她想起教授所说的那个实在教人难以相信的故事。
御光之术,羽化成仙。这些故事若不是神话,那又代表什么?难道说,这其中隐藏着什么样天大的秘密?
于莉很想把这个惊人的发现告诉老师,可是刚拿起话筒,又挂了回去。
她跟詹教授做过好几年的研究,很了解老师的脾气。没有充分的证据,不要乱下结论。若有充分的证据,就算结论没人相信也得下。这是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用来告诫学生的话。于莉想了想,觉得现在告诉教授似乎还嫌太早,最起码,她也得先把整篇碑文解读过一遍再说。
于是她以较先前更谨慎的态度,继续来研究碑文。
“光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光透露着太初构成的消息。想要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一步就是必须先了解光的性质,了解光具有什么样的力量。在未来数千年里,人类将会想办法跑得跟光一样快,甚至超越光的速度。”
于莉的脑海轰然响起宇宙“大霹雳”的情景。那是一个相当深邃的如梦似幻的地方。只一声响,光,瞬间炸开了宇宙的最初,炸开了时间和空间。然后,它又在无尽的太空走了一两百亿年,才把这项讯息传达到我们眼里。
碑文此处所讲的,不就是这些?问题是,这个明代的朱姓王侯,是怎么知道的?
他又是如何预测得到光速或超光速的旅行?
于莉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接着解读出来的一句,让于莉讶异不已,因为碑文居然说:“但我不需要等候千年才能与光同时并行,因为我即将融入光,也即将化成光。”
莫非这个明代朱姓王侯,真的有什么办法可以“羽化成仙”?要不然,他怎么会这么说呢?
于莉的悸动,已从身体抖到心灵去。这是有生以来,她第一次感到如此的震撼。抬头一看墙上的时钟,发现自己在研究室里已待了十多个小时,竟连夜深也不知道。
于莉拿出饼干,配着白开水,简单地果了果腹,然后又开始读起碑文。
碑文接着谈到了王侯三十年前在高山上的那场奇遇。“异人降自参星,乘光而来,与我促膝长谈,纵横过去与未来。他把一套‘御光之术’传授给我,并赠我一件‘奇器’,说我若精研数十年,也可以御光而行。”
于莉仔细地辨别这里的记载和旧有文献的差异。一、碑文说的是“异人”,而不是“仙人”,甚至连异人来处都指明是参星(猎户座)。二、“奇器”是有的,而且是“异人”所给的。只是,这所谓的“奇器”是否就是这块石碑?
于莉看到这里,心头一震,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这整件事情原来是一桩发生在古代的“第三类接触”事件。难怪王侯能够预测未来,因为他从外星人的谈话里,一定知道了不少事情。
于莉怪自己太保守,一开始竟不晓得要朝这个方向去研究。
“但若没有一颗仁爱之心,这些事又有什么神奇可言?今后我将从有形化为无形,由此生跨入无限。我的经历,别说我这一代的人无法相信,就连千百年后的人看了,也会心生怀疑。不过,请别担心,我将会证明给你看。”
什么样的证明?
“未来人,我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向你述说我的故事。当你从我的衣冠冢找到这块碑,而且正确地解读出这篇碑文所有的意思时,那也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该发生的时候了。”
碑文最后给了一首歌谣。这首歌谣并不难认,因为那些字都是先前在碑文见过的字,也是一些已经经过辨识的。
“太初有道,以仁立心。宇宙无穷,万物同情。过去未来,瞬间掠影。善化此生,御光而行。”
天地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道,就是用仁爱的精神来造化这颗心。宇宙没有穷极,但万物之间的感情却是相通的。过去和未来,都像瞬间掠过的影子。好好地过这一辈子,然后驾着光离去。
于莉很能体会这首歌谣传达的讯息,也很感动,却不明白这将要发生的所谓“不可思议的事”究竟是什么。
难道这首歌谣里藏着什么玄机吗?
望望研究室的窗外,天色由黑转蓝,眼看就要天亮了,于莉这时才感觉自己有多累。
两个多月的辛苦,总算有了重大的收获。虽然最后留了一点疑问没解开,但成果已经是相当惊人了。
于莉很难想象她的老师詹教授听到她的报告时,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于莉也不知道这篇研究论文在发表后,世人会是怎样的反应。
他们会相信吗?
他们若不相信,她又该怎么去应付呢?
于莉实在没办法再去多想这些了,她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任何答案,而是一个好梦。
于莉离开研究室,回家睡了一场大觉。
当她睁眼醒来,已是傍晚。于莉赶紧拨了一通电话给詹教授。
“什么事啊,于莉?”
“老师,我已经解读出那篇碑文了。”于莉在电话里兴奋地说,“碑文讲的不是神话,而是中国明代一桩外星人接触事件。”
“于莉,你在说什么呀?”
“老师,真的是这样,我没骗您。”于是她把研究发现大略地讲了一遍:自创的文字里有着极为先进的编码技术、准确的预言、对于光波性质的了解、高山上的那场奇遇、御光之术、奇器、来自猎户座的外星人……
“慢点慢点,于莉,我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电话那头打断于莉的话,“但是我认为你应该先休息几天,然后再重新做你的研究。”
“老师,您是说……您不相信我的研究?”
“不是不相信,而是不能不怀疑。于莉,我不是告诉过你,那篇文献所记载的是子虚乌有的事,是无稽之谈吗?你怎么反而认真起来?你会不会是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才得出这么荒诞的结论?科学研究讲求的是证据。光凭一通电话就要我相信你的研究,那是不可能的。我建议你重新再做一遍研究。我想看到的是严谨的考古报告,不是一篇充满幻想的科幻小说。”
于莉挂掉电话之后,心情一下子变得很沮丧。她觉得自己真笨,早该知道会有这种结果才对。
夜里,她来到了研究室,坐在椅子上发呆。愣着愣着,忽然跳了起来,忍不住冲到收藏室去看那块古碑。
于莉望着古碑,心想她真的走错研究方向了吗?
不,她没有。她确定她没有。
那么该提出什么有力的证据给老师看?
早先一直在怀疑这块石碑就是“奇器”,这种推测会不会是真的?
太初有道,以仁立心……于莉心中念着碑文上的歌谣,脑袋轰然一响,忽然想到一个测试的办法。
太、初、有、道、以、仁、立、心、宇、宙、无、穷、万、物、同、情……她伸出食指,一一碰触碑面上那些散布在行间的字。如果没猜错的话,这首歌谣应该是一种启动密码,照次序按完之后,应该会有事情发生才是。过、去、未、来、瞬、间、掠、影、善、化、此、生、御、光、而,于莉的手指顿了一下,然后按了最后那个“行”字。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碑面这三十二个字,一笔一画都散透出一道道细细的强烈的光,照得整个收藏室比白昼还亮,照得于莉几乎张不开眼。屋子晃动起来。屋里的所有东西全都离了位置,浮在半空,然后以古碑为圆心点,快速地打起转来。于莉看到四周物品,全都围着她和古碑绕着圆圈在飞,仿佛自己站在龙卷风的中心,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古碑由内向外发射一股极强劲的力量,似乎在制造一种特殊的能量场。
光越来越强,越来越强。接着,一阵最强烈的光像海浪一样涌来,淹过于莉的头顶。
只一眨眼的工夫,一切都静止下来,周遭不再有器物在飞,或者可以说,那些东西全都不见了。甚至,连房屋也消失了。
于莉发现自己被一团光芒包裹着,四周都是光。在这里,时间和空间似乎不再存在什么界限。
光芒里,走来一个发光的模糊的人影,看似古装打扮,却又不是很真切。是那个朱姓王侯吗?
未来人,我在等你。那个模糊的人影没开口,但于莉却很清楚地听到他在跟她“说”话。
王侯,我也在找你。于莉正想开口回答,但心念传得比她的话语还快。我有很多问题想问你……才一动念,没想到一瞬间,那团人影已经把所有问题的答案通通“告诉”了于莉。
宇宙波是光的极致。没有到不了的次元和世界。石碑内部装有精密装置,是个“传唤器”,可以传唤宇宙波。融入在宇宙波里,变成能量形式,可以参与造化的过程,领略生命的奇迹。这是一种永恒的大快乐……
于莉见到那个模糊的人影开始变化成各种宇宙生物的模样。高等智慧的,刚刚创生的;美丽的,丑陋的;炫奇的,平凡的……她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忍不住伸手去摸,却发现自己似乎掏到一把发光的细沙。光亮的粒子,从于莉的指间又流回到原来的形体。
王侯,告诉我,你是怎么办到的?
从心开始。了解宇宙,要从心开始,才能体会宇宙的奥妙,并且懂得包容这一切……
当于莉还想多问一些问题,模糊的光影已经逐渐退去。四周开始刮起风来,一切物品又在晃动。
王侯……
我察觉你心里有许多的困惑和不安。对不起,为了避免给你制造麻烦,我必须带走“传唤器”……
只一晃眼,光影就消失不见。收藏室里,一切东西都还摆在原来的位置,独独少了那块神奇的石碑。
于莉站在原地,傻愣愣的,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场梦。
在刚刚的光波里,她经历了这辈子最奇妙的事情。这时,她才发觉,原来她也好想跟王侯一样,融入在宇宙波里,变成光,四处漫游宇宙。
她的确好想好想这么做,但此刻说什么都已经来不及了。
(选自《宇宙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