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我们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长期与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经反复实践、总结而逐步形成的中医理论体系和方法早已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和生息之中,成为我们赖以生存、得以繁衍的重要支柱。

经络的发现和经络理论的形成凝结了我们祖先对错综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以及古人掌握生命规律、协调机体阴阳及气血平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种种智慧。

经络,早期又称经脉,是指运行血气的通路。经,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线的意思;络,则主要是指网络。《灵枢·脉度》中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络学说主要以腧穴的临床应用为依据,阐述人体各部之间的联系通路。体表与内脏之间,由于经络系统的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经络的学问,是悬壶济世的学问,人们依赖中医得以祛病安康,保持蓬勃的生命活力。

经络,又是一种感知生命、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其思想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精神一脉相通。由经络连接构成的人体系统,不仅是内外关联、表里沟通、协调平衡的,更是与天地同构,动态变化的。经络连络脏腑、运行气血,与时间同律。外部世界的变化时时影响着人体,而生命规律与自然和谐则能身体健康。通过体表的经穴,就能激发身体的修复能力,解决和处理经脉气血的失衡状态,从而使机体复归协调。其“阴阳和合”与“顺应自然”的精神,以及感知、看待和处理健康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中和”思想及道家“道法自然”思想融为一体,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所以,经络学说之于中国人,不仅是一种医学学说,更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众所周知,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没有找到经络的存在。“经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成为中医针灸研究者的一块心病。在现代科学过度分化的今天,也许我们有必要回归古代观察事物现象的思维方式,用事物关联的、宏观整体的、动态韵律的思维方式,启迪我们的智慧,找到事物的本质。近几十年,自然科学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给了我们许多新的思考。我们真心期待,未来的青少年能够站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诠释生命无穷的奥秘。期待更多的青少年热爱中医,关注经络,共同探索经络的未来之路!

这本小册子,是写给青少年看的。我们没有用大段文字去完整阐释经络的学术体系和理论应用,而是设想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通过解释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来激发中小学生探究经络问题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传统的经络保健方法,理解经络穴位对保健、改善体质及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如果本书能同时对提升中小学生的中国文化思维素养起到一点微薄的作用,那真是善莫大焉。

上海中医药大学 徐平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