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常用经络保健方法

四 常用经络保健方法

在经络穴位上施行的保健治疗方法统称为“经络外治法”。传统的经络外治法主要有针刺、艾灸、按摩、拔罐、刮痧,以及中药的熏洗、热熨,或做成药膏敷贴在穴位上等。现代还发展了仪器的应用,如电针、激光针、远红外仪等。每种方法的效应各不相同,应该由医生根据辨证及病情需要处理。

对于经络保健,常用的主要有自我按揉、艾灸、拔罐和刮痧。

(1)自我按揉就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穴位上进行按、揉、刮、擦,或用手掌沿着经络部位进行推、按、揉、摩擦或拍打。这些方法可以通经活络,激发经脉气血,对身体产生治疗和调节作用,也可缓解一些不适和病痛。只要操作得当就有一定效果,相对容易掌握,也比较安全,可用于全身多数穴位。但操作时要注意保持清洁,洗手,指甲要修剪整齐以免划伤皮肤。按摩前应该先搓热手,还可以涂上少许润滑剂或按摩油再开始。

(2)艾灸主要有用艾条悬灸、艾炷灸等。通过点燃的艾对穴位施灸,可以温通经络,温热散寒,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用很广泛。艾条悬灸比较简便,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使局部产生温热感。一般一个穴位灸10~20分钟,注意要及时去除燃灰以免掉落下来烫伤皮肤。现在有一种灸架盒,可以将点燃后的艾条插在灸盒里,放置在穴位上施灸,灸盒内有钢丝网可以承接燃烧后的艾灰,使用起来比较安全,是许多家庭自我保健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不建议少年儿童自行操作。

(3)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吸附于体表,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拔罐疗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民间也有用大口的玻璃瓶来代替罐,点燃纸条放入瓶内,利用热气瞬间形成的负压迅速吸在穴位上。现在的抽气罐,操作起来安全多了。

(4)刮痧使用专门的刮痧板等器具,操作时蘸取少许油或水,在体表沿经脉方向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表面出现暗红色粟粒状点的“出痧”变化,从而达到疏经活血的作用。常用的刮痧器具有用砭石、水牛角、玉石板制成的刮痧板。还可用一些替代用具,民间就有用瓷调羹、木梳、铜钱、贝壳等代替刮痧板的,但这些器具的边缘必须光滑,边缘的厚薄、利度合适,能够对经脉穴位产生适当的刺激。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可以用板形的刮痧板,而鱼形和三角形的更适合用来在穴位上点擦。

拔罐和刮痧的操作都有一定的技巧,应该专门学习后再应用。

特别要说明的是,本书介绍的方法主要用于自我保健,同时一定要遵循正确的生活规律,注意饮食起居,加强体育锻炼。如果患病了还是要先去医院检查,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