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经络的家族
二 经络的家族
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1. 经络的主体部分
经,原意是指纵行的丝,又有“径”的含义;络,有“网”的含义,譬如网络。概括来说,经络就是全身运行气和血的大小通路。大的主干称经脉,小的分支称络脉,总称为经络。
经脉在体内纵向循行,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名称,是运行气血营卫的主要干道,因而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向外联络肢体,内行连属脏腑,将人体连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奇经八脉则对全身经脉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十二经脉各有专属的穴位,而奇经八脉中除任脉、督脉外,没有专属的穴位。
络脉主要有十五络,是十二经脉在四肢和躯干部的重要支脉,起着沟通表里和渗灌气血的作用。络脉再分出的细小分支称孙络,其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称浮络、血络,它们纵横交错,越分越多,越分越小,最后弥散网络分布于全身。
2. 经络的连属部分
前面说过,人体的经络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在十二经脉中,每条经脉各自连属了一个脏腑,连属于脏的经脉为阴经,连属于腑的经脉为阳经。经脉的命名,就包含了经脉的连属脏腑、阴阳属性,以及它们的分布。如手太阴肺经,表明这条经脉起始连属到肺,循行于上肢的内侧(阴侧);而足太阳膀胱经,则表明这条经脉连属于膀胱,主要循行于背部(阳侧),联络下肢。
除了经脉与脏腑的连属外,脏和腑及连属于它们的阴经和阳经之间还有着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的关系,表里关系就是通过经脉的络属联系形成的。例如,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经除直接归属于心,同时还会发出一条分支去联络与它相表里的小肠。其他如肺与大肠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都有着同类的经脉络属联系。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的关系,将经脉、气血、脏腑、阴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为:阳经主要分布在肢体的伸侧面(外侧面),阴经主要循行于肢体的屈侧面(内侧面)。在五脏中,心、肺、心包位于胸膈之上,所以连属于它们的经脉分布于上肢,行于肢体的内侧;而与之相表里的“腑”,如小肠(与心相表里)、大肠(与肺相表里)和三焦(与心包相表里),它们的经脉也就分布于上肢,行于肢体的外侧。五脏中的肝、脾、肾位于胸膈之下,所以连属于它们的经脉分布于下肢,主要行于下肢的内侧;与之相表里的腑,如胆(与肝相表里)、胃(与脾相表里)和膀胱(与肾相表里),它们的经脉也就分布于下肢,主要行于下肢的外侧。
经络除内连外,还有外连部分,包括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外周连属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十二皮部则是十二经脉之气在体表的分布。皮部位于人体最外层,具有保护机体、抵抗病邪入侵、反映相应脏腑经络病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