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与关元穴

痛经与关元穴

小敏今年刚满14岁,一向活蹦乱跳的她今天却无精打采,抱着热水袋蜷缩在沙发上还发出轻轻的呻吟声。原来,小敏正经受着痛经的“折磨”。

生理常识告诉我们,女性发育到13~14岁会按月来月经。几个月前小敏月经来潮时淋了大雨,后来每次来月经都会腹痛,有时痛得连上课都坚持不了。

外婆闻声过来,安抚小敏说:“你先躺着别动,外婆给你煮点姜汤红糖水。”

喝了姜汤,小敏的腹痛并没有缓解,额头上渗着点点汗珠。外婆便带小敏到了医院,接诊的正是小奇的妈妈王医生。

小敏告诉王医生,整个小腹都很不舒服,腰也往下坠。王医生在小敏小腹部按了几下,又沿着小敏的小腿内侧,从上到下揉了起来。几分钟后,小敏的腹痛开始减轻。王医生又点燃了艾条,对准小敏小腿上的一个穴位灸了起来。

王医生一边灸,一边说:“痛经在中医学看来,多是受到寒冷、气机郁滞,造成经脉气血不通。经脉就好比自然界的河流,有运行体内气血的作用。‘痛者不通,通者不痛’,说的就是经脉不通时会产生疼痛感。”

“为什么要按小腹部呢?”王医生接着说:“人体腹部的正中线有一条经脉叫任脉。‘任主胞胎’,意思是说任脉主管女子的生殖器官。另外经过小腹的还有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等经脉。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脾主统血,都与女子月经相关,按摩小腹可以促使这些经脉的气血通畅。”

“但是,如果痛得很厉害,千万不要在小腹部按揉。那样不但效果不好,操作不当有时反而会加重疼痛。”

“真的呀,那该怎么办呢?”小敏着急地问。

“你看见我给你按小腿了吧!刚才说了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这3条经脉,它们都从足向上到腹,在小腿上3条经脉相交汇处叫做三阴交。我们可以沿着腿的内侧从上向下,疏通足三阴经,对痛经的缓解也有一定的效果。当揉到三阴交时,要稍加用力按揉3~5分钟再灸。

“您现在给我灸的就是三阴交吗?难怪这么有效!”这时小敏痛经已缓解了。“太好了,有了王医生的按摩秘籍,我再也不怕痛经了。”

王医生也被逗乐了,她说:“更重要的是预防保健,别让痛经再发啊!最关键的是要加强经期保暖,忌食生冷,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愉快。还记得2013年高考,有一个女孩因痛经在考场内晕过去了,后来被一位同学送去医院吗?那就是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造成的,这些都是要注意避免的。”

小敏信服地直点头。

“我再教你做做预防保健操吧。”

“把双手重叠放在小腹中间,轻轻地、缓慢地按摩腹部5~8分钟,至小腹内有温热感最好。然后再用双手手掌贴在小腹两侧,朝向小腹正下方做单方向的斜擦,感觉小腹发热就可以了。最后,再将两手掌置于腰后,从腰部到骶尾部,由上而下擦2分钟,直到这些部位有温热感即可。”

“这些按摩方法最好是在月经前1周就进行,每天1次。还可以用些艾草、红花、生姜等煎水泡脚,也是月经前1周开始,每天1次,有很好的预防保健的效果。”

小敏说:“我一定要做好自我保健!回去还要告诉其他女同学。谢谢王医生!”

“不过,如果是严重的痛经,还是要到医院检查,排除是否有器质性问题,千万别大意!”

“知道啦!谢谢您!”小敏边走边挥手向王医生告别。

知识小链接

1.三阴交穴

为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主要用于治疗腹痛、腹胀,妇科诸症,男科诸症,遗尿,失眠等。

2.关元穴

为任脉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主要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