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摩按运肠胃

腹部摩按运肠胃

“妈妈,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了!”小奇兴冲冲地对妈妈说道。

“哦?跟妈妈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呀?”妈妈问道。

“今天学到了好多中医药的知识呢,我看到了砭石、葫芦、装药的罐子,还有好多有趣的画。有一张画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是什么样的画呀?”

“画上有一个古人仰天躺在床上,双手好像在揉肚子。讲解员叔叔说,他是在治消化不良的毛病。我想,光揉肚子就能治疗消化不良?妈妈,这是真的吗?”小奇道出了心中的疑惑。

妈妈听了点点头,笑着说:“这可是一种自古以来传统的自我保健方法呢!叫做‘摩腹’,可以促进脾胃的功能,增强体质。”

“脾胃和健康有很大关系吗?”小奇问道。

“当然关系重大。在中医学的理论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被统称为‘后天之本’。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气化才能正常。古书里记载,经常摩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那是不是只要绕着肚脐揉肚子就可以了?”

“你还记得我说过‘募穴’吗?腹部分布着各脏腑的募穴,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如胃的募穴是中脘,小肠的募穴是关元,大肠的募穴是天枢。摩腹的时候要注意刺激到这些募穴,从而起到促进脏腑功能的作用。”

“另外,揉肚子是有方向的哟!方向不同,效果也会不同。当有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的时候,要用顺时针摩法;而腹泻时,就要用逆时针摩法。按摩时,以肚脐为中心,按顺、逆时针方向盘旋摩,力量要保持均匀,呼吸要平稳,每次15~20分钟。”

“哇!我明白了,顺时针向治疗便秘、消化不良,逆时针向治疗腹泻,太神奇了!”于是,小奇模仿着妈妈的动作,学起了摩腹。

知识小链接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五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均分布在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例如,肺的募穴是中府;大肠的募穴是天枢;胃的募穴是中脘;脾的募穴是章门;心的募穴是巨阙;小肠的募穴是关元;膀胱的募穴是中极;肾的募穴是京门;心包的募穴是膻中;三焦的募穴是石门;胆的募穴是日月;肝的募穴是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