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李江.交通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 宁乐然.道路交通安全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3] 裴玉龙,蒋贤才,程国柱.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4] 阳兆祥.交通事故力学鉴定教程[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徐毅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新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 许洪国.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7] 任福田,刘小鹏.交通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8] 吴何坚,李成涛,张祖坤.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2011.

[9] 许洪国.汽车事故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0]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11] 沈斐敏,钱新鹏.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2] 田文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取证、痕迹鉴定与证据运用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13] 赵理海,田文艺.道路交通管理手册——交通事故处理专辑[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14] 奚晓明.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15] 吴义虎,喻丹.道路交通行为与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16] 董来超,姜孟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17] 李文峰.交通肇事罪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18] 毕庶琪,李建华.道路交通事故疑难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19] 裴玉龙,马艳丽,张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概论及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0] 杨立新.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1] 许海华.交通事故处理中车辆安全性能技术鉴定规范研究[R].珠海: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