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晋涵

邵晋涵

支伟成

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一字二云。浙江余姚人。为念鲁从孙。

先生以《禹贡》三江,其南江从余姚入海,遂自号南江。世传道学,性质贞亮。乾隆三十年举于乡,典试者为钱大昕,得先生文,谓非老宿不办。及来谒,年裁逾冠,叩其学,渊博无涯涘。三十六年,会试第一,成进士。廷试二甲,归部铨选。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大学士刘统勋首荐之,特旨改庶吉士,充纂修官。逾年,授编修。五十六年,迁中允,擢侍讲,转侍读,历左庶子、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直文渊阁。历充咸安宫总裁,《万寿盛典》、《八旗通志》、二史馆、《三通》馆纂修官,又为国史馆提调,兼掌进拟文字。典试广西者一,教习庶吉士者二。分校石经,先生职《春秋三传》,亦多校正。

先生至性过人,执亲丧,哀毁骨立;与人交,始终如一,未尝以博雅自矜。惟以非义干者,不待语竟,即拂衣起,人以是严惮之。少多病,左目微眚,清羸如不胜衣,而独善读书,数行俱下,寒暑舟车,未尝顷刻辍业。于四库七略无不研究,而尤能推极本原,实事求是。在馆时,总裁问以某事,答曰“在某册第几叶中”,不失一字,咸讶以为神。先生与戴东原同在四库馆,士大夫言经学推戴氏,言史学推先生。

先生以浙东三先生为宗,每上下古今,凡政治得失,人才消长,君子小人之元黄水火,皆能快其弊之所由始与害之所由终。尤熟于前明掌故,于朋党阉祸,及唐、鲁二王起兵始末,口讲指画,往往出正史之外。每语一事,辄亟称三先生不置。盖其学之所本,又心仪其人,而欲取以为法者也。会稽章学诚恒与先生言:“文学不求家法,则贪奇务琐;但知日务增华,不过千年,特恐大地不足容间架矣。”闻之抚膺叹绝,欲以斯意刊定前史,自成一家。时议前史榛芜,莫甚于元修三史,而措功《宋史》尤难,遂独慨然自任。以《宋史》自南渡后,益为荒谬,原东都尚赖有王偁事略也。乃先辑《南都事略》,将使前后条贯粗具,然后别加裁断,更为赵宋一代全书。惜草创未克竟业。在四库馆时,见《永乐大典》载有薛居正《五代史》,因荟萃编次,第其前后,再取《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并《通鉴长编》诸书,以补治所阙,始末饬备,部帙如旧。书成,奏上,高宗览而称善,令依《旧唐书》例,列为二十四史,颁行天下学宫,使数百年幽瀹之书隐而更扬焉。毕制府秋帆尝以二十年之久,集宾客《续宋元通鉴》,大率就徐氏本稍为损益,殊不惬心,爰属先生订正。先生出绪余,间为之覆审,即大改观。毕公旋薨,嗣其家所刻,仍系初稿,非君定本,致可慨也!

先生于学无所不窥,浩广初未易裁,颇用累志。及在安徽,依朱竹君督学幕,竹君谓之曰:“经训之义荒久矣,《雅疏》尤芜陋不治,以君子奥博,宜与郭景纯氏先后发明,庶几嘉惠来学。”于是殚思十年,成《尔雅正义》二十卷,取景纯为宗。而兼采舍人、樊光、李巡、孙炎诸家之注,有未详者,摭他书补之,凡三四易稿始定。中如九野之梁山,即今衡山,《释草》“蘩菟蒵”,即今款冬之类,时多服其卓识。

他所著尚有《韩诗内传考》《谷梁正义》《孟子述义》《輶轩日记》《方舆金石编目》,而传者独《尔雅正义》《皇朝谥迹录》《南江诗文集》数种。《五代史考异》二卷仅存残本。故世但推先生精于考辨训诂,笺疏虫鱼而已,不知实首倡西汉今文经学,且为一代独出之史才也。嗟夫!嘉庆元年卒,年五十四。

(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