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要面子活受罪

二、死要面子活受罪

面子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脸。中国有句俗话:“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很多人太过于看重自己的脸面。具体表现是:吃要比别人吃得好,吃得不一样,吃得高级或新鲜独特;穿要穿限量版,定制款;接待要到五星级酒店,前呼后拥;连写篇文章,署名前面都要挂一个“著名作家”。说到底,就是要显得比别人过得好。太多人为了面子钩心斗角、投机取巧、收受贿赂、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欺骗敷衍。有人不屑地质疑:“面子值几个钱”?有的人看来,“面子”确实一文不值。因为它体现出来的是封建落后的价值观,是官本位、权本位、钱本位、富本位、利本位的变种。它们对于个体的人,能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但也能让人陷入疯狂挣扎的怪圈;对于集体,实质上会造成巨大不必要的浪费,耽误最重要的事情。

更有甚者,宁愿赔钱赚吆喝。20世纪80年代的港片里常见黑胖凶狠的黑社会老大,一个个都扛着像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大摇大摆,殊不知实际上有很多人都缴不起电话费。

媒体曾经报道过两件很让人痛惜的事:一个是2011年6月发生在浙江大学的一起意外。回国三个月的青年教师,被怀疑因为副教授的职称没有评上,或有关人士的承诺没有兑现,竟然别妻离子自杀了断,告别了32岁正值灿烂年华的人生;另一个是几年前,一个名叫小丹(化名)的孩子,因为没有按时交假期作业老师告诉他不用上学了,他百般哀求之后无果,给父母留下了一封令人叹息落泪的遗书后自杀。

这两件事的当事人自杀的原因,其实都和面子有关,或者说与尊严有关。他们把尊严放到了高于生命的位置,真的是很遗憾。究竟有多看重,才会让他们做出如此出人意料的选择。这种用生命来换面子的极端事件凸显出了面子下面深藏着的心理灰色地带。所以,问题不在于一个青年或者孩子是否具有坚强的心理素质,是否应该承受一点伤及面子的压力,而在于绝大多数人的面子代表着沉重、严峻的现实。当一个人遭遇伤及面子的压力或打击时,他同时还遭遇到个人生存条件和权利地位的改变与打击。

为了面子而做的事形形色色数不胜数:比如领导开会要安排在前排,并且桌上要摆上写了头衔的名牌,以显尊贵,这是为了面子;别人结婚置办酒席20桌,我就不能容忍只办15桌,这也是为了面子;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变形金刚和奥特曼玩具,我们家孩子也必须要有;别人家的车是宝马,我买奥拓就没脸见人;别的女性背LV包,我就必须省吃俭用也买一个;买房子就是为了让别人来串门的时候多夸两句,所以我拼了老命花光积蓄买了一个拥有两个厕所的复式三居。这都是为了面子。

甚至某领导请客、某明星请客,邀请了张三李四而没有邀请我,我就会非常生气,因为请客的人跟我关系也不错,但竟然没有邀请我,这太没面子了!好不容易认识了一个名人,只不过是要到了人家的名片,就到处跟别人说和那个名人怎么怎么熟,因为这让当事人觉得非常有面子,多展示一下名人的名片,即使名人压根儿就不正眼看自己一眼,也会觉得自己非常有面子。

据说翻盖手机之所以曾经在中国风靡的原因,就和“爱面子”有关系。在各大品牌纷纷推出翻盖手机多年后,向来以直板手机为主的诺基亚才在2004年下半年推出了翻盖手机。手机厂商不明白为什么翻盖手机在中国那么流行,而西方人却并不热衷。我们来听一个也许有道理的理由:因为翻盖手机在开开合合的时候会发出一声脆响,容易引起旁人的关注,所以更显得有面子。

爱面子的人很特别,他们能吃亏,可以是私底下的,但是绝不能在面子上输掉。你看,多少饭店、商场,来来往往的都是为了面子一掷千金,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在桌子上大方地说“尽管点,不差钱”,到了没人的地方却咬牙切齿恨得肉疼。善于钻营的人往往就抓住人性的这一弱点,无往不胜。这也是很多善于运用糊涂智慧的人不轻易在公开场合批评别人的原因,因为面子没了,交情也就没了。就比如下面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

王卫升任处长了,特别高兴。立刻觉得自己身上罩了一圈光环。一个周末,原本平级的老张上门拜访,以往的常客上门,理应热情相待,王卫却表现得比以前倨傲了不少。老张还没意识到王卫已经抬高了自己的身份,还是像以往那样称兄道弟。王卫虽然对老张的不敏感有点不高兴,但同时,也想显摆一下自己的能力。他说,老张,去钓鱼吗,东湖,好地方,怎么样?老张纳闷地说,东湖刚被划归为生态平衡示范基地,不是不让钓鱼了吗?王卫说,小意思,我跟管理处的老刘是老同学。王卫开着新配的车带着老张前往东湖。结果到了地方,管理人员说什么也不让两个人使用渔具,根本就不听王卫那一套同学交情的理由。最后,王卫表情讪讪地走了。老张大大咧咧不在乎,王卫却从此心里种下了一个病根,生怕老张私下里传播他的糗事,慢慢地跟老张就淡了。老张心想,不就升了个处长,至于吗?瞧不起我,我还不伺候了呢!俗话说“人一阔,脸就变”,王卫就是这样,不但脸变了,就连说话的腔调(打官腔)和心态也为之一变,不过尴尬的是,他本来想显示一下自己的面子,没想到一点面子都没捞住。

不仅仅是升职的、当官的人群里面有人爱面子,喜欢在家人面前、孩子面前争面子的家长也很常见。

刘洋的老师让他叫家长去学校谈事,刘洋晚上回到家告诉了爸爸,说我们班主任请你明天下午去找她一趟。爸爸说:“没问题,我明天一定去。”刘洋第二天照常去上学。可是下午的时候班主任很生气地问刘洋,为什么不告诉你父母来学校的事?刘洋委屈地说,我昨晚上一回家就告诉爸爸了,他说一定来。回到家,刘洋的爸爸看到刘洋才意识到自己白天忘了一件重要事情。但他又不愿意承认错误。刘洋问他为什么没有去学校的时候,爸爸粗暴地说:“不要你来质问我!有事让你们班主任跟我说!”最后还是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到刘洋家,才解决了问题。但刘洋从此就开始躲着爸爸,因为他觉得爸爸让他伤心了。爸爸的错误在于意识到自己忘记约定的时候却不肯承认,反而对儿子发脾气。他自己也不高兴,儿子又疏远了他,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再讲一个我朋友闲聊时候告诉我的事。一日朱先生和侄儿去购物,见着需要的东西,大家都想买。侄儿刚参加工作,连吃饭尚且紧张,自然没钱可掏,朱先生亦不想再做冤大头,就没有如昔日般积极付账。售货员机警:“一看您就是有钱,有地位,讲义气的人,那点小钱您还在意?”一句话噎得朱先生半天喘不过气来,尽管要花朱先生500多元钱,但为了显示自己有义气,也只好把手缓缓地伸向钱包。有时朋友相聚,朱先生一向不胜酒力,但朋友一句“这点面子也不给吗?”便使他一杯下肚;几轮下来,稍有推辞就被说成是没有酒品,这多失面子呀,于是,他牙一咬,心一横,又是一个底朝天,那样子就有如英雄含笑赴刑场般大现凛然之气,回家后却头重脚轻,痛苦不堪。

朋友有事相求,朱先生明知出于自己能力之外,但一句“咱俩什么交情,这点面子你能不给”,便义无反顾舍生取义。四处奔走,求爷爷、告奶奶,事一办成,人也轻松大半。在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中,“面子”的含义不一而足。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人情就是面子。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关系就是面子。

静下心来回味一下我们的历史,发现古往今来死要面子的人真是不少。古有滥用国家力量,为博妃子一笑戏诸侯的周幽王;被杨修识破小聪明觉得丢脸面就一怒杀杨修的曹操,后来又有留恋旧时风光;即使没有人能认出自己,依然大墨镜低檐帽出行,内心期盼有人来索要签名的过气明星。上至官僚富豪,下至平民百姓,数不胜数。不过在国外,面子似乎并不重要。

前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曾在曼哈顿俱乐部举行演讲。演讲结束后,她接受了一个事先约好的记者采访。正当希拉里与记者高谈阔论之际,看门的老头两次前来干预,说:“你们不能在此停留,你们必须离开。”见此情景,希拉里乖巧地把记者一拉说“咱们走”。另一个是,某中国留学生见到经常在一家小软件公司跑来跑去的美国青年,其宿舍玻璃板下面压着一张与比尔·盖茨夫妇合影的照片,一问才知道那是他的姐夫和姐姐。可这个人竟然如此不顾面子地在一家小公司打工,让人感到不解。这两件事在国人眼里一定是大伤面子的事:堂堂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夫人,居然被一个小小的俱乐部看门人轰了出去,这个面子如何下得来,不找人长一长面子怎么能行?声名震耳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小舅子,不在姐夫手下谋个一官半职,最不济也不应沦落到为一家小公司打工的境地。这岂不是伤面子?事实上这只是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对于西方国家的人们来说,再大的官也要遵守规则和规定,没有特权。同时,靠自己的力量生存才最有面子,别人的财富毕竟不是自己的,一个人成功不等于他必须让周围的人鸡犬升天。

如果说,美国人注重里子远远胜过注重面子的话,那么国人对面子的注重远远要超过里子。这是因为在很多人心目中,面子就是里子,甚至有人觉得面子比里子还重要。比如当人们遇到没有评上教授,有关领导的承诺没有兑现,看似丢失面子,实际当事人失去的是与现实中相应的待遇、工作条件、社会地位等至关重要的东西。你看威风凛凛的交警跟李四打招呼的时候立刻换了一副和蔼可亲的表情,你别以为这仅仅是李四长个面子的事,这可能还意味着李四遇到小的违章行为时,会得到比普通人宽一点尺度的处理。在我们社会的许多地方,头衔、待遇、地位、工作能力的评价,有很多现实因素都和看似面子的东西挂钩。当别人都有头衔、哪怕是花钱买来的学位证书时,如果你没有,那就真会低人一等,说不定在评职称、发奖金、排辈分的时候就会受到影响。一些大型会议、出国考察机会、福利,当然也会优先给那些更有面子的人。这是社会多棱镜折射出的一个现实,我们在直面的同时,也有太多的无奈与忧伤。但是,只要你愿意相信积极正面的力量,它就能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改善。

智慧心语

其实,我们最应该重视的,不是表面的豪华气象和风光无限,而应该是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情操、善良的品性、优雅的风度和清新的气质。假如我们追求表面的风光,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积累,甚至花费钱款,动用资源,只为求得心理的平衡,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如果只是丢面子,大不了让别人多一个谈资,到了受罪的地步,就实在是自找苦吃了。那可谓是天下最赔本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