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里的过节最要不得
家本应该是最安全的港湾,亲情本应该是世间最温暖的情感。可是,因为面子问题,往往是最亲密的人给我们最难以愈合的伤害。因为当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发泄对象总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当我们被亲人伤害之后,就很难原谅对方。理由是“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可惜,越是亲近的人,越难主动道歉。结果,因为一些小事引起的亲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往往会因为迟迟得不到解决而被无限扩大。
面子重要,还是亲情重要?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资产,更不是父母用来炫耀的物品。然而,现实中不少父母总认为自己给孩子的安排是最好的。比如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逼着孩子练钢琴、学书法、学围棋、学美术、学跆拳道,参加奥数班、英语班……事实上,他们内心有一个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动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果自己的孩子很优秀,考了第一名,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拿到很高的薪水,那么他们就能脸上贴金,在亲戚朋友面前就能抬得起头来。可是,如果牺牲孩子的意愿去满足自己对面子的需求,可能会导致悲剧。
2009年,重庆一位女大学毕业生晓凡(化名)因为不愿当公务员跳楼自杀了。晓凡的母亲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自己沉甸甸的母爱竟然促成女儿自杀。晓凡毕业后在网上找了一个自由职业的工作,身为处级干部的母亲觉得这个工作不够“稳定”,想方设法给她安排一个“铁饭碗”。但是,对晓凡来说,自由职业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别人所羡慕的公务员对她来说简直像监狱一样会束缚自己追求自由的天性。当传统的家长制与现今社会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相遇后,终于酿成了这场惨剧。相信这件事发生之后,很多家长开始反思自己为孩子做的种种安排是否是最好的。
有的家长把孩子当成风筝,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学文科还是学理科,读什么专业,上哪所大学,去哪里工作,找什么样的人结婚,他们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甚至连生活中的琐事他们都要管上一管,比如看什么书,理什么样的发型……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对孩子管制得面面俱到,才能体现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性。这种控制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天性,也让自己活得很累。孩子18岁之后,不如把他们当成蒲公英,适时地放手,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飞向远方。
有要面子的父母,也有要面子的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与大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父母不给孩子面子,那么孩子很可能也不给父母面子。尤其是在外人面前,如果父母当众训斥、批评孩子,就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很不光彩,孩子更希望在别人面前得到父母的表扬、尊重和认可。
一个父亲向我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服管教。他的儿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把小朋友推倒了,他让儿子向小朋友道歉,可是儿子不仅不买账,还仰起头撅着嘴瞪着他。在众人面前,他这个当爸爸的觉得颜面扫地。我问他的儿子:“你为什么不认错呢?”孩子非常委屈地说:“根本不是我的错,是小朋友自己摔倒的,我把他扶起来了,爸爸冤枉我,还让我认错,我不服气……”看来真的是父亲冤枉了孩子,我继续问他:“如果爸爸向你道歉,你会原谅他吗?”孩子认真地说:“会!其实我也有不对的地方。虽然不是我的错,但是我比小朋友大,没把他照顾好。”当孩子在公众场合犯错时,父母们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大声训斥,多给孩子一点尊重、理解和宽容,孩子才会给足你“面子”!
承载着父母期望的子女长大之后都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成就来报答父母,希望能够衣锦还乡,为家人增光。如果他们没有找到高薪的工作,或者在外面闯荡多年而没有成就,就会感到“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少漂泊在外的子女逢年过节都不回家,因为他们没有挣到很多钱来孝敬父母,觉得没有脸面回家。
赵雪梅从某市中专学校毕业后,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神秘“失踪”了7年。她的父母多次到学校和外地寻找,都没有找到。60多岁的母亲每日对着她的照片以泪洗面,以为女儿已经遭到不测了。当地公安局进行人口调查时了解到此事,民警经过多方联系,找到赵雪梅曾经务工单位的电话,又从该单位得到赵雪梅用过的一个手机号码。民警拨通号码,接电话的正是赵雪梅。民警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并告诉她母亲对她的思念之后,赵雪梅陷入了沉默。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她终于讲述了自己离家出走的缘由。
高中毕业后,赵雪梅被父母送到中专学校读书,几乎耗尽了家里所有的钱财。父母对女儿期望很高,这对赵雪梅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然而只有中专文凭的她毕业后却难以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她觉得没有脸面回家见父母和亲戚,于是执拗地不与家人联系。然而,在亲情的感召下,失踪7年之后,她终于幡然悔悟,决定马上回家。
为了面子而逃避家庭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家庭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支柱。缺少了亲人的支持和鼓励,我们会走得很辛苦。也许父母会对我们有一些期许,有时会因为我们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而批评、指责我们,但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关心我们,支持我们的是父母,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我们,安慰我们的也是父母。
夫妻没有隔夜仇。夫妻朝夕相处,难免磕磕碰碰。俗话说“床头打架床尾和”,偶尔拌拌嘴也算正常,但是如果吵架之后互不妥协,战火不断升级,甚至陷入冷战,就有可能导致婚姻的裂痕。战火升级的原因往往是因为面子问题,互相指责对方的不是,没有人肯低头认错,都等着对方主动道歉。如果两个人都很要面子,都很固执,那么僵局就没有化解的机会了,最终走向离婚的地步也是有可能的。
法官刘晓琴在受理一次离婚案件时,发现上诉人周红报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后,随即把被上诉人张博的身份证号码也报上。刘晓琴心想,如果不是非常熟悉非常关心对方,怎么会把对方身份证号码记得如此清楚?她觉得这对夫妻可能矛盾不深,于是想给他们做做思想工作。
刘晓琴开始从审查夫妻感情入手,调查他们离婚的原因。周红说:“我们原来感情很好,但是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吵架,他打了我,鼻子出血了。后来,我住院治疗的时候,他也不来医院看我,我很生气,出院后我就决定和他离婚了。”刘晓琴问张博:“你为什么要打她呢?”张博回答:“我不是故意的,是拉扯中不小心打到的……我碍于面子才没去医院,但我让父母和姐姐去照顾她了,没想到她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要离婚,我是男人,是有尊严的,既然她起诉要离婚,我就同意了。”原来两人是因为小事赌气,才闹到要离婚的地步。刘晓琴给两人做思想工作,他们终于放下面子,在友好的气氛中握手言和。
因为赌气而闹离婚的夫妻绝不止他们一对儿。在深圳打工的一对夫妻上演了一场24小时内离婚又复婚的闹剧。他们为去哪家饭馆吃饭的问题争吵起来,结果愈演愈烈,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连夜赶回老家办理离婚手续。夫妻俩原本和睦恩爱,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办理离婚手续之后,他们才感受到离婚证的沉重,开始懊悔冲动的行为。二人通过将心比心的反思,特别是在严肃的证书面前,大家都意识到不再和好将会铸成永远的错。次日一早,离婚尚不到24小时的他们便踏上了复婚的行程。
爱的真谛是宽容和忍让。夫妻吵架之后,如果双方都绷着脸,那么永远没有冰释的一天。虽然夫妻间的争吵很难说是谁对谁错,可是,主动道歉不仅觉得委屈,而且有失尊严。聪明的你应该学会巧妙地给他/她一个台阶下,给他/她发一个和好的信号。比如,装作需要他/她的帮助,对方通常会借机和解;写日记给他/她看,把你的怨气和对他/她的期望写在日记本上,放在他/她看得到的地方;上床睡觉,床头打架床尾和,上床给他的暗示就是“我在等着与你和解呢”。
掌握夫妻相处的艺术,要学会主动去体察对方的内心,即使他/她是无理取闹,那只是因为他/她烦闷,并不是真正针对你,恰当忍一忍,事情就过去了。我们要用包容和宽容来面对伴侣的指责、抱怨和无理取闹。
◆“我对你说了几百次了……”一副不耐烦的嘴脸。
你可以慢慢回答:“我有兴趣再听一次,不如我给你录下来吧!”
◆“你一辈子都……”给你下定论。
你可以说:“哎呀,你知道我一辈子的事啊?说说我5岁时的事。”
◆“你丑死了……”对自尊心的残酷打击。
不用生气,你可以说:“物以类聚嘛!”
◆“离婚!”意气用事。
等对方平静下来后,再冷静地与他(她)交谈。
解开心结,与亲人化解误会吧。我们有一个假设,最亲近的人应该是最理解自己的人,不管自己做什么都应该支持自己,一旦亲人对我们发生误解,我们就会非常伤心。因为爱面子,有些人在和亲人发生矛盾之后最爱说的就是:“我不听你解释。”被误解的人则说:“懒得给你解释。”结果导致误解越来越深,直至感情破裂。面子与感情孰轻孰重?大家不用费劲地思考权衡都会选择感情,然而在关键时刻面子却往往成为正确选择的障碍。如果真的有误解,委屈、痛苦的不止你一个人。因此,不要因为被亲人误解而“懒得解释”,告诉对方事情不像他想的那样,把事情真相告诉他,就算对方还是不理解你,你也可以无愧与心了。如果你误解了别人,现在就去问个明白,与其耿耿于怀,不如开门见山。
黄家驹的弟弟黄家强和黄贯中曾经发生矛盾。黄家强表示曾与贯中打招呼,但是对方不理不睬,他对此也莫名其妙,不知道对方为什么生自己的气。后来,黄家强发现不和源头是一首叫《Beyond的故事》的歌。黄家强希望这首歌是三个人做,因为Beyond是三个人。可是,黄贯中一个人全都做了,这让黄家强难以接受,并且有点生气,说了一些气愤的话。黄贯中从别人口中听到那些话之后很伤心,因为哥哥说他“没有资格留在乐队”。黄家强在媒体上澄清自己并没有说过此话:“是传话人漏了些字,我是说那首歌没人有资格独自写,包括我自己、世荣和贯中,要写就一起写,不是说他没有资格留在乐队,误会就这样发生。”当时正值黄家驹逝世15周年,黄家强借机说:“希望大家给家驹面子,化解所有误会。”可见,我们可以因为面子而翻脸,也可以因为面子而冰释前嫌。
亲人之间澄清误解需要勇气,更需要信任,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给亲人造成伤害。放下面子,鼓起勇气把事情说清楚,因为亲眼见到的也不一定是事实,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解开心中所有的过节,才能做到一生无憾。
大部分人觉得在亲人之间不必像在职场上或陌生人之间那么客气,“对不起”、“请原谅”、“谢谢”……这些礼貌用语好像太见外了。由于缺少了这些“客气”的润滑剂,亲人之间的表达往往直接而粗暴,发生矛盾之后反而不如陌生人之间容易和解。亲人之间如果不习惯说客套话,但是可以用比较委婉的,比较艺术化的手段来化解亲人之间的矛盾。比如,用发短信的方式来表达歉意或愧疚,或者给他送上一个小礼物,趁机争取对方的原谅。
如果面子敌不过亲情,那一定是亲人之间缺少了关爱、默契、信任和欣赏。这时只要发生小冲突、小矛盾,就会扩大其严重性,把亲情推入破坏的边缘,伤害家人和配偶。要想避免出现这种让人伤心的局面,平时就要多做一些体贴关心的事,多说一些感激和欣赏的话。当亲人做出令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时,要理解他,宽容他。不要为了一时的面子问题而和亲人陷入僵局。
智慧心语
“真正的爱,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问,不是质问。真正的爱,要道谢也要道歉;要体贴,也要体谅;要认错,也好改错。真正的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共同沿着同一方向望去。其实,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不完美的人。”这是一段曾经感动过很多人的话。的确,家人是我们最重要的后盾。生活中难免会与家人磕磕碰碰,幸福的家庭懂得宽容和理解,所以相安无事;不幸的家庭总是因为面子问题而陷入僵局,吵嘴的时候谁也不服谁,吵完之后还心生怨气。其实,一切都被夸大了,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管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还是夫妻之间的过节都是由此而产生的。放下面子,与亲人和解,解脱了自己,也解脱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