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能下,方为高人

二、能上能下,方为高人

好不容易升任到一个盼望已久的职位,努力获得了一个荣誉称号,不料世事多变,职位又降下来,名誉不再。前天还是领导,今天已经退休,昔日殷勤围在身边的人如鸟兽散。曾经大红大紫的明星,走到哪里都有粉丝热情拥抱索要签名,恨不得插翅飞去好远离这种热闹。但风光不再的时候,即使不戴墨镜,无论是素颜出街还是高调游戏,都不再有好奇的路人关注自己,往往又心酸怀念,贪恋昔日众星捧月的荣耀和满足感。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看来,是不是司空见惯?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值得羡慕、模仿、赞美的吗?我是像每个人当面给我的评价里那么完美积极可爱充满活力和魅力吗?我在他人眼中究竟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他们都喜欢我吗,还是讨厌我更多一些?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对“身份”的一种不可言说的焦虑。无论你承认与否,你和我一样,也时常或偶尔地会被这种自我身份的猜测和确认所影响,所迷惑。

人为什么要追求显耀的身份?

他人对我们的态度究竟如何,之所以在我们看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如果我们讲出的笑话让别人开心大笑,我们就对自己的幽默感和亲和力而感到自信和愉快;每当我们受到他人的赞扬和肯定,我们就会格外关注自己的优点并在潜意识中将其放大、固定,并暗自努力去把优点提高得更好。同样道理,每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环境,如果所有人都不屑于与我们交流,甚至看都不看我们一样,我们就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如果自己主动求助和发出热情的问候而别人视若无睹,那更会严重地挫伤我们的自信,激发愤怒和自卑。有些心理脆弱的人往往会在这样的时候感到自己一无是处,非常沮丧。

当然,在一个理想的人人礼貌而热情、人人身份相似、收入相当、美丑的程度相差也不是太大的世界中,因为比较的余地不大,我们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更坚强一些。当我们拥有自信的时候,我们不难做到固守自己的底线,不在意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以及对我们的态度如何,别人的批评与否,对我们都不会造成情绪和实际上的影响。即便是有人可以奉承迎合,我们也不会轻易失去自己的判断力,也不会飘飘然使自信心膨胀而变成自负。只要我们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明白自我价值之所在,他人的态度永远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

事实上,全世界的人都有共同的弱点。我们对自己特性和品质的认识,总是在一些相互矛盾的评价中飘忽不定。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聪明非常、幽默风趣、诚恳大气,人见人爱,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又蠢又笨,没有情趣,一文不名,在这种摇摆无定的情况下,我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们周围的社会的态度——有夸奖赞美,就会自我感觉良好;反之,则闷闷不乐甚至痛不欲生。仿佛我们对他人的情感负有亏欠似的。

我们的自我认知就像一只随时都在漏气的气球,每一个时刻,我们都需要来自他人的关注、关心和激励来填充自己的内心,却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批评讽刺甚至不屑的表情带来的刺伤。我们的情绪会在受到批评的时候变得难以理喻,在被赞扬的喜悦和被批评的沮丧之间徘徊。朋友一句贴心的问候,也许能让你一整天都心情愉快;而一个领导劈头盖脸的一通批评,又会让你愉悦的心情瞬间跌入低谷。

一句心不在焉的回复,几通没有应答的电话就可能使我们闷闷不乐;而如果有人记住了我们的名字,或送来一只果篮,我们又会觉得生活洒满阳光,人生何等惬意!

从感情和物质这两方面来看,我们通常都会对自己的地位产生焦虑,这并不奇怪。我们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可能赢得多少世人的爱,而世人对我们的关爱又成为我们是看重还是看轻自己的关键。

所以,身份地位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打开关爱之门的金钥匙:没有了他人之爱,人类将失去自信;没有了他人之爱,我们将难以按自己的秉性办事。

但同时,由身份卑微所带来的影响不应该仅在物质层面上进行思考。对于身份卑微的人来说,他们的痛苦主要在于意识到了自己身份的低下从而危及自尊。只要不觉得羞辱,人完全可以长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毫无怨言,如士兵和探险家们,他们愿意过着一种极其艰苦简陋的生活,其物质之匮乏远甚于现今社会上一些最窘困的群体。然而,他们能熬过一切的苦难。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我们每个人都渴求一种生存的尊严,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焦虑的。

身处世间,我们必须承认身份地位对我们的重要性,它是我们认识自我的辅助对照表,也是我们进步的动力。与此同时,身份地位也让我们对尊严和自我有更多的觉醒。这也是很多宗教所研究的终极问题之一。不妨拿出佛与道的洒脱心态,无论云卷云舒,我自悠闲信步。摆脱外在的束缚,养育内心的安静平和与丰富。

老张做了多年的销售总监,业绩一直不错。上个月犯了一个重大疏忽,由于过于信任客户,让公司损失了几百万。公司老板爱惜人才不忍将其开除,但为了惩罚他,撤销了他的销售总监职务,让他重新做一个普通的销售,希望他能汲取教训,短时间内反省、努力,重新争取到原职甚至得到更好的职位。老张接受了降职,但心理上却过不去。由自信到自卑、自责,害怕同事们议论他,原本爽朗的他变得阴郁。同事们本来也没有几个人刻意议论,大部分人还是一如既往地欣赏他。但因为他情绪的变化,使大家慢慢疏远了他。这又成为他确认大家看不起他的证据,更加郁闷了。这是一个能上不能下的悲剧。不知道老张现在是否恢复了以往的快乐状态。

“你们到底是怎么办事的?我到外面随便找个人都能把你们这些人一个星期没干好的事情一天干完!要是我自己来干,还会干得更好!”在每周例行的集体会议上,某公司的老板又歇斯底里地大发雷霆。在这个公司,被老板训斥已经成为每一个员工的家常便饭。很多员工工作不到两三个月就因为受不了这种被侮辱的心理压力而辞职,长期留下来的,则整日战战兢兢,不知道哪天突然又被莫名其妙地训斥一顿,变成了逆来顺受不敢提出任何意见的忠诚却软弱的模样。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强势老板,根本就是在培养奴性文化。其实平心而论,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个全才,在广告行业名声响当当,无论是方案策划、文案,还是设计,无一不精,无一不强。他当年正是从客户经理、文案、策划总监、营销经理、品牌顾问等多种职位一个个做起,积累了强大的人脉,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所以才开了这家公司。而他也的确是以身作则,事必躬亲。每次提案一定亲自出马,反复斟酌修改,才让员工拿出去。一旦有大客户,他必然亲自接待。就算全公司各部门简单的海报创意、设计,他也要亲自把关。每个活动,从联系业务、策划到执行,几乎没有他不行,很多时候,看起来倒像是他在打工,而所有的员工是他的老板。到最后,想发挥才能的员工满头雾水,想偷懒的乐得其所,整个团队人心涣散,效率低下,客户来了又走,公司业务并不见好。每次如有变故,公司全体上下必然受到猛烈的批评,员工们一个个像被霜打的茄子,蔫了。

这家公司的老板,应该说他能上能下,简直在行动上当了员工的保姆。实际上,他没必要这么下。他如果安安稳稳坐在老板的位置上,只有在员工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才出马,事情就会大为改观。放手让员工去做,既是表明对员工的信任和鼓励,也是便于他做更多宏观性决策的必要措施。但愿这个老板有一天能醒悟过来。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早就参透了风光与寂寥的真谛,见惯了人生的风雨。还有人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也是看透世态炎凉,回归本真之我的人。你看,千古至今,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没有心的释放和宽阔,外在的一切都会让我们心累。找到你的平常心吧,让那些过眼云烟的关注成为浮云,让对自我的完善和强大的追求,成为真正的追求。而当你这样的追求实现了,外在的往往也就随之而来了。

智慧心语

很多职位、身份等外在的不如意的变化,都是因为压力而造成的。找到压力的根源,就能调整好自己,重新恢复好的状态,现实的状况也会随之改变。如何给心情减压?通过音乐,美术,电影,文学艺术元素,好好利用你的兴趣所在;用运动来转移注意力,让身体处于充分活动的状态,大汗淋漓一场,相信你能感到心情大好;用聊天交流转移注意力,用关注关心他人来转移注意力;投入做一件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比如旅行,学一门技术,拜访一个老朋友,写一本书,等等。不然,就努力工作吧,让事业的成就感给你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