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汽车产业发展刍议
第一节 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概述
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第三节 中国迈向汽车强国之路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与系统思想概述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基本概念
一、两个基本特征
二、三个基本规律
三、五对基本范畴
第二节 系统思想内涵
一、汽车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二、系统思想是一个辩证思维工具
三、用系统思想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问题
第三节 矛盾分析方法
第三章 汽车产业战略思考
第一节 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有一个大战略
第二节 汽车产业战略系统组成
1.技术战略
2.产品战略
3.品牌战略
4.市场战略
第三节 汽车产业发展的“奇点”理论
第四章 汽车技术发展中的辩证法
第一节 变与不变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第三节 偶然性与必然性
1.三点式安全带的由来
2.汽车安全气囊的雏形
3.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的发明
第四节 整体和部分(系统与单元)
第五节 量变与质变
第六节 原因与结果
(一)简单与复杂
(二)先进性与实用性
第五章 汽车产品开发的辩证法
第一节 汽车产品开发中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
一、开发速度的快与慢
二、产品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三、产品设计中的整体与局部
四、产品的共性与个性
第二节 汽车性能指标选择中的辩证关系
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二、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三、技术与成本的关系
四、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第三节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汽车产品开发中的模仿与创新
一、汽车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都从模仿开始
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独立创新
三、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路径
第六章 汽车生产方式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一节 大批量生产方式
第二节 订单生产方式(柔性生产)
一、混流生产
二、柔性生产系统
第三节 平台生产方式
一、平台和平台战略的定义
二、平台生产方式产生的缘由
三、采用共用平台的效果
四、共用平台遇到的尴尬
五、“平台战略”为何难以持久
六、用模块共享战略代替平台共享战略
第四节 模块化生产方式
1.减少投资金额,缩小工厂规模
2.可以摆脱新技术开发所带来的困扰
3.容易做到订单生产
第七章 矛盾分析法在汽车营销服务中的应用
第一节 一分为二看问题
第二节 坏事变好事
1.率先承认问题
2.告诉公众事情的进展
3.从错误中学习
4.保持与顾客的联系
5.让投诉变得简单些
第三节 精神变物质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第四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汽车维修到底有多“黑”
二、车贷险到底有多“险”
第五节 尽全力抓主要矛盾
一、发展汽车维修业的主要矛盾
二、开展车贷险的主要矛盾
第八章 系统理论对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启示
第一节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1.综合性
2.层次性
3.多样性
第二节 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复杂性方法论原则
一、整体性和内外部协调原则
二、动态变化原则
第三节 系统理论在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的应用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与耗散结构理论
二、超循环理论
三、自组织理论
第九章 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辩证观点
第一节 整体和部分(整车与零部件)
一、别让零部件拖了汽车产业的后腿
二、整车企业对零部件企业的“掠夺”恐酿大祸
三、构建和谐的整零关系主要靠零部件企业自己
第二节 专业化与多元化
一、专业化与多元化之争
二、多元化发展思想的弊端
第三节 零部件企业的大与小
一、企业规模小,但产量可以大
二、规模虽小,但可以小而精
第四节 人与物
第五节 合资合作与自主发展
一、合资合作为独立自主发展储备能量、创造条件
二、合资合作与自主发展不是“相互排斥”,而是“优势互补”
三、合资合作是达到自主发展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第十章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辩证法与系统思想
第一节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
第二节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辩证法
一、相对和绝对(低碳与高碳)
二、个性与共性(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传统汽车产业)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四、多元化发展与重点支持(目前与长远)
五、产业化与打基础(电动汽车推广的快与慢)
六、购车补贴的“增”与“减”(补贴政策的“利”与“弊”)
七、新能源汽车价格的“高”与“低”
八、先有电动车产品还是先有充电站设施
九、在充电问题上理论与实际的矛盾
十、单纯解决技术问题与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孰“轻”孰“重”
第三节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系统思想
一、德国构建电动交通系统的大战略
二、日本的电动汽车与智能运输系统相结合,构建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三、法国巴黎推出电动化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子系统——城市短途电动车出租系统
第四节 电动汽车推广的曲折与长远发展
一、电动汽车推广的困局
二、电动汽车目前的曲折
三、电动汽车的长远发展
第十一章 建设汽车强国的系统思想
第一节 实施汽车强国战略的系统思考
第二节 做强汽车产业关键因素的系统分析
一、全局的观点
二、联系的观点
三、长远的观点
第三节 建设汽车强国的系统工程
一、坚持自主正向开发、掌控核心技术
二、调整产品结构,做强自主品牌
三、实现绿色制造,建设汽车社会
四、完善汽车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五、加强国际化战略,培育跨国车企集团
六、制定系统的政策,实施统一集中管理
第四节 汽车强国的根基在“人才”
一、汽车强国,人才战略是根本
二、人才培养问题制约我国汽车业的发展
三、改革教育制度是培养高素质汽车人才的根本出路
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第十二章 汽车产业发展的系统管理
第一节 统筹全局的集中管理
第二节 立足长远的战略管理
一、竞争开放战略
二、自主创新战略
三、人力资源战略
第三节 全面科学的法制管理
第十三章 用系统思想指导汽车政策法规的制定
第一节 制定和实施汽车业政策法规需要系统思考
第二节 汽车业政策法规制定中的系统观点
一、制定政策法规要有全面的、联系的观点
二、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政策
三、从全局出发确定政策导向
第三节 制定汽车流通法规的基本原则
1.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核心宗旨
2.以促进市场有效竞争为主要任务
3.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重要目标
第四节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不要依赖政策保护
第十四章 如何打造强势汽车品牌的系统分析
第一节 强势汽车品牌的价值
1.品牌的形成在于特色明显
2.品牌的价值在于优势突出
3.品牌满足了消费者文化心理方面的需求
第二节 世界汽车巨头的品牌战略
第三节 我国三大汽车集团打造强势自主品牌之路
一、一汽集团塑造红旗品牌的艰难历程
二、上汽集团以打造中国汽车强势自主品牌为发展目标
三、东风集团在强势品牌塑造上独辟蹊径
第四节 打造强势汽车品牌需要过“三关”
一、长城汽车当选最具价值汽车品牌
二、奇瑞在体系建设方面成绩卓著
三、吉利瘦身,调整品牌战略
第五节 加强对自主品牌的管理
第十五章 关于完善汽车产业链的系统思考
第一节 汽车产业链是一个系统
1.研发子系统
2.采购子系统
3.生产子系统
4.销售子系统
5.运输子系统
6.服务子系统
第二节 完善汽车产业链的系统工程
一、整体原则
二、协调原则
三、综合原则
四、适应原则
第三节 经济学原理在汽车产业链优化中的应用
一、价值链理论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
三、比较优势理论
四、木桶原理
五、劳动分工理论
第十六章 中国汽车如何国际化的系统分析
第一节 汽车的国际化是一个复杂性系统
第二节 中国车企的国际化之路
一、产品出口
二、海外建厂
三、跨国并购
四、交叉持股
第三节 中国自主车企的国际化初见成效
一、吉利重视国际化品牌培育
二、奇瑞追求质量标准的国际化
三、长城在国际化上扬长避短、发挥特色优势
四、江淮的研发体系走国际化之路
第四节 中国汽车国际化的持续发展
第十七章 构建和谐汽车社会的辩证法与系统思想
第一节 治理交通拥堵的辩证关系
一、鼓励购买与限制使用
二、公共交通的发展与限制
三、共性与特殊性
四、私用与共享
五、车与路
六、住与行
七、流动交通与静止交通
八、严格交规与素质教育
九、单向通行的利与弊
十、治标与治本
第二节 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的系统理念
一、法制建设
二、宣传教育
三、车辆技术
四、道路环境
五、加强管理
六、建立交通事故急救体系
第三节 治理环境污染的全局观点
1.实施更加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
2.建立汽车环保性能监督检查以及不达标召回机制
3.提升油品质量是汽车减排的关键
第四节 学习汽车强国治理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的辩证方法与系统思想
一、美国用矛盾论观点倒逼新能源汽车发展
二、日本用系统思想治理交通拥堵
第十八章 关于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的系统思考
第一节 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未来
一、动力总成:电气化程度更高
二、安全技术:自动驾驶是趋势
第二节 把握两化融合的新机遇
第三节 迎接车联网时代的到来
第四节 国内外车企抢滩车联网
第五节 改变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式
一、重新定义“汽车”概念
二、打开汽车电子产业链
三、汽车企业将全面IT化
四、摆脱传统观念很有必要
第十九章 颠覆传统、大胆创新
第一节 特斯拉的成功之路
一、博采众长、用IT理念造汽车
二、引进车联网技术,造智能化汽车
三、商业模式创新——豪华路线、自上而下
第二节 Fisker与Coda的失败教训
第三节 马斯克成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第四节 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第五节 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启示
第二十章 远知未来,后来居上
第一节 科技革命
一、自动驾驶智能汽车
二、3D打印
第二节 再造汽车
一、颠覆传统的车型构造
二、模块化的生产方式
三、新的产业结构
第三节 营销变革
第四节 管理创新
一、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