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吗?

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吗?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帖子,发帖的是一个女孩。她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她没有去父母想她去的学校工作,也拒绝了一些看上去不错的单位的邀请,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幼教,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但重点是女孩选择了这个职业后家人的反应。她父母觉得辛辛苦苦培养出一个研究生女儿,放着好好的学校不去,非要去当幼儿园老师,这让他们很没面子,感觉多年的培养全白费了。其他亲戚更是冷嘲热讽,女孩的阿姨动不动就拿自己当大学老师的女儿来跟她对比,一口一句:“爸妈把你养这么大,读这么多书,就是去教幼儿园小孩,真没出息!”

女孩本来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很开心,因为那是她真正想做而且觉得有意义的事,但各种嘲讽实在太多了,连父母也不理解,她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他们都是我的亲人,如果我做的真的是对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让我难受呢?”女孩的语气听上去十分彷徨。

其实女孩的处境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事,身边的人却不认可,甚至反对,而且反对的声音占了大多数,于是我们跃跃欲试的心被压制了。因为我们都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赞同,所以我们就选择去做别人认为对的事。大部分人都这样,不是吗?

我想到一个小故事。有一天雨后,一个小男孩在小路上发现了一只蜗牛,他蹲下来捡起它,轻轻地放入了草丛中。“嘿,别乱跑。”奶奶喊他。小男孩扬起小脸,兴高采烈地说:“奶奶,奶奶,我在救蜗牛,它在马路中间爬可危险了,我就把它给送回家了。”奶奶觉得很无趣:“宝贝,你救了蜗牛,可蜗牛知道你救了它吗?”小男孩想了想,说:“嗯,它一定不知道。”奶奶说:“那你这好事不是白做了吗?谁会知道你救了一只蜗牛啊?”男孩说:“我自己知道就行了,我救了一只蜗牛,我很开心。”

在孩子的认知里,做好事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甚至受助者都不必知道,自己知道就够了,因为他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让自己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也使他更加确信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这符合他对自己的期待,他会因此更加认可自己,并且为此感到快乐。这应该就是他们做一些事情最大的意义,也是最原始的初衷。

但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扮演故事中奶奶的角色。成年人的世界,是非价值都有一个功利的标准,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很多时候取决于别人是否赞同,是否领你的情,是否认可你的好。我们怀有太强烈的功利心,并因此扭曲了自己的行为。去帮助一个人,我们总会隐隐期望对方能够感恩,并给我们力所能及的回报,哪怕只是一句谢谢,或者是其他人知道这件事后给予的肯定和赞美。若得不到这样的好处,我们就不那么愿意做一些比较积极正面的事情。

其实,做一件事,让身边的人认可、赞同,固然有意义,但远远没有我们自己知道这样做是对的、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来得有价值,因为我们活着归根到底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他人的赞美和认可最终的意义无非是让我们更加认可自己。人最大的幸福就是真心认可自己,否则就算全世界都赞颂你,你的内心也会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不应该的事,依然不会快乐。

很多哲学家都认为世界只是一个虚假的表象,我们内心的感受才最真实,我想这真的是有深刻道理的。有一个女人,40年前读小学时,因为太饿,她偷了好友的1毛钱去买吃的。当年的1毛钱不算少,至少能买一碗面。好友发现钱丢了之后,一边哭一边找,一直没有找到,非常伤心。那情景一直印在了女人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记。后来,她们毕业了,也就失去了联系。40年后,那个女人辗转找到了当年的那个好友,专程过去找她,并拿了1万块钱给她,说:“你一定要收下这个钱,因为当年的过错我的心一直受着折磨。”

其实好友早已经忘了自己曾丢过1毛钱,但是那个女人忘不了,并且一直为此良心不安,深受折磨。她千辛万苦找到那位朋友,并奉上1万块钱,只是为了求得对方的原谅来获得内心的解脱。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做了一些不好的事,即使当事人不知道,也不会来怪罪你,但是你无法释怀,无法原谅自己。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些选择,做一些自己认为对的事,最大的奖励就是我们灵魂得到的快乐而不是来自他人的褒奖。真正的利己就是应该尽力去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不管能不能获得客观上的好处。

我们生来就希望获得认可,我们学习、工作、奋斗,毕生都在追求认同和赞扬,可我们常常忘了问自己这些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快乐,甚至忘了来自自己的那份认可。你救了一只蜗牛,蜗牛并不感激,别人也不知道,但是你知道自己拯救过一个生命,也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