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有一次我看综艺节目,邓超在接受采访,他说,有一年的结婚纪念日,自己早早在餐厅订好了座位,准备和孙俪好好庆祝一番。出门前他提出:“我们捯饬一下吧。”孙俪以为他在开玩笑,毕竟也结婚几年了,早已过了一顿饭也能吃出温柔缱绻的浪漫阶段。于是她随便穿了一件衣服打算出门,结果邓超不乐意了,说:“你这样太不尊重我了,今天是属于我们的节日,为什么不能捯饬呢?”在丈夫的坚持下,孙俪换上了小礼服,穿上了高跟鞋,两个人手挽手去吃了一顿饭,过了一个浪漫的结婚纪念日。

邓超和孙俪可以算是所有人眼中的模范夫妻了,但看起来,明星夫妻也会有跟普通人同样的问题:结婚多年,老夫老妻,每天就是柴米油盐、孩子老人,在这样的日子里,还需要那么庄重地、仪式化地去做一件事吗?

一个女作家跟我说过,越是持久的婚姻越需要仪式感,在特定的日子和特定的人去完成一件程序化、色彩浓厚的事情,就仿佛给婚姻过了一个年,让双方对一年一度的这个日子有了期盼和期待。

在西方,大部分夫妻都会非常重视结婚纪念日等重要日子,他们在当天都会精心给对方准备礼物,但是这种仪式感经常被大部分的中国人视为矫情。在他们看来,都知根知底的两个人,还要送花、穿戴隆重地去吃个饭,简直就是有毛病。我记得小时候,每到一些重要的日子,我爸总是会提出带我妈出去吃饭,而我妈的回答总是:“为什么要出去吃?为什么要浪费这个钱?”每当这时,我爸的神情都会很失落。时间长了,他再也不提出去吃饭,也不再买礼物给我妈,两个人的生活真的就过成了柴米油盐。想必这样的夫妻在生活中有很多吧!

许多人结了婚就喜欢在爱情里偷个懒,打个盹,似乎对方不再值得被自己用心对待了。一句老夫老妻也无非是为自己的漫不经心找借口。不需要浪漫的并不是老夫老妻,而是那些对婚姻不再敬畏、不再珍视的人。

结婚纪念日、生日、节庆日,说到底,这些日子的存在都是为了提醒我们暂时放下手边的一切杂事,把心思放在最亲密的人身上,以他们能感觉到的形式去关心他们,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爱,所以这些日子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值得我们用庄重、华丽甚至复杂的仪式去表达,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记住这一刻。可惜的是,很多人结了婚却忘记了婚姻的意义,所以我们的婚礼慢慢变成了“摆结婚酒”;既然是酒,喝了总要醒,酒后的话也可以忘了,所以我们的婚姻真的就成了“过日子”,只求能过,酸甜苦辣都无所谓。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到了晚年依旧会和妻子寻乐子。他们在上午十点来一道茶,下午三四点则上一杯咖啡,喝的时候还要把杯子高高地举起碰一下,举、起、敬、收,非常有趣也很有爱,所以他们能够幸福安乐地相守70多年。

我想鲜花、巧克力都只是浪漫的外在形式,它们的本质也不过是用情和用心,就像我们炒一盘菜,主料、配料都齐了,也还需要盐、油、酱、醋,甚至花椒和大料。有人说,婚后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一起涌过来,孩子、老人、房子、工作,每件事都让人心力交瘁,哪里还有什么闲心去风花雪月?可正因为生活是一地鸡毛,才更需要一些激情来提神醒脑。与其在外寻寻觅觅,不如把对方变成知己和情人,因为爱情的存在才是婚姻真正的保鲜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