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独处吗?
我想和大家说个秘密,其实以前我很怕独处,我总觉得一个人特别无聊和孤单,我喜欢一群人簇拥在一起的热闹,可是有时候人很多,我的内心却仍然感到很寂寞。那种寂寞与有多少人在身边无关,也与在做什么无关。有时即使朋友们都在身边,我还是会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那种感觉就像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写的“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即使我努力地想融入这热闹和喧哗,心仍然是空的。
很多人说年纪越大就越害怕孤独和寂寞,但我正好相反。这几年随着自己心态的慢慢改变,我不再害怕一个人,不仅不害怕,还很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喜欢一个人时那种宁静和无边无际的自由感。虽然四周没有声音,也没有人跟我说话,但我的内心感觉不到空虚,因为有很多东西充实在心里。我和朋友们分享这种感受,他们笑我,说我是变得高傲了、孤僻了,不想和人群接触,只是想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其实我知道自己不是变得孤僻了,而是有能力了。什么能力?一种可以直接面对自己内心的强大能力。记得有一句歌词是这么写的,“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其实,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孤单和寂寞。不管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这种感觉总会在那里,只是人在不同情绪和不同环境下,内心的感受会有所不同,开心的时候会对这种感觉视而不见,沮丧伤心时就把这种感觉无限扩大。说到底,人类还是情绪动物。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把孤单和寂寞的意义扩大,所以我们更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品着寂寞的酒,听着伤感的歌,感受那种孤单寂寞的滋味,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把所有受过的伤和经历过的不顺拿出来细数,仿佛每品味一次自己就多了一分感慨或者唏嘘的资本。“为赋新词强说愁”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感觉吧。
年轻的时候,我觉得那样做是一件很潇洒的事,但现在更多的是饮酒欢唱,即使听着伤感的歌曲,即使有不顺和伤感,我也享受这寂寞的味道。我不会觉得悲伤,反而觉得那是人生中一种很特别的滋味。30多岁的年纪,我早已经不是小姑娘了,没有那么多的矫情。经过几年对身心灵方面的探索,我也明白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外在的自我,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另一个是内在的自我,狂野奔放,拥有无限的想象。
有时候和朋友聊天,我看到他们在笑,可是我却感受到他们内心隐隐的悲伤,就像有些人虽然是在发脾气,但是内心却隐藏着深深的爱意。我们常说要找一个懂自己的人,可是你自己究竟懂不懂自己?之前我有一个朋友想去旅游,他和我说,心里压抑得喘不过气,需要旅游,需要出去走一走。我对他说,跟着自己的心去吧,其实我更想告诉他的是,我们感觉累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人,而是因为自己。很多时候,人的矛盾和拧巴,都来自于外在自我和内在自我的斗争。外在的自我越循规蹈矩,内在的自我就越想去突破。我们常常希望自己做个人人都喜欢的人,可你真的喜欢现在别人眼中的自己吗?如果你只是在压抑,只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标准而不断扭曲和改变真实的自己,你最终会迎来爆发,而这一场爆发是重生还是毁灭,我想也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听起来很夸张,可确实如此。没有人可以一辈子违背自己的天性去生活,也没有人能在戴着面具扮演着不喜欢的角色时感到开心。直面人生的不完美需要勇气,而直面真实的自我更需要智慧和力量。在生活中,唯有不断和内在的自我对话,让外在的自我与其融合,我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我们的智慧和能量才能不断增长,才不至于令自我内耗消亡。
这就是享受独处的意义,我们应该把生活过得真实一点、开心一点,或者我们也可以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以向死而生的心态,让自己的生命从当下开始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