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爱的名义绑架你爱的人

不要以爱的名义绑架你爱的人

——你到底喜不喜欢我?你不喜欢,我就自杀。

——那你去吧,别带上我。

这是我这两天看的一部电影中男女主角的对白。女主角很爱她的男朋友,但是疑心很重,经常翻看男朋友的手机,以为他出轨了,就质问他,两个人闹得不欢而散。结果女主角真的选择了自杀,还好自杀未遂,但男主角也怕了她,更加坚决要分手。这样的女人惹不起,只能躲。

这是多么真实却又令人害怕的剧情。爱情本来是一件多么美好、多么温暖的事,可是在电影里却成了“绑架”。我爱你,我就要占有你。你的生活、你的社交、你的私密,我统统都要占有。如果你不愿意,那你肯定是不爱我,或者不够爱我,这是不对的;我这么爱你,所以你必须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我,否则你就是自私,就是没有良心,就是背叛。这就是用爱来“绑架”他人者的逻辑。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有一些人真的把爱变成了无边无际的自私和控制。可是你知道吗?真正的爱是绝不会以爱的名义去绑架对方的。幸亏电影里的女主角没有出什么大事,如果她真的有个三长两短,那么她的男朋友要怎么去承受来自各方的不理解和谴责呢?或许女方的家人真的会以为男方就是个负心汉,把女儿害成这个样子,否则好好一个女孩怎么会去寻死呢?

我有个男闺密,小伙子的性格特别好,人也很幽默,在朋友圈里人缘非常好,也特别有女人缘。我从来没听他说过别人的坏话,除了他前女友。很多“鸡汤”都告诉我们,说前女友坏话的男人不是什么善茬,但在他这里,我特别理解,因为这段经历确实给他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而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前女友是个喜欢“爱情绑架”的人。

男闺密说,因为这个女孩的父亲曾经出轨,所以她一直对男性有种不信任感,自己所有的电话、短信她都要看,只要她觉得有可疑的,就非要他解释。有一次,他的前前女友打电话来,说了句有空一起吃饭,女友就不依不饶非要他解释清楚。他烦了,想直接走人,女友就追上去说,你敢走我就死给你看!我这个闺密被吓着了,乖乖回去哄她,结果噩梦开始了。之后只要他有哪里让女友不满意了,她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理由是“我这么爱你,你连手机都不肯给我看,一定是心里有鬼”“如果你爱我,为什么不愿意结婚”诸如此类的话。最后一次,她又以分手相威胁,闺密说:“那就分吧!”然后女友傻了,没想到他突然翻脸。绝望之下女友又说:“如果你跟我分手,我就不活了!”闺密说,他那时候再也不怕她这一招了,直接说:“你有什么事也不要找我了。”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幸亏我那时狠下了心,不管她怎么闹都要分手,不然这辈子惨了!”每次说起,闺密还心有余悸。你看,这种喜欢用爱来“绑架”的人是多么可怕。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才这样做,不然我才懒得理你,你爱怎样那就怎样吧。这大概就是以我们自己想要的方式和行为去爱对方,可我们却常常忘了对方是否接受这种行为。这样的爱就如同对方爱吃梨,你非要给对方苹果,还要和对方说吃苹果的种种好处;如果对方不接纳,你就会说他不爱你。这样的爱最后只会让彼此不堪重负。

不仅在爱情里,在家庭关系中这种“绑架”也随处可见。“妈妈这辈子没什么指望了,所有的希望全在你身上。”“爸妈为了你上个好学校,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你这么不争气,对得起我们吗?”这样的话听起来如此熟悉。是的,这就是很多父母从小到大会跟自家孩子说的话。在他们看来,自己确实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寄托点希望在他们身上,让他们按自己希望的样子去走,何错之有?

在这样的家庭模式里,父母之所以一次又一次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归根结底还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延续、自己的门面,把所有自己达不到的目标转移到孩子身上。一旦孩子失败,他们就会有强烈的受挫感,进而把失望、不满的情绪一股脑儿地倾倒在孩子身上。

这种“爱”的结果往往是孩子成为被伤害的对象,出现各种问题,如自卑、否定自我,紧张、敏感、钻牛角尖,不敢做轻易做得到的事,过分的自我保护,因怕输而产生强迫行为,等等,严重者甚至走上极端,以犯罪的方式去报复父母。这种案例不在少数,追根究底,很多都是因为童年时父亲或者母亲把过多的责任推到了他们身上,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被肯定、不被爱,或者什么都做不好。

其实,无论爱情也好,家庭关系也罢,都不能以占有和控制为目的。以占有和控制为目的的爱,即使被爱也是一种伤害,被这种爱包围得越久,被爱的人就越不能呼吸。松弛有度就是一段关系中最让人舒服的相处方式,最好的方法就是拿捏好其中的分寸。这也让我想起了那句话,一份好的感情是让彼此变得更好,而不是遍体鳞伤。无论你是谁,如果爱,都不要以爱的名义去绑架对方。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享受爱情和亲情带来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才是一段关系最重要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