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备课成效——准备详细的备课清单

一、提升备课成效——准备详细的备课清单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由不知到已知、由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构成,通过教师的教学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结构的过程。要使这一过程转化好,教师必须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这其实也就是教师的备课过程。而要想把课备好,教师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准备好自己的备课清单相当重要。

所谓备课清单,实质上是列出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通过何种手段来达成目标,以及如何检测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究竟如何列一个备课清单呢?实际上,这张清单上要包括以下八个有效要素。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它必须具有定向、激励、中介、测度四项功能。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即教师为调动学生参与组织的各种活动、表述的语言,涉及教师个人的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涉及教师组织的活动,如创设情境、组织的活动等。总之,教学方法是一切有助于教学、有助于激励学生参与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活动是授课环节,教师要在备课清单中写清哪些教学活动,同时具体列出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以及相关人员的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教学活动的环节中,教师在备课清单上应有针对性地指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教学工具和材料

教具,即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各类器具及教师授课时使用的用具。其中包括传统的教具,如小黑板、幻灯片,也包括现代多媒体、电脑特技和PPT。其中,教学材料包括纸张、木板、小电路等。总之,一切服务于教学活动、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用具,均属于此列。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写明这些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还要注明活动的时间,以免喧宾夺主。

(五)示范技能的方法

示范技能的方法是指教师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其中包括语文和英语学科的范读、数学学科的解题示范、物理和化学学科的实验演示等。教师要在备课清单上注明具体的方法,同时也要注明时间、示范的注意事项及所要达到的效果。

(六)检验教学是否成功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学科,教师要在备课清单上指明检验的方法,如课后的小测试、学生的讨论活动等。总之,可以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才是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方法要切实可行,如果是试题类的,还需要标明具体的内容及时间。

(七)意外情况时的应对方法

意外情况时的应对方法是指在确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方法。这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备用方案,如目前许多分层教学的方法,就是属于此类。教师在此环节中,要注明是针对何种情况的,并具体说明方法的使用。

(八)课堂练习精选、精练

1.围绕教学目标设题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的指导和支配,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首先要围绕大纲要求,制订出适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依据目标设计练习题。

例如,在设计《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中“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学目标中,建议学生根据Eddie和Hobo的对话来探寻他们所表达的语言意思,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掌握一般将来时的定义及运用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一些题目,特别是能够对“be going to do something”“shall”“will”等语法运用进行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强化重点,加深难点理解设题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某教师利用《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导入新课,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走入创设的历史情景,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当学生看完影视资料时,学生已经融入历史情景中,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又如,在讲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时,某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模仿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论战,这实际上类似一场辩论赛,“顽固派”会找出各种理由来反对变法,而“维新派”则从各个方面来推翻“顽固派”的谬论。在立与驳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当时时势的了解,认识到变法的紧迫性,无形中就会站在“维新派”这边支持他们,从内心也理解了那些仁人志士为何挺身而出的缘由。在这里,该教师为了突出重点,设计了分组表演的活动,于是在表演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对所学知识起到了巩固的作用。总之,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练习的有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因此,在练习的设置上,也要围绕重点的解决和难点的处理展开。

3.要依据时间设题

练习仅仅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不能因练习而淡化知识的传授和习题的讲解。浪费时间的练习不可能是成功的练习。

合理地设计和使用课堂练习,体现在一节课内,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可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以达到辅助教学、巩固知识的目的。首先,在课前进行新课导入时,可用课前小测简单练习,检查上节所学的基本内容,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并能达到承前启后、导入新知识的目的。其次,在课堂中对新学习的知识设计强化新知的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及空间对新知识进行消化并加以强化。再次,在课堂的后半段,结束课程的讲授后,还可以设计部分课常测试,题目控制在三题以内,适当进行难度递进,并要进行及时批改打分和反馈讲评。最后,在一堂课结束之前,适当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用于定时练习,“以练代讲”,在很多课堂中都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可想而知,一堂课中如果用单一的练习形式,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不认真对待练习,应付了事,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的效率也就得不到保证。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要在课前仔细看好以上清单内容,然后对比自己从前的课堂教学内容,总结并修改自己的课堂教学计划,以提升课堂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随时添加一些适合自己教学实际情况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