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营业员学习——乘数是34或67的乘法和“整算找零”法

向营业员学习——乘数是34或67的乘法和“整算找零”法

“六一”儿童节那天上午,高商、李月珍、杜小甫、王星海在学校里参加了文艺会演后,四个人一道回家去。

李月珍说:“我最喜欢一年级小同学演的歌舞。他们多天真,多活泼啊!”

高商说:“王星海今天的独唱很不错!”

王星海说:“李月珍的科学魔术也很有趣!”

杜小甫笑着说:“还有杜小甫的诗歌朗诵——马马虎虎!”

大家听着都笑了。王星海说:“老鼠爬秤钩,自称自哩!”

杜小甫说:“我不是说‘马马虎虎’吗?——可惜高商今天没有表演。”

高商说:“下午,我来组织个‘节目’吧!”

大家忙问什么节目。

“听说我们村的商店里,也出了个‘一口清’式的人物,我们去访问他,好吗?”

杜小甫抢着问:“是不是张叔铭?听说他是杜老师小学时候的老同学哩!”

“你可别叫他张叔铭,”王星海说,“我们得称他张叔叔。”

“这有什么关系!”杜小甫不服气地说,“张叔铭和张叔叔,不就是一字之差吗?”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是对待营业员是否尊敬的问题。亏你平时还尽爱抠别人的字眼哩!”王星海顶了他一句。

“别争了!”李月珍调解说,“吃了饭,我们一起去访问张叔叔好了。”

下午,高商他们来到商店里,正有人在买东西。四个人便悄悄地坐在一张长靠椅上听着,看着。

一位女同志——大家认识她是公社管理员——正在买布。她问那位营业员同志说:“这种布4丈8尺多少钱?”

营业员同志应声回答说:“每尺3角4分,4丈8尺,16元3角2分。”

杜小甫看他算得这样快,非常惊奇,正要问高商他是不是就是张叔叔,可是看见高商和李月珍正在记笔记,便向王星海努了努嘴。

女同志买了布,走了。又来了一位老大爷要买点心,他问:“这种糕多少钱一斤?”

“6角7分!”营业员同志说。

老大爷说:“给我称4斤吧!”

营业员把几十块糕称了一下,说:“4斤多2两。2块8角1分4,收款2块8角1分。”

老大爷付了钱,提着营业员给他包好的点心,走了。

营业员看见了门旁坐着的四位同学,便招呼说:“小朋友,节日好!你们买什么呀!”

“什么也不买!”杜小甫回答说。

“您是张叔叔吗?我们是来访问您的!”高商和李月珍站起来齐声说。

“嗨!不敢当,不敢当!我有什么可访问的呢。”张叔叔谦虚地说。

杜小甫和王星海也跟着站起来说:“听杜老师说,您算得挺快。”

“啊!你们是杜老师的学生!我跟杜老师小时候同过学,要说算个什么,她从小就挺麻利嘛。”

“可是杜老师说,您天天算不离口,有很多宝贵的实际经验哩!”高商走到柜台跟前,看了看笔记本说,“像方才那位女同志买布和老大爷买糕,您怎么答得那样快呢?”

“是吗?”张叔叔说,“那是碰得巧啊!布3角4分一尺,糕6角7分一斤,34跟67,这两个数都很巧,你们看!”张叔叔回过身去,将挂在墙上的记事板当作黑板,写了两个算式:

34×3=102 67×3=201

“4丈8尺就是48尺。48正好是16的三倍,而34的三倍是102。我就把这个算式改成了16乘以102。这样一改,算起来就方便多了,16乘以1,根本不用算,还是16,16乘以2,得32。102的十位数字是0,所以不用进位,只要把16和32连起来,就是1632,也就是16块3角2分了。”

张叔叔刚说完,王星海抢着说:“我知道了,42乘以67,可以改成14乘以201,答案是2814,也就是2块8角1分了。”

“对,对!”张叔叔连声称赞说,“这位小朋友学得真快!”

杜小甫说:“这是张叔叔的算法妙!如果叫我算,我就把48乘以34看成50减去2再乘以34,也就是50乘以34减去2乘以34。算的时候,就把34折半,得17,后面添两个‘0’,再减去34的两倍——68,就得到答案1632了。”

“很好呀!”张叔叔说,“34是双数,折半的时候很容易,所以这样算也很方便。可见一个算题,往往可能有几种速算的方法。到底采用哪一种,那就要根据情况和自己的熟练程度,灵活掌握了。”

张叔叔停了一停,向大家说:“我方才碰得巧,48正好是3的倍数。如果碰到别的数,不能被3整除,你们想一想,能不能再用我的算法算呢?”

杜小甫说:“也能。因为不能被3整除,余数无非是1或者2。……”

李月珍插上去说:“对。如果是乘以34,余1,就加上个34,余2,就加上个65。如果是乘以67,余1,加上个67;余2,加上个134。”

“对,对!”张叔叔又连声称赞说,“你们跟着杜老师学了一段时间的速算,基本功有了很好的基础。”

高商一直在记笔记,没作声,这时候才抬起头来问:“张叔叔,平常我看你们卖东西,找钱特别快,这有什么窍门吗?”

“也有一些,”张叔叔说,“我们常用一种‘整算找零’的方法。比方,饼干每斤0.78元,我们把它看成0.8元一斤,这是‘整算’,每斤应找零钱2分,这是‘找零’。如果卖4斤,收多少,找多少呢?”

“收3块2,找8分钱。”杜小甫抢着说。

“卖4斤半呢?”张叔叔又问。

“收3块6,找9分钱。”王星海也抢着说。

“又如:煤每百斤1.59元,卖500斤,应收多少,找多少呢?”

“假定每百斤1.60元,”李月珍说,“卖500斤,收8元,找5分钱。”

张叔叔高兴地说:“你们看,这不是挺快吗?”

这时候,高商看见又有人来买东西了,便领着大家向张叔叔道谢、告别。

“以后常来玩!”张叔叔一面和顾客点头,一面对高商他们说。

在回家的路上,他们一面走,一面谈感想。高商说:“张叔叔在速算上确实有很多宝贵的实际经验,以后还要常常来向他请教学习。”

李月珍说:“回去后咱们给班级黑板报写一篇访问的收获。现在先把今天学习到的这些速算经验,巩固一下。”

于是,他们又轮流出了几个题目让大家一起口算。他们出的题目是:1.51×34=? 2.83×34=?

3.36×67=? 4.26×67=?

5.红星生产队的社员加强田间管理,平均每亩油菜田里收的油菜籽比去年多34斤,45亩油菜田共增产多少斤?

6.解放军某部进行野营训练,平均每天行军67里,18个行军日共行军多少里?

7.鸡蛋每斤0.81元,20个鸡蛋重2.3斤,应付多少元钱?(算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