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韬略》简介
《宋元韬略》这本书是由.刘韶军著创作的,《宋元韬略》共有200章节
1
序
谋略与文明 谋略是人类生活中的文明现象之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试想,没有谋略,人类的社会与生活又有什么色彩与趣味?甚至可以说,没有谋略就没有人类的...
2
目录
目 录 序 谋略与文明 谋略与国家 宋元那个时代 第一章 兵变加黄袍的来历 士兵哗变与帝王的废立 唐王朝衰败后,谁当上了皇帝? 父子相杀 第一次兵变立皇帝 河东...
3
第一章 兵变加黄袍的来历
宋王朝的开端源自一场精心策划的演出,即所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个晚上,赵匡胤还在睡梦中,就被士兵拥着上了马,披上了黄袍,第二天就当了皇帝。利用兵变而使黄袍...
4
士兵哗变与帝王的废立
唐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最后灭亡,其后的朝代是五代。五代的第一代是后梁,由朱温灭唐后建立。由他开始,整个五代都是靠武力不断杀戮和称帝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不断上演...
5
唐王朝衰败后,谁当上了皇帝?
自唐代中期起,镇守一个地区的军事长官——节度使的实力与权力就不断增长,成为皇帝无法控制的军阀豪强。节度使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无限制地扩张力量与权势。然而螳螂捕蝉...
6
父子相杀
朱全忠的晚年,由于猜忌部属,疑虑万端,最终众叛亲离、惨遭败绩。回想当初的成功,面对眼前的困窘,他变得越发暴戾荒淫。为了发泄心中积郁,他恣行虐杀,纵欲宣淫,逞其兽...
7
第一次兵变立皇帝
朱全忠死了,无人痛惜。朱友文死了,大家都骂他活该。但朱友珪弑父篡位,也得不到人们的赞可。朱全忠的其他儿子,无论是亲子还是养子,谁都不服朱友珪,想要取而代之。朱全...
8
河东李氏的崛起
朱友贞借兵变达到上台当皇帝的目的后,并没能让后梁重振雄风。别看他在夺取王位时还有些谋略,但到上台执政时,就暴露出与其兄弟一样的无能。他913年上台,923年亡国...
9
兵变拥立皇帝的多次成功
以兵变的形式拥立新皇帝上台,在五代不断上演,且多次取得成功,这只能说明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谁的兵力强,谁能控制军队,谁就可能把皇帝赶下台,自己来当皇帝。...
10
第二次兵变拥立皇帝
正是因为宦官的谗言,后唐最有政治头脑的郭崇韬被害,而李存勖接着又听信谗言,杀死素著威望的功臣朱友谦。功臣宿将人人自危,各地的节度使也都心怀不满,一时间流言四起,...
11
兵变立皇帝屡试不爽
李嗣源被哗变的士兵们拥立为帝,史称后唐明宗。此人从来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完全是被形势推上帝位的一人。他本来是沙陀部落中一个普通的部民,连个姓氏都没有,只有一个小名...
12
郭雀儿:黥面天子登场
在大乱的时代,残酷的事实让人们只相信武力,武力强大者,就可称王。但这样的王往往短命,因为统治人民的王,不能只靠武力。所以,五代之时,五十三年间,虽然此起彼伏地冒...
13
第四次兵变拥立皇帝
郭威若想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还需时势的配合。这一点也不用郭威担心,因为时势不断地为郭威提供良好的机会,使他实现梦想的路子越走越顺。 在四位顾命大臣中,其他三人...
14
第二章 陈桥兵变是如何成功的?
陈桥兵变是第五次兵变拥立新皇帝,前面已有四次成功的经验,但也不能机械照搬,赵匡胤及其兄弟和谋士们策划陈桥兵变时,面临的局势与前四次兵变前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更...
15
制造“主少国疑”的气氛
兵变拥立皇帝,虽然只是少数人的活动,但是仍然需要人心的支持。古人早就说过,要想改朝换代,必须有两个条件,即顺乎天而应乎人。顺乎天,就是顺应天命;应乎人,就是顺应...
16
第五次兵变的背景
人们的心情常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时势平稳、社会安定之时,人们虽有野心,也不敢放纵。时势动荡、社会混乱之际,人们心中长期压抑的欲望就会借各种机会发泄出来。整个五代...
17
可疑的入侵情报
其实“主少”不一定就会出现“国疑”的局面。所谓“国疑”,是指国家人心不稳,小道消息四起,搅得人心惶惶,不知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没有人在幕后有意识地活动,散...
18
制造“国疑”气氛
如果说辽兵入侵的事是假情报的话,那么这个假情报的制造者,又会是什么人呢?当太后与老宰相手捧那份十万紧急的军事告急书一筹莫展之时,他们根本分辨不出这是一份假情报,...
19
谁部署了陈桥兵变?
一场兵变,古今中外,都必须有组织者,不会平白无故地爆发出来。就陈桥兵变而言,从历史记载上看,似乎没有人出面来组织,但仔细分析起来,还是能够找出这场兵变的组织者的...
20
有可能的障碍,都要排除
据史书记载,在赵匡胤率兵出发之前,禁军将士就已阴谋拥戴他为帝。既称将士,可知事情不是由士兵所发起的,必定有军官在背后活动,士兵们不过在台前吵吵嚷嚷而已。赵匡胤为...
21
军营中的诡异传说
陈桥兵变,在宋人的记载中,完全把赵匡胤说成是被迫与无奈。这当然都是粉饰赵匡胤的政治形象,不能让人们知道赵匡胤自己是全部事变的主谋,而把他的上台,形容成天意,而非...
22
赵匡胤真的毫无所知吗?
这场兵变立皇帝,虽然主角是赵匡胤,但不可能由他一人全部包办,在他手下必定有一伙忠心耿耿的弟兄,他们处理与安排各种事务,而赵匡胤只是在这场历史喜剧的最后一幕中堂而...
23
是谁安排好了一切?
在京城的北门——仁和门,前天刚刚由此出发北征的部队,此时又尽数沿原路返回,宋代的史家对此仍不忘赞美一句:部队进城后“秋毫无所犯”,这与五代时历次的兵变部队都大不...
24
陈桥兵变的是与非
五代时期的兵变换皇帝,新换上台的皇帝既然凭借武力而来,因此往往就是暴君,并不能给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但赵匡胤等人发动的这场陈桥兵变之后所建立的宋朝,不像前几次兵...
25
完满的称帝谋略
中国人历来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新的王朝成立以后,必然要把历史重写一遍。其目的有三:一是丑化前一代的帝王,说他们是如何如何昏庸无能或残暴腐败,诸如此类的罪状,必定...
26
谋略与大志
只有大志,没有大谋,还不能保证大志的实现;只有大志,而无能力与影响力,其大志只能是一枕黄粱。赵匡胤生在乱世,既有军事指挥与组织能力,又有政治上的远大志向,他的人...
27
皇权制度与政治谋赂
在谈论中国古代的谋略时,就不能不说到中国古代的皇权制度。这种制度,是造成中国古代韬略文明的土壤与温床。可以说,如果中国古代不是皇权制度,中国历史上的韬略文明就将...
28
王权交接的方式:禅让
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血淋淋的武力夺取,另一种是文绉绉的“禅让”。表面上看,二者是截然不同的转让方式,而实际上,都要理直气壮,都要有充足的...
29
第三章 巩固帝位的长远之谋
赵匡胤,生当乱世而智远谋深,从一介武夫到君临天下,他的成功经验之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及时而适时地运用谋略。赵匡胤明白,夺得帝位,只是成功的第一步。作为天下的帝王...
30
防止再次兵变拥立皇帝
前后发生了五次兵变换皇帝,这让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成功后不免产生一种忧虑:我能组织兵变当皇帝,别人同样也能这样干。前四次发动兵变当皇帝的人,都只注意如何组织兵变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