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初已篡周,最怕人心不从,激起事变,所以他常常微服私访,以了解群情的向背。他曾对别人说:“有天命者任自为之,不汝禁也。”意思是说,我当上皇帝,是天命在身,不怕别人不顺从我,所以也不禁止别人的行动。这句话在表面上看,是相当自信的,但也正暴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忧虑。

赵匡胤最担心的是别人学他,来一个兵变和黄袍加身,所以他要巩固既得的帝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那些掌握兵权的大将变成对自己毫无威胁的文官。为此,他精心导演了一场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喜剧。

赵匡胤曾问赵普:“自唐代末年以来,数十年之间,帝王如走马灯似的,一连换了八个不同的姓氏。战争不得停止,天下百姓遭到沉重的苦难,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所造成?我想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的安定考虑,你以为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赵普回答:“陛下为天下国家百姓考虑甚远甚深,真是天地人神共同的福气。如今几十年的动乱,并非别的什么原因,只因为各地军阀的兵力太强,权力太大,而皇帝的权力太小太弱所造成。现在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剥夺此种人的兵权,控制他们所能掌管的钱粮物资,把他们率领的精兵,都收到皇帝手上,如此一来,天下才会真正平安无事。”

当时,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与赵匡胤一同在后周禁军兵掌权之人,赵匡胤能借兵变而称帝,他们难道就不会有什么想法吗?赵普曾多次提醒赵匡胤注意这个问题,但赵匡胤总以为他们与自己是多年的老朋友,不会像自己对待后周那样,以兵变夺帝位。这次又谈到如何巩固帝位、安定天下的问题,赵普便说:“我观察他们这几人,都不是统御军队的人才,恐怕不能制服他们的部下,万一兵士作乱,他们也会无可奈何!”

听赵普这样说,赵匡胤不禁深思起来。因为他的黄袍加身,就是以兵士强迫拥立为其借口的。在他之前的几次兵变,也都是如此,所以很难说石守信等人不会在下一次兵变中被人推上帝位。这样一想,赵匡胤也就顾不上这些多年的老朋友了,决定对他们采取措施。

赵匡胤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和平主义的办法,即他不愿意以杀戮来确立自己的政治权力。他相信如果那样做,虽然可以取得一时的成功,但同时也会树立起更多的敌人,为将来的失败埋下祸根。所以,在考虑如何处置石守信等人时,赵匡胤采取了皆大欢喜的办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个令所有的政治家都难以处理的问题。

在赵匡胤上台的第二年,即建隆二年(961)七月,赵匡胤召见石守信等人,为他们置办了隆重的宴会。待众人喝得酣畅之时,赵匡胤突然命令左右的服务人员全都离开,只留下他与石守信等一伙老朋友,并对这伙人说出一番话来。

赵匡胤说:“如果没有你们,我也不会有今天。我当了天子之后,才知道当皇帝真是太难了,真的比不上原来做节度使时快活,所以我自称帝以后,从来没有安心地睡过一次觉。”

石守信等人一听,甚感奇怪,便问其中的原因。赵匡胤说:“皇帝这个位置,谁不想得到?”石守信等人一听,都吓得伏地叩头,说:“现在天下已定,谁还敢有二心?”

赵匡胤说:“相信你们这是真心话。但若你们部属中有想得到荣华富贵的人发动一次兵变,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就是不想当皇帝,不想背叛我,也是不可能的了。”

石守信等人此时吓得不光是叩头,而是连叩头带哭泣了,他们以为赵匡胤这样说,是要对他们下手,以防患于未然。他们哀求赵匡胤:“我们不敢,我们不敢,请皇上给我们指一条生路吧!”

赵匡胤乃说:“诸位不必害怕,我不会以赶尽杀绝来消除后患。我想,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大家一生拼死拼活,努力追求的不就是荣华富贵这些东西吗?不就是希望多积储金钱财宝,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并让子孙也能享受这种富贵日子吗?既然如此,你们何不把兵权还给皇帝,一来让皇帝放心,二来使自己摆脱杀头的危险,而皇帝我也不会亏待你们,赏赐多多的金钱,让你们都能买下良田美宅,为子孙立下永远之业。如果你们还不放心,我就与大家联为婚姻,让我们及我们的子孙都成为一家,如此互不猜疑,上下相安,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

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永铎等人听赵匡胤如此说,也就放了心,自愿解除军职,交还兵权。而赵匡胤仍让他们挂节度使之名,只把实际的兵权拿回来,算是一种安抚政策。当然这也是赵匡胤的缓兵之计,一年之后,则连节度使之名也都一一剥夺。同时在这前后,赵匡胤还通过调动手段,陆续把在京城之外的节度使,如慕容延钊、韩令坤等人的兵权一一剥夺,遂让此类军队老将全都变成了无职无权而尽享晚年生活之乐的闲暇之人。

赵匡胤还不放心,更进一步废除了诸如禁军总指挥等官职,使得最易发动兵变的禁军,完全变成了由皇帝直接控制的武装,从根本上堵住了任何可能兵变废立皇帝的漏洞。赵匡胤做事总是十分彻底,在杯酒释兵权之后,他又罢免了吴延祚的枢密使,让自己的心腹赵普担任此职。从此以后,赵氏天下便宣告稳定,而赵匡胤也可以安心入睡了。

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之际,用来劝说诸位将军的话,实为自古以来帝王御臣之术的常套,但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且执行得最为彻底者,实自赵匡胤始。赵匡胤的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效忠于赵氏,良田美宅任你挑选,金钱财宝任你积储,醇酒美女任你享受,不仅保证你们,而且保证你们的子孙也能享受这一切,又用皇亲国戚的关系,使之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这都是永葆富贵的重要条件。

赵匡胤的这项措施,应该说相当合理。因为他让人们在付出之后,都得到了超乎想象的物质性报酬。人们有了如此丰厚的物质享受,当然也就不会再生什么非分之想,同时又有与皇帝联姻的保护伞,这就让交出兵权的老将们更加安心和坦然。他们都安心了,赵匡胤也就可以安心了。双方都很满意,还会产生什么危险?这就是赵匡胤的如意算盘。

赵氏江山得以延续三百年之久,实有赖于此策。但是,赵匡胤决想不到,这个当初看来万无一失的谋略,竟有极为不妙的恶果。这就是历史学家一致的观点:宋代政治与军事的衰弱,都由此种政策所造成。人怀苟安之心,所以南北两宋历经契丹、女真、蒙古之外患,毫无抵抗能力,以至陷国家民族于积弱之势并历遭浩劫者,实在是赵匡胤的这一政策遗毒良多。因为上下唯私利是求,故政治风气、民情习尚,都陷于保守与不振作之中,王安石的新政之所以失败,岳飞英勇抗金而惨遭屠戮,都是由此种政策发展出来的遗毒所致。这也告诉人们,如果只求皇权安定稳固,恐怕在这种太平日子背后,说不定会生出什么让人无可奈何的颓势,而让国家民族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