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坚守新闻真实性是国际新闻界共同的“铁律”。我国新闻媒体是人民利益的代表,每个负责任的新闻机构,每个新闻从业人员,都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但是,在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一直伴随新闻业的发展历程,新闻失实成了中外新闻界的一种顽症。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新闻失实是导致新闻侵权、新闻犯罪的重要原因,严重损害媒体公信力。新闻失实可能制造社会矛盾,破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良性发展。

新闻失实的表现有两种:一是非故意性失实,没有主观故意,原始材料失实。二是故意性失实,主观失实。如,无中生有,凭空捏造;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要件残缺,隐瞒事实;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歪曲真相,耸人听闻;添枝加叶,层层拔高;不懂装懂,因果不符等。

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新闻工作者自身在观念、素质和作风方面的问题,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如,传播者服务于特定政治需要,政治、经济、军事势力对新闻传媒的威逼利诱制造假新闻。媒介组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社会不正风气影响,有人为了名利或报复,欺骗和利用新闻媒介和传播者。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问题。采访不深入,核查不严格;思想方法片面,为突出主题不惜随意吹嘘或贬抑;“合理想象”,为抢时效,牺牲真实;知识不足,自以为是;名利思想作怪,受到钱权利诱。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虚假新闻也开始带有强烈的网络时代特征,它的发生原因、传播轨迹乃至揭发、证伪机制都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色。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平台,互联网既为虚假新闻的制造与传播提供了许多便利,也为虚假新闻的揭发和纠错增加了可能。互联网对传统新闻业的冲击和改造之势不可逆转,这也意味着未来的虚假新闻将会更加深刻地与互联网纠缠在一起。

目前尽管虚假新闻的表现形态不同,但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是,造成媒体虚假新闻的原因绝非无解的难题,而往往是因为一些新闻业务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比如媒体在采访方面的失范。现代新闻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采访行为的出现,它使得新闻记者真正成为一门职业,也是新闻不断迈向专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上百年的新闻实践,新闻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闻常规或惯例。互联网的出现固然便利了记者的新闻采访,但绝没有降低对新闻采访的规范标准,某种程度上反而提高了要求。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必须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力求信息的准确、平衡和客观。相关案例则表明,一些新闻媒体和记者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要么懒得采访或索性不做采访,直接将网络信息搬到报纸版面;即使做采访,也往往缺乏探求质疑和核实精神,浮于事实的表面。他们极大地依赖互联网用户提供的内容进行新闻生产,却忘记了严谨规范的新闻采访才是区分专业与业余的核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