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七)参考答案

模拟试卷(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C 3.A 4.B 5.D 6.A 7.D 8.B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ABC 12.ABCD 13.ABC 14.ABD 15.ABC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6.答题要点: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指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是客观的,不以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一是事实本身确实包含有这些素质,二是它能否成为新闻是由受众而不是由传播者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但是,衡量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却是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是否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

新闻价值的综合性指受众在选择和判断事实时所反映出来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制约。具体判断新闻价值,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它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

17.答题要点: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始终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事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新闻是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新闻真实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利益。失实的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是社会的公害。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18.答题要点:

(1)再现性的本质特征。电视摄像机所摄录画面音响中的对象是具体的客观存在物,画面能客观准确地再现镜头前拍摄的现象,包括对象的运动、色彩、影调等。因此,纪实性电视画面被看作现实的真实再现,能激起观众相当强烈的现实感。

(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电视影像是时空一体、连续运动的活动画面。一方面,电视影像展示的是与客观世界同样的情景,而时空一体的运动变化是人类感知客观世界的基本方式。另一方面,电视摄录系统也以它特有的方式记录、传播其摄录对象,这其中就包含着其自身的运动与变化,如有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等各种不同角度的推、拉、摇、移、升、降、甩等镜头运动。它们提供了人们观察对象的不同视野和视角,也提供了制作者观察、选择与传达信息的能动性。

(3)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电视影像具备声像一体记录的能力。现实中的事物一般都是存在于特定的声音背景中的,声像一体是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惯常的自然方式,声像一体的相互引导与印证作用,可以使受众更准确、更全面、更轻松自然地把握信息。因而,它是电视影像的传播优势之一,也是受众对电视影像的基本期待。

(4)限定性显示空间。就目前而言,电视影像的拍摄与显示还不是全视域的。人们只能在限定的显示屏幕框架内观看影像。这种拍摄与显示上的制约性,决定了电视的摄录、传达与接受方式,具有相当的强制性。

(5)感性的符号形式。影像作为符号,是完全感性的自然符号,一般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它是个别的、特殊的感觉——知觉层面的丰富信息。因此,影像符号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

(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由于画面是客体的再现,而客体是不会自己向观察者讲述其意义的——意义是关系的产物;对于影像来说,其意义是人对影像中显示的关系的把握。因而,对处于该关系变化过程之外的电视受众而言,对作为关系要素的各画面或镜头孤立来看,其含义是无法确定的,可以做多种理解。

19.答题要点: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需要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积极发声,世界也迫切需要听到中国的声音。

积极发出中国声音,要当好中国价值的传播者。

积极发出中国声音,要大力发掘西方媒体回避的事实,发出与西方不同的声音,不做西方媒体的传声筒,更不做西方观点的搬运工。

积极发出中国声音,要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际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际道义,在复杂的国际舆论斗争中始终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敢于善于开展国际舆论斗争。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0.答题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工作者以客观事物为反映对象,以客观叙述为反映手段的一种工作规范,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的倾向性是通过新闻事实的逻辑力量显现的。报道者善于寓褒贬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客观和倾向并不矛盾,新闻报道者的立场和倾向性,应该通过对新闻事实及新闻表述的选择和组织来显示,对经过精心选择的新闻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叙述,完全可以鲜明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和观点。

21.答题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媒体进行产业经营与坚持新闻公正并不是对立的。良性的产业经营能够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在产业经营中,只要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就能确保新闻客观公正。新闻媒体还要始终坚持把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的公正。

22.答题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电视在真实再现事物的变化过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现实中事物发展变化的信息往往是多形式全方位同时发生的,例如伴随着一个具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氛围、条件等,电视可以较全面地记录反映这一状况,使观众真正进入见其人、闻其声的接收状态。

五、论述题(本题24分)

23.答题要点:

(1)在新的形势下贯彻政治家办报办台方针,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方针,确保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就要适应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需要,高标准地搞好新闻队伍建设。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理论路线根底。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理论路线根底打好了,不管情况多么复杂,形势怎样变化,都会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3)要打好政策法规纪律根底。要牢牢掌握中央的方针政策,牢牢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严守新闻工作纪律。新闻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新闻工作者如果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懂不熟悉,那就宣传不好,甚至出现误导,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4)要打好群众观点根底。新闻工作、党报工作,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密切联系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大家要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同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善于做调查研究工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倾听群众的心声,多写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好作品。

(5)要打好知识根底。知识就是力量。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努力掌握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直接有关的知识,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籍都应读一些,科技知识也应尽可能多学一些。党的新闻队伍中应该多出一些既懂政治、学识又渊博的编辑、记者、评论员。

(6)要打好新闻业务根底。新闻工作,无论编辑、采访,都需要有业务能力,特别是要有很好的文学修养。现在,媒体刊播的许多报道,主题好,内容好,语言也很精彩,使人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但是也有一部分新闻作品,不讲究辞章文采,文字干巴巴的,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应加以纠正。要大力提倡新闻工作者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