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七)
1.笔试题满分为100分。
2.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4.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是( )。
A.消费者广告 B.商业广告
C.公益广告 D.零售广告
2.“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新闻价值构成要素不包括( )。
A.真实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趣味性
4.在新闻工作中,“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具体指的是( )。
A.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B.新闻道德与新闻法制的关系
C.指导性与服务性的关系
D.党性与群众性的关系
5.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最初的台名是( )。
A.北京广播电台 B.中国人民广播电台
C.中央广播电台 D.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6.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二是( )。
A.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
B.新闻的可读性和真实性
C.版面和文章章节的审美标准
D.宣传效果和舆论导向
7.人们对新闻报道的最基本要求是( )。
A.新鲜 B.及时
C.重要 D.真实
8.媒体报道某地发生虐待父母事件,其监督对象是( )。
A.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B.一般社会成员的不良行为
C.决策执行过程
D.决策出台过程
9.音响在新闻节目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是( )。
A.增加报道的可信性 B.增加报道的生动性
C.增加报道的感染力 D.增加报道的现场感
10.电视影像的摄录过程中光线分为自然光和( )。
A.人工光 B.物理光
C.高光 D.低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下列做法中,符合新闻客观的理念的选项有( )。
A.报道中要做到将事实与观点分离
B.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或倾向的词汇
C.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
D.给予受批评者答辩的机会,做到形式上的客观
12.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 )。
A.保证确有其事,不道听途说
B.对所引用的一切资料等都具备确切的来源
C.核实关键性事实
D.报道若出现失实,及时更正
13.在传统媒体对待网络民意或网络舆情的以下做法中,正确的做法有( )。
A.进行热点问题的网络调查,了解网民观点
B.集纳网民的言论和意见,作为报道素材
C.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或评论,回应网民问题
D.关闭媒体微博页面的留言板,以防信息过载
14.“三贴近”继承了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走转改”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其主要原因有( )。
A.因为“走转改”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要求
B.因为“走转改”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途径
C.因为“走转改”践行了舆论引导和宣传艺术结合的方针
D.因为“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
15.2009年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第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出了“三个统一”,具体表述为( )。
A.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B.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C.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D.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6.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分别指的是什么?
17.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8.电视影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9.谈谈在国际传播中如何传播好中国声音。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36分)
20.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就不能有倾向性。
21.媒体进行产业经营,必然会影响新闻公正。
22.电视作品长于再现,现场感强烈。
五、论述题(本题24分)
23.结合实际,论述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