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A 3.B 4.A 5.D 6.A 7.C 8.A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AB 12.ABCD 13.ACD 14.BCD 15.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6.答题要点: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是我国现在普遍沿用的陆定一同志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的概念。这一定义明确而简洁地说明和规定了新闻的根本特性——对事实的报道,并且是对真实、新鲜事实的报道,突出了新闻“真”与“新”的个性特征,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新闻定义的内涵: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明确简洁地概括了新闻的特点。
第一,陈述事实。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的内容和形式都离不开事实。从内容上说,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信息;从形式来说,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
第二,具有新意。新闻必须具有新意。构成新闻的事实,要能满足人们未知、欲知、应知的需要。
第三,新闻并非事实本身,而是对事实的报道,是新闻报道者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反映。
第四,新闻必须是公开传播的事实,只有采用新闻手段,通过新闻渠道传播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如果报道在小范围或内部传播,就不能构成新闻。
第五,报道及时。新闻必须注重时效,失去时效,新闻就会成为旧闻。
17.答题要点: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18.答题要点:
(1)要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祖国统一。
(2)在涉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问题上,要坚持原则。
(3)要树立坚定的国家意识和大局意识,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我国整体对外战略。
(4)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事实为主、以我为主的方针。
(5)考虑宣传重点内容和工作部署,一定要着眼于增进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19.答题要点:
与影像等相比,文字在电视媒体上传达信息具有抽象概括的能力,具有间接、明确、灵活的优势,因而在电视传播中常用于辅助其他形式的图像和声音传达准确的限定性信息,弥补影像多义性和声音易产生歧义等局限,发挥补充、说明、介绍、引导、强调、扩大信息量和美化画面构图等各种作用。文字还能在电视中单独传达信息,如在不中断节目播出的情况下以字幕的形式插播最新消息和节目预告等。
另外,采用“声画合一”的手法,有声语言和文字同步播出,既利于受众接收,也有利于加深记忆,加之与有声语言相比,文字不易产生同音歧义的优点,因而对于重要会议公报、政令、名单等密集抽象性信息内容的传播,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接收。
此外,文字还不会对声音产生干扰。在不宜出现解说语言的特定条件下,通过文字传达必要信息,就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0.答题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在不断地丰富、更新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100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代表,以党性原则为核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根本点是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内涵博大精深,十分丰富。
21.答题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指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是客观的,不以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一是事实本身确实包含有这些素质,二是它能否成为新闻是由受众而不是由传播者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但是,衡量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却是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是否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因此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22.答题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作为艺术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广播电视娱乐节目应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起来,这是对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三性”统一,第一位的是思想性,思想性是艺术性、观赏性的灵魂,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为思想性服务的。艺术性、观赏性同样重要,如果没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作品的思想性就难以发挥作用,思想性就难以体现,也难以产生影响。只讲思想性,不讲艺术性、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下去;只强调艺术性,不讲究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明白。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只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五、论述题(本题24分)
23.答题要点:
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加强宣传报道世界形势变化。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结合当前主流媒体作品或自身实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