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九)参考答案

模拟试卷(九)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C 3.A 4.A 5.B 6.D 7.A 8.B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6.答题要点: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主要是针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约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方社会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规范形式。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以及新闻传播活动成为一种稳定的社会职业,作为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以及调整它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新闻职业道德才逐渐系统、完善起来。

第一,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同普遍的道德现象一样,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因而它的内容和形式,最终都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

第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新闻事业在传播和发布新闻信息时所显示的社会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决定了它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

第三,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它反映了人们对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及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殷切期望。

17.答题要点: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顺应移动化大趋势,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实施移动优先战略。

打造移动传播矩阵。移动传播载体发展迅速,新闻客户端、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移动电视、网络电台等不断涌现,形态丰富多样。

创新移动新闻产品。优质内容是媒体的立身之本。主流媒体的移动新闻生产,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重点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打造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移动新闻精品。

紧盯移动技术前沿。技术是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媒体亟待补齐的短板。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用最好、最新的技术提升采编能力,拓宽传播领域。

18.答题要点:

(1)信息符号视听兼备,声像互动,可以传递比其他媒介更多的信息。电视同时调动图像、声音、文字和画面景别、角度、色彩等手段传播信息,以达到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

(2)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电视在真实再现事物的变化过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现实中事物发展变化的信息往往是多形式全方位同时发生的,例如伴随着一个具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氛围、条件等,电视可以较全面地记录反映这一状况,使观众真正进入见其人、闻其声的接收状态。

(3)时效性强。同广播媒介一样,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的采制设备也日益趋向小型化,大大提高了其传播效率,时效性越来越强。

(4)在传播劣势上,同广播一样,电视也存在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除此之外,电视画面传播的局限性也成为限制。影视符号是感性的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它是个别的、特殊的,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另外影视符号有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19.答题要点: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政治观念、责任要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处理矛盾的科学方法。

“把好关”,就是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正确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哪些应该多报、详报,哪些应该少报、简报,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

“把好度”,就是要把握分寸、力度,把握报道的时机。要审时度势,了解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要因时、因人、因地、因事制宜。度能否把握得好,是对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新闻战线领导干部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能力的检验,是思想、政治、理论、政策、业务水平的综合检验。

只有把好关、把好度,才能确保导向正确,水平提高,阵地巩固,影响扩大。既要在政治上、政策上把好关、把好度,又要在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具体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归根结底是要在导向上把好关、把好度。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0.答题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舆论监督要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开展舆论监督要重视建设性监督。舆论监督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

开展舆论监督要注意监督的科学性。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舆论监督要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有正确的判断,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使舆论监督达到正确的平衡。

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制度、政策以及社会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办事。

21.答题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新闻工作的党性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在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新闻改革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我们新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强化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性质,成为党和人民掌握得更加得心应手,更有战斗力的舆论工具。这是新闻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

22.答题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6月30日印发的《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中第五条的规定,新闻从业人员不得违反保密协议的约定,向其他境内外媒体、网站提供职务行为信息,或者担任境外媒体的“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特约撰稿人”或专栏作者等。

五、论述题(本题24分)

23.答题要点:

(1)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提高引导水平和宣传艺术的可靠途径,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2)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落实“三贴近”的要求,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一要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式,进行突破与改革;二要以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衡量我们舆论引领水平的根本标准;三要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按语、图表、摄影、漫画等“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四要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新闻工作要通过反映群众呼声,满足群众的日常需求,排解群众的现实困难,为群众解疑释惑,实实在在为群众讲话来实现。新闻工作要把党的主张变为广大受众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观念,并且“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就必须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功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

(4)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体制上创新。要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要立足长远、瞄准目标,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新闻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党报、党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必须坚持高格调、高品位,去发掘和发布真正合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鲜活生动的真新闻,以权威、深刻彰显其影响力,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群,进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为之不懈奋斗。